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8日发布 | 1109阅读

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额叶眶回海绵状血管瘤致癫痫一例

王超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达人收藏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癫痫治疗专业组:

王超,井晓荣,张伟,夏毅,屈延


基本资料:

患者田某某,13岁,男性。

发作史:

半年余,清醒中发作,发作形式: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全身强直阵挛抽搐,持续约2-3分钟,1次/1-2月。

出生及其他病史:

无特殊。

用药史:

未用药 。

术前影像学检查:

半年余,清醒中发作,发作形式: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全身强直阵挛抽搐,持续约2-3分钟,1次/1-2月。

头颅CT:左侧额底海绵状血管瘤待排

微信图片_20220317150301.jpg


头颅MRI:左侧眶回海绵状血管瘤

initpintu_副本.jpg

根据病史及术前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考虑,癫痫病灶为眶回血管畸形及周边皮质,考虑患儿发作时间短,定位局限,故决定行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癫痫病灶。


开颅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317151417.jpg

微信图片_20220317151421.jpg


微信图片_20220317151705.jpg

分离并保护好眶上神经


微信图片_20220317152533.jpg

沿额底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极其周围异常皮质


术后CT复查:

切除效果满意,无出血等并发症。

微信图片_20220317154051.jpg
+
+
+
+
+
微信图片_20220317154055.jpg


微信图片_20220317160118.png

术后5天拆线


患者术后近一个月,恢复良好,无癫痫发作,进一步随访中。



微信图片_20220317161115.jpg

锁孔入路(keyhole approach)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诊断手段更新,对完美的手术的追求,精良的手术设备不断涌现,微创外科应运而生。微骨孔人路,英语为 “keyhole approach”直译为”锁孔人路”,形象地比喻微小的开颅范围,是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标志之一,1990年开始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其优点是手术创伤小,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效果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71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Wilsono首先提出“锁孔外科”(keyhole surgery)。他认为,在颅内深部术野显微手术,也足以获得足够清楚的空间顺利完成手术,因此应改变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暴露标准。1991年日本神经外科医师Fukushima报告了微骨孔人路经单侧纵裂治疗前动脉动脉瘤的经验。近10年,微骨孔人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报告相继出现。现代成熟的显微手术技术导航手术后,微骨孔人路技术得到广泛开展。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欧、美神经外科医师中广泛应用,也逐渐被国内认识和接受,并获得满意的结果。


开颅手术时,在非生理环境下,大范围的暴露脑组织是有害的。缩小开颅范围,可降低术后癫痫和术后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微骨孔人路是微创外科标志,它并非单纯强调小切口。德国神经外科医师Perneczky指出,锁孔人路的内涵,是根据每个患者病变部位和性质准确的个体化的设计开颅部位和范围,使手术路径最短并精确地到达病变,充分利用脑组织自然间隙,经过调整患者的头位和手术显微镜的角度,获得足够的手术空间完成手术,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这与经过门镜窥视的原理相同,门镜孔虽小,但所获远处的视野并不小,且距离门镜越远,视(术)野越大。微创开颅技术包括备皮范围,头皮切口的位置和长度,肌肉和骨膜分离,骨窗位置、大小,切开硬脑膜部位,形式,精确定位经脑室和皮层通路,保护蛛网膜和神经、血管,减少脑组织牵拉程度,充分切除病变等。微创开颅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术后不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微骨孔人路可用于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的手术,特别是颅底病灶的治疗,如颅内动脉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不宜采用微骨孔人路,因为严重的脑水肿,难以获得足够的手术空间,也无法完成必要的外减压。另外,大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解剖关系不清,影响手术暴露。自纵裂人路处理前一前交通动脉瘤时,在分离动脉瘤前,应先暴露出载瘤动脉的近端,以防动脉瘤突然破裂的不测。另外,巨大动静脉畸形、手术中需要脑电图监测的癫痫灶切除手术,不适合选择微骨孔人路。


微信图片_20220318165429_副本.png

王超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抗癫痫协会理事;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学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


陕西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童神经外科治疗组及癫痫外科治疗组组长;


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专业SCI论文18篇,主持省级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唐都医院精英人才资助项目1项,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专业专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2008年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