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8日发布 | 4153阅读

中国高血压脑出血多学科诊治指南(2020)【综述版】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36(08) : 757-770.
达人收藏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主要针对我国自发性脑出血(SICH)中最常见、诊治争议较多的HICH进行介绍,指南主要推荐意见如下。


急救处理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院前急救

●对突然出现的疑似HICH患者,急救人员应迅速评估,并进行现场因地制宜的紧急处理后,尽快将患者转送至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C级证据)。


急诊处理

●急诊对疑似出血性卒中患者应快速地进行初诊、评估,稳定生命体征,进行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HICH诊断,完成急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Ⅰ级推荐,A级证据)。


神经影像学检查

1.接诊后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HICH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 。


2.CTA、MRI、MRA、MRV及DSA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Ⅰ级推荐,B级证据)。


3.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常规行CTA检查,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其显示的“斑点征”可用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a级推荐,A级证据)。


4.评估血肿扩大风险应综合考虑基线血肿体积、口服抗凝药史、发病至首次行头颅CT检查时间等因素(Ⅰ级推荐,A级证据)。


HIG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HICH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确诊HICH需要行全面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Ⅰ级推荐,C级证据)。


HIGH的专科非手术治疗


降低颅内压(ICP)的检测与治疗

1.对所有HICH患者都应进行ICP的评估和判断,及时对颅内高压进行处理,防止发生严重高颅压甚至脑疝(Ⅰ级推荐,B级证据)。


2.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GCS3~8分HICH患者进行有创性ICP监测(Ⅱb级推荐, C级证据)。


3.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ICP,减少脑疝发生风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的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Ⅰ级推荐,C级证据)。


镇静镇痛治疗

●建议对重症HICH患者,特别是伴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


HIGH后的血压管理

1.收缩压在150~220 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急性期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是安全的(Ⅰ级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 mmHg以下会增加颅外缺血风险(Ⅲ级推荐,A级证据)。


2.收缩压>220 mmHg的HICH患者,连续静脉用药强化降低血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长短、基础血压值、ICP情况及入院时的血压情况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Ⅱa级推荐,C级证据)。


3.收缩压在150~220 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围手术期收缩压降至120~140 mmHg可能是安全的(Ⅱb级推荐,B级证据)。


防治血肿扩大的药物治疗

1.HICH后血压升高(>160 mmHg)有促进血肿扩大的风险(Ⅱa级推荐,B级证据);强化降压(<140 mmHg)有可能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Ⅱb级推荐,A级证据)。


2.氨甲环酸可以降低H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发生率(Ⅱa级推荐,A级证据),但不能改善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Ⅲ级推荐,A级证据)。


3.CT平扫显示血肿“岛征”“混合征”等阳性征象的HICH患者中,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不能改善预后(Ⅲ级推荐,B级证据)。


其他

1.HICH患者应该在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的NICU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测和治疗(Ⅰ级推荐,B级证据)。


2.无论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均应监测HICH患者血糖,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Ⅰ级推荐,C级证据)。


3.应控制HICH患者发热,防止体温过高(>38.5 ℃)(Ⅱb级推荐,C级证据)。


4.对于癫痫发作,应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Ⅰ级推荐,B级证据)。


5.对于血肿累及皮质区HICH患者,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Ⅱa级推荐,C级证据)。


6.在HICH患者开始进食前,应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筛查,降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风险(Ⅰ级推荐,B级证据)。


7.HICH患者入院后尽早使用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Ⅰ级推荐,B级证据)。


HIGH的外科治疗


1.对于小脑幕上HICH患者,若出现严重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应紧急手术清除血肿;血肿清除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病死率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利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联合纤溶药物治疗大型小脑幕上血肿(>30 ml)是安全的,血肿残存量<15 ml可能会改善预后(Ⅱa级推荐,A级证据)。


3.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可能对小脑幕上HICH患者预后的改善更好(Ⅱa级推荐,B级证据)。


4.对于伴严重颅内高压的小脑幕上HICH患者,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或不联合血肿清除术均可以降低病死率(Ⅱa级推荐,B级证据)。


5.脑室外引流可以降低大多数脑室出血患者病死率(Ⅱa级推荐,B级证据);利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联合纤溶药物不能改善脑室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Ⅱb级推荐,A级证据)。


6.对于出血量>10 ml小脑出血合并脑干受压或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开颅手术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否能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尚无定论(Ⅱa级推荐,B级证据)。


7.对于重型脑干出血(血肿量>5 ml,GCS≤8分)患者,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Ⅰ级推荐,B级证据)。


8.早期手术(发病6~24 h)可以改善预后(Ⅰ级推荐,B级证据)。


HIGH的康复治疗


1.所有HICH患者都应接受康复治疗(Ⅰ级推荐,B级证据)。


2.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并尽可能开展离开床位的康复训练(Ⅱa级推荐,B级证据)。


HIGH的复发与预防


1.HICH复发风险因素包括初发出血部位、高龄、微出血、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及携带载脂蛋白Eε2或ε4等位基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层评估(Ⅱa级推荐,B级证据)。


2.为了预防HICH复发,所有HICH患者均应控制高血压(Ⅰ级推荐,A级证据)。


3.HICH患者应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Ⅱb级推荐,C级证据)。


HICH诊治涉及多学科,具体流程见附图。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8):689-702.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作者

钟书.jpg

钟书

作者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副主任医师,重症组组长,脑脊髓血管病二组组长。


现任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第一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督导专家,中国卒中大会学术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脑卒中救治及康复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广西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神经介入资讯编委。主持了省级两项科研课题:广西科技厅青年基金《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研究》、广西科技厅自然基金《超早期支架辅助治疗破裂性宽颈颅内动脉瘤研究》,先后参加国家九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参与省级科研课题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奖两项、三等奖两项。获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