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6日发布 | 910阅读

垂体腺瘤的诊治

胡永珍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垂体腺瘤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最新的一项横向研究结果表明,垂体腺瘤的人群患病率已由7.5~15/10万人上升至77.6/10万人。


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可将垂体腺瘤分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和功能性垂体腺瘤。垂体腺瘤对人体的危害除了肿瘤本身造成的占位效应,如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还包括腺瘤导致的激素分泌亢进以及大腺瘤对周围正常腺垂体功能的影响,这二者可致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性腺轴、甲状腺轴、生长激素轴等多个内分泌腺体功能的亢进或低下,从而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及多系统功能障碍。


尽管大部分垂体腺瘤为良性肿瘤,表现为缓慢增长,然而大约35%的垂体腺瘤具有侵袭性,其中一些垂体腺瘤患者的肿瘤表现出更具进袭性的临床行为,其生长速度较一般肿瘤显著增快,同时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即使联合手术、放射治疗及药物治疗亦不能控制肿瘤进展,此类肿瘤被定义为难治性垂体腺瘤。


治疗


垂体腺瘤的诊疗需要从传统的单学科治疗观念转变为多学科团队(MDT)协作诊治。MDT由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影像科、放疗科、神经病理科、妇科、神经眼科等专业的富有垂体腺瘤诊治经验的医生所组成。


手术治疗

目前,经鼻蝶窦入路是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切除的首选手术方法。

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导航、术中磁共振、动力系统、血管超声多普勒、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荧光等多种技术的引入及术中多技术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垂体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的切除率。但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完整切除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目前仍是一大挑战。


药物治疗

(1)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

多巴胺激动剂是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溴隐亭、卡麦角林对80%以上的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显著降低泌乳素水平并缩小肿瘤体积。溴隐亭已被证实安全有效,且价格相对便宜,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因此溴隐亭是我国推荐治疗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的首选药物。


 溴隐亭需要每日服用,初始给药剂量为0.625~1.25mg/d,最高可逐步加量到15mg/d,但继续加量并不能进一步改善疗效。因此,不建议服用15mg/d以上的大剂量,建议改为卡麦角林治疗。


卡麦角林只需每周给药一至两次,每次给药剂量0.25~0.5mg,每月剂量增加0.25~0.5mg直到泌乳素水平正常,剂量很少需要超过每周3mg,但卡麦角林尚未在中国大陆上市。


(2)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肢端肥大症患者体内长期过量的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不仅造成面容变丑、手足增粗等外在表现,同时也造成患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能量及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合并症,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并缩短了预期寿命。


(3)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处于辅助地位,对其治疗有效的药物不多,主要包括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ACTH分泌的药物,如帕瑞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卡麦角林等,肾上腺类固醇生成抑制剂,如酮康唑、甲吡酮、米托坦和依托米酯等,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米非司酮等。


(4)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

药物治疗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抗甲状腺药物。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表达SSTR,因此生长抑素类似物能有效减少肿瘤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甲亢的能力达90%,能使40%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20%。无论在术前准备还是术后未愈患者的药物治疗,均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对同时合并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以及对该药物敏感的患者适用,但其效果有限。抗甲状腺药物会升高TSH效应,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仅限术前准备短期使用。


(5)垂体无功能腺瘤

由于肿瘤体积大且常侵犯海绵窦,手术治疗垂体无功能腺瘤后常见肿瘤残留,因此开发有效的药物手段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目前临床仍然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包括常规分割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更多应用于外科手术后残余肿瘤的治疗。体积大的、术后多次复发的或恶性垂体腺瘤适合选择常规放射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推荐选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进行精准放疗。


常规分割放疗起效缓慢,起效时间一般为6~24个月,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生化缓解率和肿瘤控制率不尽相同。小型的、与视神经有一定距离(至少3~5mm)或累及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更适宜选择一次性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接受放疗后,需要指导患者终身定期行内分泌检测,评估垂体功能状态,如果明确垂体功能低下,需要及时激素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朱惠娟,王任直.垂体腺瘤临床诊治进展[J].协和医学杂志,2020,11(05):533-536.

胡心至,冯铭,王任直.垂体腺瘤数据库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1,21(03):132-140.包新杰,姜燊种,郭晓鹏,王子豪,冯铭,邓侃,连伟,姚勇,幸兵,马文斌,,王任直。垂体腺瘤诊治的最新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51(08):979-987。

于群,鲁艾林.垂体腺瘤分类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8,10(01):60-63.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