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元立(通讯作者),李润亭(第一作者)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死亡率高达22%~50%,即使接受最佳医疗护理的患者也可能发生长期残疾。近20年来,aSAH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其中最著名的两项破裂动脉瘤临床试验(ISAT和BRAT)均表明,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SC(外科夹闭术)。然而,10多年过去了,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术后管理理念的更新,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评估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两种治疗方式给病人预后带来的差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现有关于aSAH治疗的证据大部分还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我国对于aSAH队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要知道,国家医疗体制和人群的差异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根据以往文献报道,大多数aSAH患者为中老年人,年龄较大意味着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可能导致预后不良。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几乎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越来越关键的问题。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群(≥65岁)将达到3亿,aSAH患者的治疗可能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经济有效的aSAH治疗模式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带着一系列问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元立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了LongTEAM研究队列(单中心观察队列)中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天坛医院急诊收治的所有aSAH患者,分析了SC(外科夹闭术)组和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之间住院并发症的频率和类型,同时也确定了两种治疗方式出院时和出院后90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其预测疗效。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布于《Journal of Neurosurgery》(神经外科专业领域顶刊,IF=5.115,JCR:Q1,中科院一区)上。
在设定严格的入组标准后,本研究最终有844人纳入分析。下图为LongTEAM数据库中我院急诊收治aSAH人群的地域分布。
注:设定严格的入排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自身差异引起的结果偏倚,具体标准如下:
入组标准:1)年龄≥18岁;2)急诊入院;3)无既往动脉瘤破裂;4)仅接受SC(外科夹闭术)或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患者;5)破裂至入院时间小于72小时,入院至治疗时间小于72小时;6)单发动脉瘤;7)完成90天随访。
排除标准:1)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血管畸形、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和原发性癫痫)和任何原因导致的肢体功能或神经功能缺损;2)破裂前有神经外科手术史;3)在我院就诊前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包括脑室外引流、腰椎穿刺、血管造影、插管和/或机械通气。
本研究共入组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住院的844例aSAH患者。性别和动脉瘤位置的基线特征不同。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的女性患者比例(265/430[61.6%] vs 226/414[54.6%],p=0.038)和后循环动脉瘤比例(77/430[17.9%] vs 12/414[2.9%],p<0.001)高于SC(外科夹闭术)组。
将性别和动脉瘤位置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对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进行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对比。与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相比,SC(外科夹闭术)组患者的院内并发症更多(2[IQR 1-3] vs 1[IQR 0-2],p<0.001);DCI(103/329[31.3%] vs 66/329[20.1%],p=0.001)、颅内感染(66/329[20.1%] vs 4/329[1.2%],p<0.001)、贫血(139/329[42.2%] vs 58/329[17.6%],p<0.001),低蛋白血症(152/329[46.2%] vs 71/329[21.6%],p<0.001)和肺炎(110/329[33.4%]vs 82/329[24.9%],p=0.016)的发生率更高;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低(4/329[1.2%] vs 17/329[5.2%],p=0.004)。
无论是出院结局还是出院后3个月结局,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均好于SC(外科夹闭术)组。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不同手术组在不同时间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如图所示。在ROC分析中,当变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时,每个预测变量被定义为一个良好的预测因子。
在院内并发症中,肺炎在SC(外科夹闭术)组(AUC=0.702,95%CI 0.628–0.776;p<0.001)和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AUC=0.743,95%CI 0.658–0.828;p<0.001)中显示出90天不良结局的良好预测有效性。
在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中,WFNS IV级或V级在出院时(AUC=0.718,95%CI 0.654–0.783;p<0.001)和出院后90天(AUC=0.725,95%CI 0.634–0.815;p<0.001)显示出不良结局的良好预测有效性。
住院期间肺炎和DCI的发生无论在SC(外科夹闭术)组还是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都会对患者预后造成持续影响。
经Spearman相关分析,SC(外科夹闭术)组(r=0.498,p<0.001)和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组(r=0.411,p<0.001)的并发症数量和住院期间总住院费用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住院期间并发症越多,病人住院期间花销越大。
这项大型、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用EC(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aSAH患者在出院和90天预后、院内并发症和院内危险因素数量方面显示出优势,但在住院期间患者的经济成本增加。DCI和肺炎等院内并发症可能对aSAH患者的预后产生持久的影响。本研究为今后aSAH患者的住院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进一步研究应重点关注手术方式的受益人群和并发症的防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元立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李润亭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中心、重症医学和急诊科的大力支持。本项目受到科技部“十三五”专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REF:Li R, Lin F, Chen Y, Lu J, Han H, Yan D, Li R, Yang J, Li Z, Zhang H, Yuan K, Jin Y, Hao Q, Li H, Zhang L, Shi G, Zhou J, Zhao Y, Zhang Y, Li Y, Wang S, Chen X, Zhao Y. In-hospital complication-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discharge and 90-da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fter surgical clipping and endovascular coiling: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 J Neurosurg. 2021 Dec 31:1-12. doi: 10.3171/2021.10.JNS21148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972088.]
通讯作者
赵元立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秘书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教育委员会委员
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ACNS)教育委员会委员
美国神经外科学会(AANS)国际会员
《World Neurosurgery》以及《Neurosurgery》等神经外科专业国际主要期刊的国际编委和审稿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