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8日发布 | 5.1万阅读

【神外解剖学】垂体部分图文详解

王华健

武汉市普爱医院

达人收藏



垂体( pituitary gland ) 或脑垂体( hypophysis cerebri )是一个灰红色的卵圆形小体,横径约12mm , 前后径约8mm, 重约500mg 。


垂体水平冠状面,左侧MRI,右侧大体标本


脑矢状位组织切片显示垂体与人脑底部其他结构的解剖关系(AH =腺垂体,NH =神经垂体,PS =垂体柄,OC =视交叉)。


垂体漏斗(infundibulum)相连,漏斗下丘脑灰结节向下的锥形中空的突起。



垂体位于蝶骨的垂体窝内,上面由硬脑膜形成的环形鞍( diaphragma sellae) 覆盖,中央有漏斗孔穿过, 并将垂体前上面与视交叉分隔开。



垂体下面通过和环窦相通的静脉窦与垂体窝底相分隔:下海绵间窦位于蝶鞍内垂体的下方。它的存在尚有争议,因为在放射成像或尸体解剖中下海绵间窦并不不总是存在;然而,在神经外科和放射学领域,特别是在经蝶手术方面,它正成为一种更广为人知的结构。脑膜与垂体被膜交织融合而不能分开。

Wahl L, Lockwood J D, Keet K, et al. The inferior intercavernous sinus: An anatomical study with application to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es to the pituitary gland[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20, 196: 106000.


垂体2 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神经垂体( neurohypophysis)和腺垂体(adenohypophysis) ,它们有不同的起源、结构和功能。



神经垂体是间脑向下的凸出物, 与下丘脑相连。

腺垂体是外胚层口凹的衍生物。

两者均包含有漏斗的一部分(而早期的术语“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 不包含) 。

漏斗有一中央漏斗干, 含垂体—神经连接, 延续灰结节的正中隆起。

因此,神经垂体包含有正中隆起漏斗干神经叶( neural lobe) 或后部(pars posterior ) 。

围绕漏斗干的是结节部, 属腺垂体的组成成分。腺垂体的主体分为前部(pars anterior, 或称远侧部pars distalis) 和中间部(pars intermedial ) ,两部分在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被垂体裂隙分开,垂体裂隙是发生腺垂体Rathke 囊的遗迹。


垂体的胚胎发育


神经垂体包括后部(神经部、后叶或神经叶)、漏斗干和正中隆起。腺垂体包括前部(远侧部或腺部)、中间部和结节部。


神经垂体

胚胎早期,神经垂体含有一个与第三脑室相通的腔。来自下丘脑神经元(如视上核与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的轴突终止于神经垂体。大细胞神经元的长轴突行至神经垂体的主体内,形成神经分泌性的下丘脑垂体束( hypothalamo hypophyseal tract ) ,终止于神经垂体的血窦附近。




室周带的一些小细胞神经元有短的轴突,止于正中隆起与漏斗干的垂体门脉循环的上毛细血管床。这些小神经元产生释放抑制激素, 经垂体门脉血液控制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神经垂体主体储存的神经激素包括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 ) ,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 和催产素



血管加压素控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催产素可促进分娩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哺乳时乳汁的分泌。含有活性多肤激素的储存颗粒与转运糖蛋白、神经垂体素运载蛋白结合,从合成激素的神经元胞体处沿下行轴突运输 。



腺垂体

腺垂体血管丰富, 由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条索状或不规则滤泡状,其间有薄壁的血窦, 并由纤细的网状组织支持 。



腺垂体合成的激素多是促激素,它们包括:1、生长激素(CH ) ,参与身体生长的调控;2、催乳素( PRL ) , 刺激乳腺生长和乳汁分泌;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 ,控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4、促甲状腺素( TSH ) ; 5、卵泡剌激素( FSH) ,促进卵泡生长以及卵泡内雌激素分泌,也促进精子发生(作用于睾丸的精原细胞) ; 6、黄体生成素( LH ) ,诱导黄体分泌黄体酮及男性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促一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 proopiomelanocortin ) 被分解为许多不同的分子,包括ACTH 。


垂体可释放B-促脂解素,但这种激素在人体内分解脂肪的功能尚不确定。垂体释放的B-内啡肽是另一种分解产物。

分泌肽类及氨类和调控腺垂体的神经元分布在下丘脑,这些神经元主要位于内侧带、弓状核、室旁核内侧小细胞部和视周核( periventricularn ucleus) 。


垂体的血管

垂体的动脉来自每侧颈内动脉单条垂体下动脉( inferiorhypophyseal artery) 和数条垂体上动脉(superieor hypophyseal artery) 。



前者来自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后者来自颈内动脉的前床突上部、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

垂体下动脉分支为内、外支,跨过中线相互吻合,形成动脉环围绕漏斗。

动脉环发出细支进入神经垂体, 构成毛细血管床。

垂体上动脉供应正中隆起、漏斗上部,并分出小梁动脉供应漏斗下部[ 小梁是位于中线一侧腺垂体远侧部内的一致密连接组织带和血管;在靠近远侧部的中央与外侧部结合处,它们形成明显的纤维小管簇 ] 。

Truong H Q, Najera E, Zanabria-Ortiz R, et al.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superior hypophyseal artery and its relevance for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8, 131(1): 154-162.

两套垂体动脉汇合形成毛细血管网并分布于整个神经垂体,逆向血流可发生在两套血供之间的脑毛细血管床内。

正中隆起漏斗的动脉终末特征性呈小枝状毛细血管,在漏斗上部尤为复杂。它们在正中隆起内形成外丛(external plexus) 、内丛( internal plexus) 。

外丛由垂体上动脉供应,与漏斗丛相连,通过下降到腺垂体前部的长门血管回流。

内丛位于外丛的内部,并由外丛供应血液,在后面与漏斗毛细血管床连续,与外丛一样通过长门血管引流。

短门血管从漏斗下部走向前部。

长、短门血管均开口于腺垂体分泌细胞索之间的血窦,为其提供大部分血液,无直接的动脉供应。

垂体门脉系统运输下丘脑小细胞群神经元合成的激素释放因子,这些激素释放因子控制腺垂体细胞的分泌活动。中间部似乎没有血管。



神经垂体有3 条静脉回流途径:1、经长、短门血管到腺垂体;2、经粗大的垂体下静脉进入硬膜静脉窦;3、经走行到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到下丘脑。

静脉回流将垂体激素从腺组织输送到它们的靶组织,同时有利于分泌的反馈调节。然而,腺垂体的静脉回流有一定的局限,仅有很少的血管将腺垂体直接连接于体循环的静脉,所以血液离开腺垂体的回流途径仍不清楚。


参考新闻定义

Truong H Q, Najera E, Zanabria-Ortiz R, et al.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superior hypophyseal artery and its relevance for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8, 131(1): 154-162.
Wahl L, Lockwood J D, Keet K, et al. The inferior intercavernous sinus: An anatomical study with application to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es to the pituitary gland[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20, 196: 106000.
https://www.neurosurgicalatlas.com/volumes/operative-neuroanatomy/supratentorial-operative-anatomy/pineal-gland
格式解剖学41版
奈特图谱第六版

所有分享仅供学习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本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我爱解剖学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