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05日发布 | 5934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OCIN CASES】教学病例-1:远侧桡动脉入路治疗复杂路径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开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达人收藏


刘建民教授开篇致辞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过去30年,全球和中国的神经介入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新理念、新知识、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我们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众多新挑战。如何推动这些创新在国内的快速学习和普及,如何让更多的神经介入医生及时掌握最新、最规范的技术,来救治我们的每一个患者、保护国民健康,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从一个新的理念的出现、到技术的创新,再到医生正确规范地应用,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在众多的学习环节和形式中,最直观、最快捷让医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非常有兴趣去学习交流的方式就是从真实的病例中去学习,OCIN从2001年开始就把基于病例的学习交流形式 作为传递知识和培训最重要的方式。


为此,我们将于2022年初推出一个全新的栏目“OCIN CASES”,旨在从病例着手,为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提供最直观的学习、培训、实践和交流的平台。栏目将设 “教学病例”和“专家病例”两大版块,以生动的交互、权威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为特点。用科学的态度,深化诊断的思维;以病例解析,树立治疗规范;庖丁解牛,步步为营。“OCIN CASES”的示范性,将促进每一位医生通过对每一个真实病例较为完整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快速地提升实战水平。


放眼未来,我们非常期待“OCIN CASES”这一全新的平台,将不仅是神经介入成熟技术的示范田和成熟应用的方法库,也必将成为创新技术的试验田和创新观点的碰撞区。


OCIN,与神经介入共成长!

刘建民
2021年底




OCIN CASES

教学病例-1


点评专家:刘建民

OCIN CASES主编


本期作者:赵开军

OCIN CASES执行主编



题目:

远侧桡动脉入路治疗复杂路径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

Distal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the right carotid-ophthalmic aneurysm with the complicated path 


摘要:

42岁男性患者,头痛发现颅内动脉瘤1个月。该患者股动脉入路困难,后经右侧远侧桡动脉入路成功给予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

A forty-two years old male with the chief complaint of headache for 1 month was diagnosed with the right carotid-ophthalmic segment aneurysm, 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stent-assisted coiling through distal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the difficulty of femoral artery approach. 



关键词: 远侧桡动脉;动脉瘤 

KEY WORDS: Distal radial artery , aneurysm 



前言

眼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夹闭和微创介入治疗两种方法。治疗的目标是在最大限度保留眼动脉通畅的前提下闭合动脉瘤,特别是颈外动脉对视网膜动脉代偿不良的情况下,对眼动脉的保留就更为必要。手术夹闭需要术中唤醒完成视觉检测1或者在视觉诱发电位2辅助下才能安全完成。血流导向装置的植入也是可行的方法,尽管它不会造成眼动脉血流的下降3,但可能存在慢性眼动脉的狭窄或者闭塞。常规的介入方法仍然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股动脉入路困难的患者中完成眼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有挑战性的,而桡动脉入路的兴起,为我们完成这一挑战性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本例患者中,术者采用远侧桡动脉入路在保持眼动脉通畅的条件下顺利治疗了一例眼动脉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病例简介

患者介绍

患者中年男性,

主诉:头痛1个月。

病史简介

现病史:1个月前头痛,检查出“颅内动脉瘤”。


既往史:高血压10年,无糖尿病病史。

初步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

2、主动脉弓置换术后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主动脉CTA


主动脉CTA的视频


头颅CTA


造影评估



股动脉入路困难,难以进入主动脉弓


穿刺远侧桡动脉


6F穿刺鞘置入远侧桡动脉


回抽证实置管成功


造影导丝和Simmon导管


Simmon导管升主动脉成袢

备注:成袢后的Simmon无法退到右侧无名动脉,可能与主动脉弓置换后局部变异相关。


弓上支架的形态


双侧颈总动脉造影


右侧椎动脉造影


右侧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夹角锐利

备注:塑型的单弯无法支撑交换导丝超选颈总动脉;成袢的Simmon导管无法从升主动脉撤到无名动脉。


右侧颈总动脉路图

备注:借助右侧椎动脉成袢的Simmon 1


Simmon1导管超选到颈内动脉


超选视频


Envoy DA通过交换导丝超选



动脉瘤大小:4.35mm*2.83mm


3D重建:眼动脉自瘤体底部发出


瘤颈:5.07mm, 动脉瘤大小:4.35mm*2.83mm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未破裂)

主动脉弓置换术后




鉴别诊断

眼动脉动脉瘤和外周眼动脉动脉瘤:眼动脉动脉瘤指的是ICA-眼动脉动脉瘤,动脉瘤起源于眼动脉起源处或周围的颈内动脉壁。相反,起源于眼动脉干或其分支的动脉瘤,与ICA分开,称之为外周眼动脉动脉瘤(POAA)4


治疗方案






手术策略

远侧桡动脉入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部分栓塞,保留眼动脉)

设备:SIEMENS 单臂DSA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Enterprise  2 :4/23mm

Echelon 10

Envoy DA

Simmon 1和2

Axium :4mm/8cm、3mm/8cm、2mm/6cm、2mm/2cm

Prowler Select Plus


治疗过程



1. 微导管塑型


2. 工作角度


3. 微导管的超选


4. 双微导管预置到位


5. 支架和弹簧圈预置到位


6. 支架释放(Jailing技术)


7. 支架释放过程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


支架和弹簧圈形态


术后正位


术后侧位


术后Dyna-CT


局部包扎


预后和随访



1. 术后即刻和术后2个月临床随访:mRS 0,视力正常。

2. 影像学随访:暂缺。


讨论



1. 眼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尽量保持眼动脉通畅的情况下处理动脉瘤。

2. 远侧桡动脉入路的优点:无需Allen试验、术区固定简单、术后下肢无需制动、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患者更容易接受。

3. 眼动脉动脉瘤存在破裂风险,介入治疗是适宜可行的方法。

4. 在没有球囊无法完成球囊闭塞试验时,术中第一个成篮圈解脱前,弹簧圈的边缘不能累及眼动脉的开口,术中需要多角度证实。


学习要点
01

眼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尽量保持眼动脉通畅的情况下处理动脉瘤。


02

(远侧)桡动脉入路是股动脉入路的有效备用方案之一


03

Jailing技术可以防止微导管和弹簧圈术中脱出。


04

第一枚成篮弹簧圈解脱前,弹簧圈的边缘不能累及眼动脉的根部,后续的填塞亦是如此。






专家点评

01

眼动脉动脉瘤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治疗尽量在保留眼动脉通畅的情况下闭合动脉瘤。

02

无论是手术夹闭还是微创介入治疗都是有挑战性的。

03

介入治疗也是有挑战性的:

①该患者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支架的近端可能没有与血管完全贴壁,存在超选支架近端的困难;②即便进入支架内,穿越支架进行脑血管的造影也是极具挑战性的;③右侧锁骨下动脉和右侧颈总动脉夹角锐利,超选困难;④ Simmon难以通过置换的主动脉弓进行成袢;⑤由于主动脉弓置换后造成的局部解剖异常,术中成袢后的Simmon导管难以回撤到无名动脉和右侧颈总动脉;⑥ 塑型后的单弯导管无法支撑导丝对右侧颈内动脉的超选;⑦ 动脉瘤治疗的入路建立存在困难,影响进一步的治疗。

04

解决办法:

近几年,桡动脉入路的推广为完成一些股动脉入路困难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05

在本例患者中,术者利用远侧桡动脉入路,借助右侧椎动脉完成Simmon 1的成袢,对右侧颈内动脉的超选提供了更好的支撑,辅助导丝超选,通过同轴技术和交换技术成功建立了右侧颈内动脉的治疗通路。在保留眼动脉通畅的情况下,顺利通过Jailing技术完成了眼动脉动脉瘤的栓塞。远侧桡动脉入路和借助右侧椎动脉的成袢技术是本例患者的亮点所在。

06

在本例患者中,术者采用了远侧桡动脉入路来完成治疗。远侧桡动脉入路相对于前臂的近侧桡动脉而言,由于手背部的动脉血管更细,更容易出现血管痉挛,术中穿刺置管相对更加困难,更具有挑战性,国外部分有条件的医院推荐在超声辅助下完成穿刺,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07

远侧桡动脉入路的优点:相对于近侧桡动脉和股动脉入路而言,远侧桡动脉由于跨越了桡尺动脉吻合弓,并发症少、无需Allen试验、创伤更小、压迫简单、无需卧床、下床时间早、花费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在将来,这一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Chen P, Dunn IF, Aglio LS, Day AL, Frerichs KU, Friedlander RM. Intraoperative awakening for vision examination during ophthalmic artery aneurysm clipping: technical case report. Neurosurgery 2005;56:E440; discussion E.
2.Nowicki KW, Johnson SA, Goldschmidt E, Balzer J, Gross BA, Friedlander RM.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and Intraoperative Awakening in Ophthalmic Artery Sacrifice During Aneurysm Clipping: 2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World Neurosurg 2020;139:395-400.
3.Wu X, Tian Z, Liu J, et al. Hemodynamic impacts of flow diverter devices on the ophthalmic artery.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17:160.
4.Qiao L, Wang H, Mao L, Chen S, Xie W, Wu Q. Peripheral ophthalmic artery aneurysm. Neurosurgical review 2011;34:29-38.



点评专家简介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卒中中心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南方办公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神经介入大会(WLNC)执委

2011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CS)主席

2016/2021 WLNC主席

东亚神经介入大会(EACoN)主席

脑医汇-神介资讯主编


术者简介

赵开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博士,博士后,现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血管组组长、东方医院南院神外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诊医师(原为: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诊医师)、OCIN高级讲师。

现为上海市和国家科技库专家、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主考官,通过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考核(中国医师协会)。担任Stroke、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Neuroradiology、Journal of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Emergency Medicine、Journal of Oncology等多家国外杂志审稿人。多次在国内外学术大会上进行学术交流和参加手术演示。以长海介入团队参与人身份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个人证书。主持/参加军队和地方各类课题10余项。参编脑防委介入治疗适宜技术、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操作规范、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学等专著。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单篇最高引用50余次。

专业特长:擅长各种颅内外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冗扩、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和硬脊膜动静脉瘘、颅内外血管狭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烟雾病、急性脑血管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颅内外血管慢性闭塞(开通术)等脑血管病的治疗。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博士师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沈建康教授,博士后师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教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