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张超
通讯作者:胡荣,冯华
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Zhang, C., Ge, H., Zhang, S. et al. Hematoma Evacuation via Image-Guided Para-Corticospinal Tract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urol Ther 10, 1001–1013 (2021). https://doi.org/10.1007/s40120-021-00279-8
背 景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中的病例纳入标准为:
1.年龄大于等于18岁;2.明确诊断为脑出血;3.血肿量稳定(采用ABC/2方法计算);4.病史中Rankin评分是0或者1;5.能完成所需的影像检查。
本研究中的病例排出标准为:
1.脑外伤所致的脑出血;2.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所致的脑出血;3.颅内肿瘤所致的脑出血;4.妊娠及哺乳期女性;5.不可逆的脑干功能损害(瞳孔散大,去脑强直状态等),GCS评分≤4;6.受试者或其监护人不同意行神经导航下纤维束旁入路血肿清除术。
本研究中的手术流程为: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A检查排除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继发性脑出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患者是否行头颅DTI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及适应症。术中具体的手术过程如下:脑出血患者术前尽可能使用3-Tesla MRI系统(SIEMENS Magnetom Trio a Tim 3.0T, Erlangen, Germany)扫描获得DTI影像。DTI的具体扫描参数为:repetition time, 5000ms; echo time, 92ms; motion probing gradient (MPG) , 30axes; b-value, 0, 1000s/mm²; matrix, 128×128; 1 number of excitations (NEX) , 4mm thickness/interleave。如果患者不能获得DTI影像者则采用CTA影像替代。在全身麻醉后采用合适的体位。头架固定。术前影像数据导入神经导航系统(StealthStation7导航系统)。为保护受压或残存CST,通过该系统确定平行于CST的穿刺计划,手术入路模式图见图1。按照常规无菌方式进行准备。使用Stealthstation7导航系统记录颅骨标志物,在头皮上做一切口,与计划的穿刺轨迹一致。乳突牵开器撑开,钻孔,铣刀铣开骨瓣,止血并悬吊硬膜,沿计划的手术入路,并在导航引导下与CST平行,沿所选轨迹通过神经内镜或显微镜等技术(根据神经内镜是否可用)进入血肿。为确保准确性,外科医生应通过同时观察轴向、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从入口点导航到目标,以确保导航工具在所有3个平面上都在目标上。在建立通道后,清除血肿。颅内压是通过将ICP监护仪(Codman,Johnson and Johnson Medical Ltd,Raynhan,MA)插入脑实质或脑室来测量的。
结 果
治疗特征
预后
MRI或CT引导下的纤维束旁入路血肿清除的预后差异
脑出血患者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
典型病例
通讯作者简介
胡荣 副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杰青、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陆军首批“科技英才”、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重庆市医学会卒中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
长期从事神经内镜、脑出血和脑肿瘤的外科手术、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杰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工作相关成果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4篇,IF>5.0的15篇,代表性文章发表在国际外科学领域影响力最高的杂志《Ann Surg》、世界危重病学官方杂志《Crit Care Med》上,发表在《J Neurosurg Spine》的文章被美国神经外科协会评为亮点推荐文章,并被杂志邀请加拿大科学院院士Michael G. Fehlings教授撰写述评
冯华 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神经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军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重庆市精准神经医学与神经再生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重庆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卒中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ISCBFM)委员,《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副总编辑,《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创伤杂志(电子刊)》副总编辑
主要从事:1.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2.神经系统创伤的救治与神经功能重建;3.脑功能精准定位下脑肿瘤微创切除与光动力诊疗;4.前沿技术在脑科学的转化
主持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军队科研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10660余万元;获批发明专利26件,其中国际PCT专利8件;主编(译)专著11部,其中英文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154篇(IF>5.0的48篇),他引245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一等奖2项,重庆市一等奖4项,教育部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