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argil等以Sylvian点将外侧裂分成前后两部分,该点位于额下回三角部的下面。额下回三角部的水平和前升支始于Sylvian点。
外侧裂是大脑上外侧表面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颅内损伤比例高,因此外侧裂和其下的外侧裂池一起构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使用频率最高手术通道。
通过翼点开颅的外侧裂入路对颅底前的外伤、额底、颞中和脑岛内的颅内损伤是特别有用的。
其它如额颞开颅术来源于翼点和眶上开颅术,至于硬膜外和硬膜下联合入路合并去除前床突,翼点开颅中的扩展至眶颧的入路等等,优化了基本的手术入路,减少了脑萎缩,但是不要忽视对外侧裂的开放,从而使理想的手术暴露得到最优化。
图1 外侧裂岛盖
I.外侧裂前点 II.Rolandic下点 III.中央前沟 IV.中央沟 V.中央后沟
开放外侧裂手术的起点是外侧裂前点
外侧裂前点是一个容易识别的标志,与脑沟具有固定的形态学关系。因此,外侧裂前点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解剖定位和开放外侧裂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图1. 侧裂解剖示意图
A.侧裂分区;B.打开浅表岛盖蛛网膜;C.打开深部岛盖蛛网膜;D.打开脑池腔蛛网膜。
外侧裂前点在颅骨表面的投影,Taylorhe和Haugton把该点描述成侧裂线上的交叉点,即从鼻根部至枕外粗隆第3/4段的交汇点到眶颞角的连线与从鼻根部至枕外粗隆第1/2段的交汇点到外耳道的连线的交点。
前鳞点与外侧裂前点间的恒定的短距离表明外侧裂前点与一直径1.5 cm的孔的位置密切相关,该孔的中心位于鳞缝前段上刚好在翼点之后。知道外侧裂前点离Rolandic下点的距离,神经外科医师能够真正知道中央沟在外侧裂上的投影。
由于与额下回前面的眶部、后面的岛盖部相邻的三角部常常萎缩而使该处脑池结构很明显,除此之外,外侧裂前点也是颅内手术中识别外侧裂段的标志,因为一旦硬膜开放后该处回旋结构膨出时外侧裂前点刚好位于额下回眶部之后。
外侧裂沿岸脑沟和脑回结构的识别及保护
外侧裂的上沿和下沿构成额顶部和颞部岛盖,覆盖脑岛的上面和下面。额顶部岛盖从外侧裂的前支向后升支延伸。随着额下回眶部向前暴露,外侧裂的结构可以看作大致由一组盘旋结构组成,一个“V”形,其中外侧裂前点构成“V”形结构的顶点,接下来是三个“U”形和一个“C”形其先后排列。三个“U”形盘旋的底部和与之相关的脑沟端位于外侧裂上或里面,这样形成一种错误印象,即相关的脑沟终止于外侧裂。
前面的“V”形盘旋由额下回三角部组成,刚好位于外侧裂前点的上方。外侧裂的水平支和前升支描绘出该“V”形盘旋的轮廓。常常额下回三角部里含有额下沟的一降支。
图2 磁共振矢状面的不同成像显示一个“V”形、三个“U”形和一个“C”形盘旋结构
大多数前“U”形盘旋是额下回岛盖部,该结构包含了中央前沟的下部分。
外侧裂前升支界定了额下回岛盖部的前界,外侧裂中下前支界定了其后界。
因为中央回下部包绕着中央沟下段因此也称为Broca区的额顶下行通道或Rolandic岛盖部。
外侧裂的前支和中下后支界定了中央回下部。颅内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该处过分的牵拉和损伤,否则部分病人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失语症。
第三个“U”形盘旋结构由中央后回和缘上回相移行的臂构成,中央后沟包含于其中。外侧裂中下后支界定该“U”形盘旋结构的前界,外侧裂后升支界定其后界。
外侧裂的下沿只有颞上回,构成颞叶岛盖。该“U”形的后部和“C”形盘旋构成Wernicke区即后说话区,手术若损伤该区也可导致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的失语症。
外侧裂前点所在区域开放外侧裂的技巧和特点
Yasargil也强调外侧裂前点在额下回三角部的同一水平,在外侧裂静脉汇合前约10~15 mm,该处静脉由额叶和颞叶静脉分支汇合而成,并建议就在该静脉汇合处的前面某点处开放外侧裂,该点处有颞叶或额叶的一支动脉,或在外侧裂表面的两支动脉之间的某点进入,也就是在外侧裂前点所在的区域,此处对动脉的牵拉较少,从而减少相应的并发症,此处外侧裂暴露后脑岛的顶点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并且岛阈和大脑中动脉分支位于其略深面或稍前,离外侧裂前点的垂直距离10~20 mm。
外侧裂前点后的外侧裂的开放使脑岛的侧面暴露,从而使通向蝶鞍上池的外侧裂前点前的外侧裂主干开放。联合外侧裂升支开放,这可显露前面的岛环状沟,这样脑岛前面的部分被置于眶后回之后。
外侧裂前点恒定的形态学特征和与颅骨、神经恒定关系,并且能被显露和真实地识别,使外侧裂前点具有重要的解剖地位。外侧裂前点为进一步定位外侧裂沿线脑沟脑回结构建立了一个很好的起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