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1日发布 | 4309阅读
功能

楔前叶的显微解剖

朱磊

同济大学医学院

李信晓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神经外科的Onur Tanglay等通过人脑连接组项目研究和成人尸头纤维束解剖,揭示PCu的显微解剖结构及其与临近结构的纤维束连接,文章发表于2021年8月的《Brain Imaging Behav》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Tanglay O, et al. Brain Imaging Behav. 2021 Aug 26. doi: 10.1007/s11682-021-00529-1.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楔前叶(PCu)组成顶叶内侧皮质的后部。PCu结构复杂,位置深在,解剖困难,对其研究有限。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对PCu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认为PCu参与视觉空间和视觉运动整合、记忆和自我意识等功能,是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核心枢纽,但缺乏对该区域的功能和纤维连接的认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神经外科的Onur Tanglay等通过人脑连接组项目研究和成人尸头纤维束解剖,揭示PCu的显微解剖结构及其与临近结构的纤维束连接,文章发表于2021年8月的《Brain Imaging Behav》在线。


研究方法



作者定义兴趣区(ROI)指出,PCu的后方是枕叶内侧的楔叶三角部,前方为旁中央小叶。前界为扣带沟缘支(RC),下界和后界分别是顶下沟(SS)和顶-枕沟(POS)内侧(图1)。此界限具变异性,顶枕裂可以直形、T形或三分支形,延伸至距状沟上方或前方。顶下沟常呈H形,有1至3个分支,个体差异较大。


图1. 解剖图矢状位断层显示楔前叶内侧表面。虚线为楔前叶边界,粉色区为楔前叶。RC:扣带沟缘支;POS:顶枕沟;SS:顶下沟;CG:扣带回。


研究者从HCP数据库(http://Human-conne-ctome.org)获得影像学资料;手动勾画ROI,应用纤维束描记术分析10名健康者和对照者的MRI弥散成像及相应的T1加权成像数据。再将数据注册到MNI坐标空间后,在DSI Studio中,采用ROI进行纤维追踪。通过校正的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左右半球的合成体积,分析两半球间的差异。然后,在10例尸头标本上,采用改良Klingler技术进行纤维束解剖。短联络纤维研究结果显示,PCu内有致密的U型纤维束网络,局部纤维束环绕顶上小叶。部分纤维束从PCu的腹内侧延伸到枕叶皮质,主要成分是初级视觉皮质,穿过视辐射的顶部(图2)。


图2. 楔前叶短联合纤维束。(a)解剖图示PCu的U形束(虚线);(b)影像学成像示PCu(绿色区)连接相邻的脑回。部分纤维连接楔前叶至枕叶皮质;(c)影像学成像展示纤维束,楔前叶至枕叶皮质穿过视辐射的纤维。PCu:楔前叶。


研究结果



长联络纤维束研究结果显示,扣带束(CB)分为4部分。CB-I起源于PCu腹侧部,沿CC体部向前延伸,止于前扣带回和眶额皮质。CB-III是扣带束最大的分支,起于腹侧PCu,止于额上回内侧。CB-IV从PCu延伸至前额区,包括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CB-V纤维起于PCu,止于海马旁回(图3、4)。


图3. 起自楔前叶的3部分扣带束纤维。CB-I:(a)解剖图浅蓝色箭头所示,(b)影像学矢状位成像和(c)影像学轴位成像显示的纤维束,其通过胼胝体,连接楔前叶与眶额、前扣带回皮质。CB-III:(a)解剖图绿色箭头所示,(d)影像学矢状位成像和(e)影像学轴位成像显示纤维束,其从楔前叶向前走行至额上回的内侧。CB-IV:(a)解剖图绿色箭头所示,(f)影像学矢状位成像和(g)影像学轴位成像显示纤维束,其从楔前叶向前走行至更前部的皮质区域,包括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PCu:楔前叶;PCL:中央旁小叶;SFG:额上回;CG:扣带回。


图4. CB-V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后方,连接楔前叶与海马旁回:(a)解剖图黑色箭头所示,(b)和(c)影像学矢状位成像显示纤维束。PCu:楔前叶;PhG:残留海马旁回。


中纵束(MdLF)纤维主干起自PCu和顶上小叶,走行于CC压部后的前下方,止于颞极背外侧和颞上回,特别在Heschl回周围(图5)。中纵束的体积及到达颞极的程度因人而异。


图5. 中纵束。(a)解剖图黑色箭头所示,纤维束起自楔前叶,向侧面与吻-腹侧平行走行,止于颞上回上部和颞极背外侧;(b-d)影像学矢状位成像示中纵束。MdLF:中纵束;PCu:楔前叶;STG:颞上回;CS:中央沟;MFG:额中回;IFG:额下回。


顶-桥束起源于PCu,沿放射冠于内囊后肢内下行,止于脑干,主要至桥脑(图6)。

图6. 顶-桥束。(a)解剖图中黑色箭头所示,(b)影像学矢状位成像和(c)影像学冠状位成像显示纤维束走形,连接楔前叶和桥脑。PCu:楔前叶;CP:大脑脚。


胼胝体纤维束,由左、右两侧PCu通过致密的胼胝体纤维束连接。连合纤维最初在CB纤维的吻-腹侧垂直下降,然后在CB腹侧弯曲,穿过胼胝体的压部和峡部,连接双侧PCu(图7)。


图7. 胼胝体纤维束为致密的连合纤维。(a)解剖图黑色箭头所示,(b和c)影像学冠状位成像显示连接双侧楔前叶的纤维束。PCu:楔前叶;CB:扣带束;CC:胼胝体压部;CF:胼胝体束。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楔前叶后部与颞叶的关系密切,执行独特的功能。通过了解楔前叶的显微解剖及纤维束连接,重点阐述楔前叶在白质纤维通路中的走行,可为术中处理楔前叶提供参考。


8.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