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6日发布 | 2832阅读

福建省首例!混合现实技术精准定位脑肿瘤,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脑肿瘤切除术

郭丽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

林元相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文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

宋剑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吴蔚

达人收藏
2021年12月14日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
(以下简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
神经外科成功应用
全息影像和现实手术相互融合
完成了福建省首例混合现实技术
(Mixed Reality,简称:MR)
引导下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


MR定位


李女士(化名)因一次头部外伤进行了脑部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患有左侧额部脑膜瘤,来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求医。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剑平接诊后,详细了解了病情,认为其目前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肿瘤位于脑部语言区,深部累及大血管和回流静脉,需要在出现症状前进行早期手术干预。预后要求高,手术难度大,需要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


科普

现代神经外科规范化诊疗包括术前对病灶的准确定位、设计优化手术入路,术中对病灶精准切除,术后对切除效果及病情恢复的评估等方法。在此过程中,神经外科医师对患者影像学资料的评估、对病灶位置的判断和对手术方案的设计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


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简称:MR)是继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之后,出现的新型数字全息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将三维重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扩展现实、延展现实,从而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支持。


术中MR图像


手术当日,宋剑平副主任医师通过术前薄层影像扫描三维重建病灶与神经血管结构、以及自主研发的MR定位技术,手术医生在患者头部通过“透视”病变与毗邻结构的关系,避免了额外的头架固定与损伤,缩短了病灶定位时间,精准化设计手术切口与入路。进一步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和回流静脉,将肿瘤顺利切除。术后患者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出院后就能返回工作岗位

宋剑平主任医师表示,通过MR技术,可以将重建后的三维医学模型以混合现实的方式在真实空间中的脑部结构进行查看浏览和编辑,医疗专业人员能够从不同方面对组织和器官结构进行直观的查看和操作,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也能更好地助力医患沟通与远程医疗。


供稿 | 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 | 郭丽娟
责编 | 林元相  王文清
编审 | 宋剑平   吴   蔚


宋剑平 副主任医师

师从毛颖、朱巍教授。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全球临床学者科研培训(GCSRT)学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医务部执行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脑出血外科诊疗能力提升项目专家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秘书,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秘书。


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9年“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曾公派赴美国密歇根大学(Crosby Lab)、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等世界顶尖神经外科中心进修学习。立足国内前沿、对标国际先进,秉承“脑血管为中心”的手术理念,对复杂、疑难脑疾病提出创新性手术治疗策略,报道在国际神经外科四大权威组织:美国神经外科学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欧洲神经外科学会和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官方杂志。中国首部脑血流重建技术英文专著《Surgical atlas of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共同副主编。World neurosurgery等SCI杂志常邀审稿人,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编辑委员会委员。以通讯/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3篇。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