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女患,20岁,右利手
入院主诉:头痛6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次数不等,后于当地医院行头部MRI提示左额病变,考虑血管畸形可能性大,现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我院。
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术前MRI
术前DSA
红-供血动脉
蓝-回流静脉
诊疗计划
术前诊断:左额扣带回AVM
供血动脉:L-ACA-胼缘动脉-额中间内侧支
回流静脉:额内侧静脉
手术方式:
血管介入栓塞——供血动脉粗、短,无法安全畸形团内部栓塞
显微外科切除——病变深在,如何精准定位,并微创切除
r-刀放射治疗——流量大,放射治疗难以短时间治愈
术前MRI/DSA融合——前后靠导航
术前MRI——左右?
相关文献及解剖基础
对于顶枕叶内侧面深部的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和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传统的手术入路为经同侧后纵裂入路(ipsilateral posterior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IPIA),这一入路手术路径深,而且方向垂直,分离病变外侧边界的空间角度有限。
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外科的Jan-Karl Burkhardt等在2017年7月的《J Neurosurg》在线发表文章,介绍Michael T. Lawton教授经对侧后纵裂入路(contralateral posterior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CPIA)切除顶枕叶内侧面深部血管畸形的手术技巧与经验。
IPIA(经病变同侧入路)切除AVM的手术步骤:
A.IPIA,头位使中线呈水平。AVM位于左侧,在下方,头转45度。
B.冠状位图:术者的视野几乎是垂直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病变的外侧缘不在视野范围内,除非牵拉或切除部分脑组织。
C-E.术者的视野,
C.暴露AVM的内侧边界以及来自左侧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动脉。
D.使用固定牵拉器将脑叶牵开或
E.切除病变外侧缘的部分脑组织,将畸形团向上方(纵裂方向)翻起。
CPIA(经病变对侧入路)切除AVM的手术步骤:A.CPIA,头位使中线呈水平。AVM位于右侧,在上方,头转30°使大脑镰与水平线呈60°角。
B.冠状位图:术者的视野在右大脑半球内侧面水平,可见病变部分外侧边界,无需固定牵拉或切除脑组织。
C和D.切开大脑镰,可清楚显示右顶枕叶内侧面AVM和来自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动脉。
E和F.电凝和切断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动脉后,分离畸形团随重力落至纵裂和大脑镰上。该入路可直视分离过程中的病变外侧边界。
术前MRI——左右?右!
诊疗计划
诊疗计划:术前(局部剃发)+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电生理监测、神经导航引导下AVM切除术(复合手术室)
手术入路:直切口-右额-前纵裂-大脑镰-左额内侧-AVM畸形团
体位及切口(术前)
手术过程
体位及切口(术后)↓
术中电生理监测↓
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缺失。
术24h-CT
术后3d-MRI
术后DSA
手术体会
1.术中导航可以辅助精准定位,但面临漂移的问题;术中超声可以补充,但在狭小空间亦难以辅助;复合手术也可以起到定位标作用。
2.经大脑镰纵裂对侧入路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
3.大脑镰的切开方式建议由浅向深方切开,一是切开过程均为直视下进行,二是术中硬膜瓣不遮挡术野,三是必要时术后可于浅部进行大脑镰还纳、缝合。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