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5日发布 | 2585阅读

神外历史上的今天|莫扎特英年早逝之谜

李艺玮

达人收藏

1791年12月5日,230年前的今天,著名古典音乐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逝世,年仅35岁。这位天才音乐家的英年早逝,不仅引发了无数世人的叹息,尤其是他临终前的种种异常表现,更像一团重重迷雾,不断唤起着后来几代人对他死因的好奇和探索。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在他担任宫廷小提琴师的父亲奥波德·莫扎特的影响下,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幼年时期,他已经精通钢琴和小提琴两种乐器。1761年,年仅五岁的莫扎特开始作曲,同时为欧洲各国皇室献奏,还在父亲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盛大的欧洲巡回演出。从幼年到青年,这位有着前无古人的音乐天赋的孩子创作了众多流芳百世的经典乐曲,在欧洲各国美名远播。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乐师。1781年,莫扎特辞去宫廷乐师职位,前往维也纳,成为了历史上最早的自由作曲家。在维也纳的人生最后几年中,他创作了许多享誉盛名的交响乐、协奏曲和歌剧。据统计,在1780年到1790年之间,莫扎特共完成了将近300首作品。到了1791年,也就是莫扎特生命之旅的最后一年,他的作品尤其多产,一直创作和演奏到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9月5日,他完成并亲自指挥了独特而巧妙的歌剧作品《提图斯》(Titus);9月30日,他所创作的宏伟作品《魔笛》(Magic Flute)首演;11月18日,他创作并首演了单簧管协奏曲《共济会大合唱》(Freemason’s Cantata);当然,还有他那首创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却未能完成的著名的《安魂曲》(Requiem)


作为一名有着前所未有影响力的古典作曲家,莫扎特的意外死亡无疑引起了后世的众说纷纭,甚至涌现出无数“神化”了他的死亡的猜测。


资料显示,直到28岁以前,莫扎特都从未患过任何重大疾病。然而,在1789年7月,33岁的莫扎特开始抱怨自己间歇发作的头痛和牙痛。1791年9月,他在给朋友达·庞特(Da Ponte)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的头颅迷失了,我已经全然精疲力尽,也无法把目光从这个陌生人的形象上移开。我再也不用颤抖了,我能感觉到某种东西,这证明我的死亡时刻即将来临,我似乎快要死了。”11月20日,也就是《共济会大合唱》全球首演的两天后,莫扎特病倒了,他表现得十分恐惧,并伴有严重的头痛和呕吐。11月22日,莫扎特病情再次恶化,卧床不起,他的医生也无法诊断出他的病症所在。一周后,他的一侧身体瘫痪了。一本有关莫扎特的传记中写道:“……他的家庭医生克洛塞特在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个晚上到达。莫扎特却昏迷了,再也没有苏醒过来。”12月5日的午夜,他突然瘫软在床上,头朝墙,然后再次陷入昏迷。55分钟后,莫扎特去世了。从起病到死亡的短短14天内,莫扎特一直在勉力维持音乐作品的创作,直到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创作《安魂曲》。最终,这位年轻的天纵奇才的生命在痛苦中戛然而止。


莫扎特的遗体被埋葬在维也纳圣马克思公墓中。而后来被人发现又被广为研究的“莫扎特的头盖骨”却是一件可疑的遗物——1842年,圣马克思公墓的工作人员在从前埋葬莫扎特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头骨,这个头骨后来被送到维也纳大学著名解剖学家约瑟夫·海特尔(Joseph Hyrtl)的谷歌研究库中,而他认为这就是莫扎特的头骨。1902年,这个头骨最终被赠送给了斯蒂芬·莫扎尔(Stiftung Mozarteum)。尽管从没有相关的直接证据,但是经过检查,这个头骨的骨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尤其是与多萝西娅·斯托克(Dorothea Stock)在1789年创作的莫扎特肖像画对比,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人们逐渐认定这个头骨可能正是莫扎特的头骨。



这个被认为是莫扎特本人的头骨显示,其左侧颞顶区有骨折后的裂缝,但有愈合的迹象。据此,医学界猜测,莫扎特临终前的偏瘫可能发生在右侧。但更为重要的是,头骨上的线性骨折遗痕或许隐藏着与莫扎特英年早逝相关的神经创伤原因,这正是揭开谜底的关键。这条位于颅骨左外侧的骨折线非常细,形状略微不规则,全长近10cm,从左侧顶骨隆延伸至顶颞交界处底部。颅骨左侧颞部和顶部的内侧表面显示有明显的钙化硬膜外血肿,大小约为45cm²。但骨折线与外侧一致,略有移位,内部表面有明显改变。这种类型的骨折可能是摔倒等情况造成的。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莫扎特头部的创伤和颅骨骨折的发生时间接近他的死亡时间。众所周知,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生后,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和行为功能的损害是非常常见的,在考据了莫扎特死亡的记录后,他们认为,莫扎特可能是在34岁时遭受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微小意外,从而导致了他的创伤性脑损伤。现代诊断颅脑外伤的手段主要是影像学检查,遗憾的是,这些方法在莫扎特所在的18世纪还未出现。此外,骨折线的愈合迹象还表明,他的颅骨骨折很可能发生在他死前几个月。而他最后一年骤然剧烈的头痛和演奏能力的下降,也可能是受到了线性骨折所引起的颅内出血的影响。因此,医学界猜测他的最终疾病可能是慢性脑震荡后综合征与继发的慢性硬膜外血肿(CSDH)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创伤后疾病之一,常表现为头痛和潜在的神经和认知功能丧失——而这些症状全部都在莫扎特患病期间的记录中有所记载。进一步来讲,0.3-2.7%的CSDH病例有钙化形成,通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群,而35岁的莫扎特也符合这一点。这些情况都解释了莫扎特在最后一年头痛加重的原因。



基于这些猜测和考据,不难得出在颅骨创伤发生后,莫扎特颅骨的骨折虽然在逐渐愈合,之后的硬膜下血肿却依然在不断进展,甚至最终在他逝后还清晰可见钙化痕迹。所有的研究都为莫扎特的死因打开了一条“猜测之路”,即莫扎特的痛苦和死亡都源于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但不幸的是,由于年代久远,目前仍不清楚莫扎特的头部创伤究竟因何而来。此外,如今已不可能再有莫扎特大脑的病理和影像来明确证实这些猜测。没有这样详细的尸检,也就无法彻底证实这些猜测。从前、现在乃至未来,这位著名音乐家的死因或许还会引发更多的探讨和猜度。



尽管天妒英才,但莫扎特的成就远非常人所能企及。在短暂的生命里,他创作了600多部音乐作品,几乎涵盖所有形式和体裁,其中许多作品被认为是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歌剧和合唱曲目的巅峰之作。他将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臻于成熟并发扬光大,其作品也被视为古典音乐的荣光,对西方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莫扎特的好友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曾写道:“百年后,子孙后代将不会再看到这样的天才。”而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更深入的病理机制和诊治技术,或许也会在未来得到无尽的探索和发展。



下面,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从脑医汇平台海量内容中,遴选若干CSDH(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的文章或课程,以飨各位神外同道。


CSDH(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关的文章或课程

01

慢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 The Neurosurgical Atlas全文翻译

02

江荣才教授: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药物治疗

03

OCIN WEBINARS |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介入的下一个风口?


TIP!

在【脑医汇】APP搜索“CSDH”“慢性硬膜下血肿”,获取更多内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