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09日发布 | 9632阅读

【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史玉泉教授—我国神经外科的先驱和宗师

陈衔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史玉泉教授


史玉泉教授是我国神经外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几十年来,史教授行医、执教、从事科学研究,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将新中国的神经外科推向世界医学界之巅。


1950年史玉泉医师在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担任普外科主治医师时,在神经内科专家张沅昌教授帮助下,作为沈克非教授的助手,参与完成新中国第一例脑肿瘤切除手术。1952年和朱祯卿医师一起创立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华山医院前身)神经外科。史玉泉教授曾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浸透史教授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史教授艰苦创业的精神、高超精湛的医术、极端负责的态度以及甘为人梯的品德,是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楷模。回顾史教授辛勤耕耘、勇于开拓和创新的一生,令后辈充满敬意。

【特别推荐:《史玉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录播视频,详见文末,欢迎观看。】


史玉泉于1919年6月出生在浙江余姚。1932年小学毕业进入上海的一所私立教会中学,1938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当时学校指定外科黄家驷医师为史玉泉的导师。医学院的课程安排很紧,学业繁重,全班入学时的90多名学生至二年级,淘汰只剩下40多人;到三年级,剩下30多人。因医学院内迁重庆,于1941年的暑假,史玉泉随全班30名同学一起辗转一个月,到达重庆歌乐山龙洞湾国立上海医学院校部。在重庆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还不时遭遇日军飞机的轰炸。但能聆听很多国内很有名望的教授,如应元岳、沈克非、王鹏万、杨国亮、谷镜汧、朱恒壁、钱悳、程玉麐等的直接授课,获益非浅。


对神经病学这门被大家称为“天书”的课程,史玉泉却产生特别的兴趣。我国著名神经病学教授程玉麐的一番话,给史玉泉很大的启示。程教授告诉他,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复杂、治疗困难和预后堪忧,但是国外有神经外科,许多神经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得到好转。于是,史玉泉立志当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外科沈克非教授的言传身教给史玉泉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沈教授的潜移默化中,史玉泉总结如下几条作为自己的临床思考原则:①临床所见必须是真实的,不可凭想象,不能够确定的症状,宁愿暂时搁置,以免造成误导;②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任何时候都要客观,要重视反面的意见;③不要人言我言,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④对任何已定的诊断、治疗,要有善意的怀疑,善于提出反面意见,但不可固执己见。


抗战胜利后,史玉泉医师回到上海,黄家驷医师推荐他到红会医院(今华山医院)担任外科助理住院医师。1947年7月,他调到由沈克非教授任外科主任的中山医院当外科高年住院医师。同时担任上医医专班的外科学教学工作。工作繁忙,很有收获。至1949年5月,提前2个月担任外科总住院医师。


1950年6月,他担任中山医院普外科的主治医师。左景鉴教授和崔之义教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手术技能有很大提高。


1950年,史医师作为沈教授的助手,参与新中国第一例脑瘤切除手术。从此他踏上一条充满坎坷崎岖的道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创新之路。


1952年,史医师被委派去安徽省蚌埠市荣军学校医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致残的战士。在那里,他创造性地用腰交感神经切除术解除截肢伤员的疼痛。不久,又被派到东北长春(图1)及牡丹江,治愈100多例患颅内脓肿及异物存留的志愿军伤员。


图1. 1953年在长春第18陆军医院第三分院参加抗美援朝。前排中为史玉泉教授。


抗美援朝回来后,史玉泉医师和朱祯卿医师正式创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内长期战乱结束,各个方面落后、困难重重,国外西方国家对我国执行经济、金融、科学技术、信息封锁政策;要建立一个新兴的科室,谈何容易!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就从史、朱这两名医师和8张床位,经几十年后发展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在开展颅脑手术的初期,存在术后出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就很难开展颅内手术,于是史玉泉医师开始研制止血剂。经过大量的试验和动物实验,终于研制成当时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止血剂——明胶海绵,解决颅内手术的止血难题。


在朝鲜前线山区,很多志愿军战士吃了喇蛄后,得肺吸虫病;不少病人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肺吸虫病的战士集中在浙江绍兴的几所康复医院里,特派史医师参加诊治。两年中,他共收治76例。有些病人转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一步检查后,近半数做颅内病灶切除。此时国外医学界长期以来认为肺吸虫病脑部病变是虫卵栓塞所引起,而史玉泉医师通过对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类型、成虫在体内的爬行径路、治疗以及预后状况的全面研究,指出脑部病变是成虫在宿主体内爬行入颅后形成的,澄清重要概念,赢得国内外的重视。


1954年,卫生部确定华山医院为神经外科医师的进修单位。除“文革”10年暂停外,年年举办进修学习班(图2、3、4),共计40余届次的神经外科进修班和30余届次的颅脑损伤学习班。“文革”结束后继续举办神经外科进修班和颅脑损伤学习班。学员来自在全国各地,很多学员已经成为当地神经外科创建人或学科带头人,他们对史教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授课情景仍记忆犹新,感怀不已。


图2.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初建时的状况以及开始举办进修医生学习班。


图3.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早期举办的颅脑损伤学习班。


图4.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举办的为期一年的进修医师学习班。


1955年史玉泉医师研究“大脑半球切除治疗婴儿性脑瘫”的治疗新方法。不仅没有手术死亡,而且最长的1例存活50年,生活也能自理。1956年,史医师晋升副教授。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多年的夙愿。思想觉悟向更高境界迈进,工作更加忘我投入,树立一位党员教授的美好形象。1957年,史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史教授先后开展颞前叶切除治疗颞叶癫痫和开颅丝线套扎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工作。大脑半球切除、颞前叶切除和开颅直接治疗动脉瘤等三种手术,都是最早在国内开展的,填补国内空白。


“文革”十年,史教授和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一样,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下过乡养过猪,大会小会挨批斗,还当过医院的工务员,值过护士的夜班。但他不放弃上台主刀手术的机会。同时,坚持对事业的追求,抓住一切机会了解国外的专业进展。


1970年,史教授与上海手术医疗器械一厂合作仿制日本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一次偶然的机会,史教授在别人准备丢弃的资料中得到手术显微镜的图片,立即与上海光学仪器厂合作,成功研制一架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这些设备,为华山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史教授和技术人员还研制一种新的检查仪器——加速度计,可以记录各种腱反射活动、不自主运动、肌阵挛、小脑体征、头部的摆动、颈肌的抽动等曲线图形,使临床神经病学的检查定量化,检查结果还可以长久保存。


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史教授评为正教授,1980年,史教授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直至退休,他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5名;桃李满天,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华山医院和其他医疗单位的学术骨干,有的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担任卫生、医疗部门的局长、处长、院长和主任等职务。


史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他成功组装颅内压监护仪。招收多名硕士研究生,分别研究颅内压增高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影响。他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脑动静脉血管畸形(AVM),把切除的病变标本制成立体的脑AVM注塑模型(图5)。通过对一百多个注塑模型的观察,根据不同的形态分成多种AVM病理类型。当时国际上对脑AVM尚没有统一的临床分级标准,史教授根据AVM的大小、部位的深浅、病变所处位置的脑功能重要性以及供应动脉与引流静脉等四项指标制订一套临床四级评分法。


图5. 手术切除的AVM标本制成的注塑模型。


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内各种学术团体的活动逐渐开展起来。为跟上国际的步伐,方便国内外学术交流,史玉泉教授在外科学会的基础上,创建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神经外科分会,并当选首届主任委员,比北京市神经外科分会的成立还早二、三年。


1980年,WHO的Neuroscience Program访华团来华山医院参观考察后,选定华山医院作为“WHO在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与人员培训协作单位”,并指定史玉泉教授为该协作单位的主要研究员和WHO神经科学组的专家咨询组成员。在担任专家咨询服务的6年时间里,史教授为WHO的神经科学组提供过我国抗癫痫病的药物治疗近况,协助出版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名册录,并审核我国的神经外科医师名单(图6)。此后,WHO邀请史教授参加“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病变”的跨国际性研究。到最后总结时,史教授提供的华山医院病例数最多,几乎占一半。史玉泉教授多次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图7)。


图6.WHO组织外国专家来我院举办有关神经病学的专题学习班。


图7. 1987年参加在日本仙台举办的《脑卒中外科专题国际讨轮会》,主持会议。


1989年6月,史教授70岁退休。年逾古稀,壮心不已。他继续奋战在心爱的岗位上,承担专家门诊、查房、疑难手术、培养研究生、著书立说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事务。并受邀担任华东医院医学顾问,为该院诊治数以百计的神经外科危重病人。


史玉泉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对祖国医学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攀登着一个又一个医学专业高峰。怀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史教授把他的全部热情和才智都贡献给前所未有的事业,深受病人的爱戴与尊敬,也赢得同行同辈由衷的称道和景仰。史玉泉教授是一个谦和、博学、淡泊名利、豁达大度的学者和长者。他寄希望于后辈,对学生诲而不倦,严而不愠,常常告诫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要有敢于向权威质疑的胆识和才略。他治学严谨求实、待人谦逊质朴、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满腔热情、对事业不懈追求,给学生树立光辉榜样。


在史玉泉教授的主持下,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科研工作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1978年以来,不断获得国家级、部委级和市级多个奖项。


//  国家级、部委级和市级科技奖项

1. 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获1981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2. 颅骨骨折的机制研究——应用光弹力学技术研究颅骨受压后的应力分布——获1982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3.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1982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

4. 全国高等学校《外科学》统一教材——获1988年优秀教材奖

5.《黄家驷外科学》——获1993年国家出版局优秀出版奖

6. 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病理、流式细胞DNA分析、性激素受体相关分析——获199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7. 难治性疼痛的外科治疗——获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重要学术职务

(一)国际机构

1. 1981年-1986年WHO神经科学组专家咨询成员

2. 1981年IBRO成员


(二)国内机构

1. 198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教卫办高等学校学科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

2. 1981年卫生部外科专题委员会委员

3. 1981年卫生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

4. 198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

5. 1985年国家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

6. 1986年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外科学评议组成员

7. 1987年卫生部脑血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8. 1991年吉林省干部保健专家委员会顾问

9. 1993年司法部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法医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三)医学会

1. 1985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2. 198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3. 1987年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委员会神经外科名词审定组组员

4. 1988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5. 199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6. 1993年中华医学会医疗保健会诊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杂志书籍编辑部

1. 1983年《中国外科年鉴》编委及顾问编辑

2. 1984年《肿瘤》杂志编委

3. 1986年《辞海》编委会委员

4. 1986年《法医学杂志》编委

5. 1986年《中华外科学杂志》编委

6. 1986年《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7. 1986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副总编辑

8. 1986年〈前卫医学情报〉特约编辑

9. 1986年《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顾问

10. 1988年《中国外科年鉴》编委

11. 1989年《肿瘤》杂志第三届编委

12. 1990年《法医学杂志》编委

13. 1992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总编辑

14. 1993年《国外医学(神经病,神经外科学分册》第三届编辑委员会顾问


(五)其他

1. 198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2. 1986年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顾问

3. 1986年中科院上海脑研所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4. 1988年中科院上海脑研所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5. 1988年上海市科委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脑血管专题组专家咨询组成员

6. 1989年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伤残康复研究会顾问


//  荣誉称号

1. 1955年上海市先进卫生工作者

2. 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先进卫生工作者

3. 1960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

4. 1977年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

5. 1984年华山医院重大贡献奖

6. 1985年上海医科大学优秀导师

7. 1987年卫生部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会贡献奖

8. 1989年上海医科大学伯乐奖

9. 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

10. 199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 1992年上海医科大学专家委员会荣誉称号

12. 1993年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

13. 1995年华山医院首批终身教授


//  代表著作

(一)主编

1.《临床神经外科常规》第1,2版

2.《神经外科进修医师讲义》

3. 沈克非:《外科手术学》第三分册《神经外科手术学》

4.《实用神经病学》初版

5.《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

6.《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外科分册


(二)副主编

1.《神经外科学》


(三)分科主编

1.《黄家驷外科学》第三版神经外科分篇

2.《黄家驷外科学》第四版神经外科分篇

3.《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神经外科分篇

4. 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外科学》第一版

5. 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教材《外科学》第二版

6. 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教材《外科学》第三版

7. 沈克非《外科学》第二版

8.《脑血管疾病》第一版

9.《脑血管疾病》第二版

10.《实用外科学》初版


(四)参与编写

1.《临床外科手册》

2.《血管外科学》

3.《现代肿瘤学》

4.《神经疾病临床剖析》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史玉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点击进入科室主页
查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