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7日发布 | 1071阅读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病)(杂选病历5A)

杨越峰

南阳南石医院

达人收藏

病历介绍

男,32岁,突发头晕行走不稳言语不利1周。


神志清,言语不利,智能减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鼻唇沟双侧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IV级,肌张力增高双侧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病理征双侧阴性。颈软,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


2022.1.30头颅MR


2022.2.9




补充病史:有长期大量饮酒史1年。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喝的迷糊,

B12加叶酸10天,

小伙子重返人间。


讨论

概述


1、原发性胼胝体变性(Primary degeneration of the corpus callosum)是一种罕见的胼胝体进行性脱髓鞘及坏死性病变。


2、最早于1903年由意大利神经病理学家Marchiafava和Bignami在酗酒患者中发现并描述,也称 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BMD)。


3、中老年男性酗酒者多见。


4、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胼胝体对称性脱髓鞘及中间层坏死、囊变。


5、胼胝体膝部受累最常见,其次为体部及压部,也可见整体受累。


6、可波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前联合、小脑脚等,皮层及皮层下白质脱髓鞘极罕见。


病因


1、主要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2、也可见于其它营养缺乏状况。


3、认为是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


发病机制


1、维生素B12及叶酸参与体内蛋氨酸循环,形成的S-腺苷蛋氨酸(SAM)是体内最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体内诸多重要物质的甲基化过程,包括DNA,RNA、蛋白质、髓磷脂和诸多神经递质等。

a09653806e2947069015dc4afe1583f4.jpg

蛋氨酸循环

2、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SAM生成受阻,导致严重的代谢障碍,引起神经髓鞘形成障碍和脱失等神经病变。


3、因转化受阻而积聚的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刺激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产生细胞毒性作用,造成非梗死性细胞凋亡。


临床表现


140397dfbb6f4fe08716022eea685c0b.jpg

胼胝体的功能主要是连接两侧运动、感觉、语言及视听区,整合及汇集两侧大脑半球的认知信息,故胼胝体病变可出现运动、感觉及精神活动异常。


胼胝体变性是一种脱髓鞘病变,轴索改变较轻。胼胝体变性是慢性酒精中毒罕见并发症之一。胼胝体变性依据发病形式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型。(1)急性发病表现为突然发病,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多短时间内死亡;(2)亚急性期多表现构音障碍、肌张力增高、快速进展的痴呆并可迁延至慢性形式;(3)慢性期主要特点为大脑半球间失联系--失用症及进行性痴呆是临床的主要类型。Heinrich等认为,以意识障碍或昏迷起病的患者一般预后差,死亡率较高;而以认知功能下降、运动障碍起病的患者预后较好本例患者处干亚急性期,预后良好。


1、急性期:癫痫、意识障碍。


2、亚急性期:精神异常、行为异常、记忆减退、小脑征及大脑半球失联综合征。


3、慢性期:轻度痴呆为特征。


4、可导致昏迷死亡。


影像表现


MRI为首选检查方法。


急性期:

1、胼胝体肿胀,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


2、对称性分布,中间层明显(“三明治征”)。


3、DWI高信号(细胞毒性水肿)。


4、增强后可有病变边缘强化(血脑屏障破坏)。


d38ff40d6a4741939d639836a5e0582f.jpg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

1、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T2-FLAIR中央低信号,边缘高信号(坏死囊变并周围胶质增生)。


3、边界清晰,对称性分布。


4、晚期胼胝体萎缩,中间层坏死呈“三明治征”。


5、增强扫描无强化。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结合临床及MRI表现综合诊断。


(二)需要与其它胼胝体病变鉴别:

1、可逆性胼胝体病变综合征。


2、胼胝体梗死。


3、多发性硬化。


4、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可逆性胼胝体病变综合征


1、主要与服用抗癫痫药物、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相关。


2、病理特征为髓鞘内及髓鞘间隙水肿。


3、胼胝体压部受累为主。


4、临床表现为轻微脑炎或脑病。


5、症状多于1个月内完全恢复,MR病灶完全消失。


胼胝体梗死


1、老年人多见,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胼胝体前4/5由大脑前动脉供血,后1/5由大脑后动脉供血。


3、压部梗死多见,常呈偏侧性分布。


4、多伴有脑半球白质及基底节区梗死。

846c951a930c4674a2ac40d0892281ba.jpg


多发性硬化(MS)


1、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性病变。


2、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相关。


3、深部脑白质受累为主。


4、多发斑块,不对称。


5、临床发作-缓解交替出现。

21414b2737914bd5b42dad293c41bdd0.jpg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


1、髓鞘形成不良性病变。


2、性染色体隐性遗传。


3、儿童型及成人型,5-10岁男童多见。


4、脑白质对称性病变,由后向前发展。


5、两侧病变通过胼胝体压部相连。

2e8bddd733a64feab8e6343ee5821dc5.jpg


治疗及预后


1、无特殊疗法。


2、补充B族维生素(VB-12为主)及叶酸。


3、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4、症状缓解同时可伴有影像学部分缓解。


5、胼胝体部分受累者相对整体受累者预后较好。


小结


1、慢性酒精中毒相关,罕见。


2、胼胝体脱髓鞘及坏死病变,中间层坏死是其特征。


3、对称性分布,边界清晰,可累及胼胝体整体并波及周围脑白质。


杨越峰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南阳南石医院

4d2e0a293200a824be99ec07efcac487.jpg

中西医结合科(脑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中国医师协会南阳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南阳市卒中学会理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进修于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从事神经内科疾病及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十余年。


擅长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及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记忆智能障碍、颅内感染、脑病、脊髓病变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脑血管病筛查与防治经验,参加卒中单元医学模式研究、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结局登记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