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有关斑块的谣言文章《有关斑块的十大谣言,你信了几个?》,投票结果表明:人们对于“喝红酒,可以软化血管?”这个认知存在很大的不统一,也存在疑问和误区。相信上述观点,人们最大的依据有二:
1、地中海饮食是一种最健康的饮食,其中包含红酒,有益于心脑血管病,降低心梗与卒中风险;
2、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类黄酮和单宁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凝和抗血栓形成,消炎,降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让我们来逐一回答。
中风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2014年发表于《国际心脏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的一篇荟萃分析总结了包含142万的27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同样发现饮酒量与中风风险之间有着先降后升的关系,在饮酒量低于20g/天时,中风的患病风险和因中风而死亡的风险都呈降低趋势;而超过20g/天,随着饮酒量增加,两类风险都迅速增加。
中风患病率与饮酒量(左图)、中风死亡率与饮酒量(右图)的关系,横坐标为每日摄入的酒精量
另外对于饮酒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就是喝酒脸红的人。这类人存在基因变异,乙醛脱氢酶较弱,造成乙醛堆积,使其酒精摄入耐受量明显减少,有研究证明,这些不能喝酒、也的确饮酒较少的人,脑内出血或卒中风险最低。喝酒脸红其实是部分中国(亚洲)人进化中产生的强大保护机制,它让这个人群自带“戒酒基因”,排斥酒精,是一种进化的产物。
进一步遗传流行病学分析表明,所谓适度饮酒对中风的明显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不可否认的是,酒精消耗会均匀地增加高血压和中风风险,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表明适度酒精摄入对缺血性卒中、脑内出血或全卒中有任何保护作用。
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和类黄酮,该物质具有多种作用,可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降血脂有一定作用。但这个方法的有用是有前提的,白藜芦醇的摄入需要一定量才行,而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少的可怜,每天一杯红酒根本达不到目的。因此想通过喝红酒来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当为了软化血管而大量喝红酒,这时红酒中的酒精等其它成分已经对身体造成了其它的危害,如消化系统肿瘤、酒精肝、酒精性心肌病等严重问题,这样是得不偿失。
地中海饮食起源于以法国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居民的饮食生活方式。研究者最早发现,虽然法国人的生活方式算不上健康,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很低。于是有人将其归因于法国人“适量”饮用葡萄酒,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不仅是葡萄酒,在白酒、啤酒的研究中也有相类似的结果,因而形成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观念。
但这样的结论往往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能够日常讲究地饮用葡萄酒的群体,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收入,和相对较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也享有较好的医疗条件。还有其它的饮食习惯也在干扰饮酒的作用,比如橄榄油、鱼类的作用。地中海饮食应该综合来看,应该是一个全面的饮食、运动综合方案,不仅仅是饮酒这一方面。
2019 年 4 月初,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一项针对 51 万中国人关于饮酒和血管疾病的前瞻性研究,否定了适度饮酒有益于防止心血管老化的说法。而在去年,《柳叶刀》发表的另一篇论文指出,酒精的安全摄入量是零,也就是说,滴酒不沾才是最有益健康的。适量饮酒是一个伪命题。
少量饮酒的有益作用只体现在部分心血管疾病中,而在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和肿瘤方面的研究中,无论量多少,饮酒都是彻头彻尾的有害因素。
饮酒量很难控制在所谓的“有益范围”内,对于喜欢消费高度白酒的中国人尤为如此,基本上高兴一点多喝两杯就超限了;同时在中国的社交场上,饮酒量是一个很难自主把握的过程,“适当饮酒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多数时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总之,虽然有证据显示少量饮酒可以降低部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从整体健康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建议饮酒者限量饮酒,另一方面则不建议原来不喝酒的人为了预防疾病而开始饮酒。
参考文献:
1. Yang, Y.,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Nutrition, 2016.32(6): p. 637-44.
2. Larsson, S.C., N. Orsini, and A. Wolk,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heart failur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Eur J Heart Fail, 2015.17(4): p. 367-73.
3. Larsson, S.C., N. Drca, and A. Wolk,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J Am Coll Cardiol, 2014.64(3): p. 281-9.
4. Zhang, C.,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Int J Cardiol, 2014.174(3): p. 669-77.
科普结束

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科普文章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elp@medtion.com
邮件主题“科普投稿+文章标题”
请在邮件最后附上您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