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振宇 主任
北京天坛医院
1974年起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至今,1995年-2009年担任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任职期间,国际上率先开展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国内率先制定儿童颅咽管瘤术后电解质的管理规范、儿童视路胶质瘤的诊疗规范、髓母细胞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围手术期的管理规范,率先开展分期不同入路切除儿童巨大颅内肿瘤等,将病房年手术量由200余例提升至800余例,手术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学术骨干,近一半出自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的培养,马振宇教授对全国小儿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01
简述世界小儿神经外科发展史
马振宇教授:
图1.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奠基人
图2. 早期有影响的国际小儿神经外科专著
02
马振宇教授:
图3. 新中国神经外科先驱
新中国神经外科事业源于1952年赵以成教授在天津总医院创立的神经外科。1954年,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立,赵以成、阿鲁秋诺夫等任教。1955年,中央卫生部决定该科室整体搬迁至北京同仁医院;195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整体搬迁至北京宣武医院,赵以成教授总体负责天津及北京的学科建设,王忠诚院士具体负责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图3)。1960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于宣武医院成立,神经外科划分为四个专业病区:小儿神经外科、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及脊髓肿瘤。自此,新中国第一个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正式成立,白广明教授成为第一任小儿神经外科主任(白广明,辽宁营口人,1927年出生,1948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1954年毕业分配至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外科住院医师,1959年调入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先后任小儿神经外科病区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于1979年逝世,享年53岁)(图4)。白广明教授经常教导年轻医生:全国只有我们一家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我们有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供同道借鉴,挽救更多儿童的生命。1962年他总结的“小儿颅内肿瘤132例分析”成为我国小儿神经外科里程碑式的论著。白广明教授在病重期间仍心系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事业,总结整理出毕生临床资料,托付与后辈罗世祺教授撰写一部儿童颅内肿瘤专著。罗教授在此基础上,集2000例儿童颅内肿瘤之经验,于1992年出版《儿童颅内肿瘤》,成为我国小儿神经外科首部专业巨著(图5)。
图4. 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先驱白广明教授(1927-1979)
03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广大中低收入国家居住着12亿儿童,仅有330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这意味着每360万儿童仅有1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高收入国家(北美、欧洲等),每37万名儿童就有1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专业服务[6]。从图7中可以看出,我国小儿神经外科医生资源匮乏,缺口巨大。
图7. 小儿神经外科医生密度图:该地图显示世界各地小儿神经外科医生分布(数量/100万名儿童),比例尺右端代表≥8人,中点设为4人[6]。
图8. 2004年宫剑(右)赴北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前,与马振宇主任(左)合影。
04
马振宇教授:
总结
参考文献
本文章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