2022年03月20日发布 | 1949阅读

关于睡眠的谣言,你中了几个?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达人收藏

睡眠占一天中1/3的时间,也就是说人一辈子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良好的睡眠是成功的基础。春天来了,大地复苏!春眠不觉晓,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正在经受着睡眠问题的困扰,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对睡眠这件事缺少正确的认知,进入了一些误区,听信了一些谣言。

那么有哪些关于睡眠的谣言?


01
不睡足8小时就是不健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已经成为固定的标准。但这并不是关于睡眠的正确认知,或者我们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认为8小时的睡眠就是最合适的。其实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6-10个小时均为正常。如果是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可以调整到9小时左右,这样才能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对于运动员,睡眠时长会更长。如果是老年人,睡眠时间会缩短,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就比较合适。反之,如果睡觉睡觉时间偏长,超过惯常时间范围,往往会给人一种越睡越累的感觉,这时需要做及时的调整。


简单粗暴、一刀切的“8小时睡眠论”,把我们都害了。



02
成年人只需要五个小时或更少的睡眠时间

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有时需要更多时间来加班,相信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因此睡眠时间进一步得到压缩,因此有人信奉“成人只需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实这是不对的。


大量证据表明,睡眠时间长期小于等于5小时会大大增加健康损伤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和早死几率。短期这个状况可以,但不能持续,长期不足5小时的睡眠会损害身体的修复。有一种达芬奇睡眠法,每工作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只需睡眠2小时,其它时间都可以用来工作。这种情况会导致人们长期睡眠不足,因此所造成的健康风险最为严重。


劳逸结合,工作与休息相辅相成,更有助于健康。



03
睡眠时间最好为90分钟的倍数

睡眠是以90分钟为周期进行深浅循环的,因此睡眠时间最好为90分钟的倍数,这样能保证最高的睡眠效率,这种说法是以睡眠周期理论为依据的,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不对。


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分别代表浅睡眠与深睡眠,每周应该获得28到35个睡眠周期。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睡眠循环周期,这种浅深睡眠循环周期范围在90-120分钟之间,并非固定90分钟,因此90分钟睡眠法实属谬误。相反黄金90分钟,是指入睡的前90分钟;这是因为你刚刚入睡的时候,是睡眠效率最高的时候。而直接从深度睡眠醒过来会头晕,因此起床时间很重要,可以通过设置二次闹钟来减少直接从深度睡眠区间醒过来。



04
睡眠不足,靠周末补觉就好

平时工作忙导致睡眠不足,可以靠周末补觉来修复。有很多人是这样考虑的,是这样吗?


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不佳,工作效率低下,也是代谢紊乱的风险因素之一;即使周末补觉,对于因睡眠不足造成的代谢问题也是没有帮助,不能解决工作日长期睡眠不足的问题。周末补觉很难弥补平时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比持续睡眠不足危害更大。


对于周末偶尔睡睡懒觉是好还是不好,关于这一点尚无定论。尽管在周末睡懒觉确实会扰乱自然的昼夜节律,但对于某些职业的人来说,例如轮班工作者或夜间工作者,他们在周末睡懒觉可能会弥补一些整体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但请记住,并非睡眠越多越有益于健康。


睡眠充足,最好落实到每天。



05
想要早起就得早睡

人们有这样的一种习惯,就是认为如果要早起最好的处理就是早睡,因次日早起而选择早睡一小时的行为常被认为是合理的选择。是这样吗?


研究发现通常睡眠时刻前两个小时入睡最难睡着,早一小时入睡是入眠禁区。睡意在通常就寝时间到来之前,并不会逐渐增加。人体中一直存在一种机制,该机制为了维持人体在白天的长时间清醒活动,而选择与不断积蓄中的睡意对抗,这种机制在入睡前的一段时间最为活跃,并在这稍后迅速减弱,使大脑进入睡眠模式。因次日早起而选择早睡一小时的行为,事实上是使大脑进入了入眠禁区,反而难以入睡,入睡困难。所以,按照惯常的入睡时刻进行,是最能保证睡眠质量的行为。短期的早起可以通过次日的睡眠时间调整,而长期的早起习惯则需要生物钟的重新调定。


06
睡不着的时候也要躺在床上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入睡都比较困难,这是一件特别让人煎熬的事。有些人觉得睡不着的时候要躺在床上酝酿睡意,即使不困也要躺在床上,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快的入睡。这种做法对吗?实际上这是一种谣言。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待在床上继续尝试后,还是会睡不着,最终便会将自己的床与失眠联系起来。酝酿了30分钟还没有睡意,会给人一种挫败的感觉,同时让人感到焦虑和紧张,失眠就更容易出现了。如果你躺在床上二三十分钟都睡不着,就起床调整一下,改变一下环境。你可以去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情,比如叠袜子,并保持灯光昏暗,感到疲倦时再回到床上睡觉。


请记住:床是用来睡觉的。



07
赖一会儿床比立即起床要好

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早上起床时,不要立即起床,赖一会儿床比立即起床要好,会更有助于睡眠。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当闹钟响起时,有些人都会因惰性而昏昏欲睡,这时请不要按下贪睡按钮。我们的身体可能会重新入睡,但却睡得很轻,睡眠质量也很低。最好的做法是,起床后尽快接触温和的自然光,或走出室内,适当做些身体舒展运动,进入清醒工作状态。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更重要,而赖床可能会干扰你的习惯养成。



08
喝酒助眠很有效

除了滴酒不沾的人,凡是饮酒的人都会知道,喝完酒以后在床上睡觉会睡得比较死,也就是说会容易入睡。因此就有一种传言,喝酒有助于睡眠。但这是一种误区。


睡前喝一杯或许可以帮助某些人入睡,但却会显著影响其睡眠质量。不可否认酒精或许是可以帮助你缩短入睡时间,但从代谢的角度讲,酒精不仅不能帮助睡眠,反而会对睡眠产生抑制作用,减少深度睡眠时间。喝酒睡着后会导致你无法进入快速眼动睡眠与深度睡眠,甚至会反复醒过来,甚至惊醒。早上起床后,头脑感觉不清,不解乏,甚至头痛,浑身难受。


用饮酒的方式来助眠,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正确的选择。



09
打鼾说明睡得香

打呼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睡眠现象,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睡觉会打呼的人只要头一靠到枕头很快就会鼾声雷动,看上去睡得又香又沉。不少人十分羡慕别人睡觉时打呼,认为自己睡的不够深沉,这就使打呼噜成为了“好睡眠”的代名词。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睡眠时,打鼾是呼吸不顺畅的表现,说简单了就是“缺氧”。打呼噜的危害不仅仅是长期感到疲劳,打扰周围人的睡眠。更重要的是长期缺氧导致对机体各脏器的严重损害,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增高、心肌梗塞、脑溢血、内分泌紊乱,甚至可因长时间的呼吸暂停而发生猝死。打鼾不是说明睡得香,而是睡眠质量不高的表现。


打鼾是病,得重视,需治。



100
可以长期服用褪黑素来缓解失眠

褪黑素(melatonin)是我们人类大脑中松果体合成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调节人体24小时的昼夜节律,掌控我们的生物钟。因此有人用服用褪黑素来缓解失眠,问题是褪黑素可以长期服用吗?


褪黑素对于睡眠短暂或睡眠不规律的人群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服用褪黑素会影响生育、加重抑郁、产生依赖、影响分泌功能等,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褪黑素不建议长期服用!其实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不能长期应用于改善睡眠。







科普结束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 医学博士

  •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科普文章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elp@medtion.com

邮件主题“科普投稿+文章标题”

请在邮件最后附上您的联系方式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