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3日发布 | 903阅读

“介入”一词何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从事血管内治疗的医生们是否想过,血管内治疗为何叫“介入”治疗?无论中文还是英文,介入(intervention)表达的都是“从其他角度插一脚”的意思,表达不了具体的动作,也不是一类技术、一个学科的名字。


皮皮瓜是神经外科医生,在2018年完成了全部PLANET课程。该课程的学员来自很多国家,和他们聊天的过程我不小心得到了答案,和大家分享。


聊天前的问句,一般第一句都是问来自哪个国家,然后就问职业。因为参加这个课程的医生有好几类,我主要发现这几类:放射科医生(radiologist),神经放射医生(neuroradiologist),神经外科医生(neurosurgeon),几乎没有神经内科医生(neurologist),完全没有人自我介绍为国内熟悉的“介入医生”(interventionalist)。而且,我发现欧美来的以放射科医生为主,亚洲的则是神经外科医生居多。在国内,从事神经介入的医生要么是神经外科医生,要么是神经内科医生,也有不少的专职神经介入医生,几乎没有放射科医生。


于是皮皮瓜明白了“介入”的涵义。


很多人都知道,血管内操作最早是用于血管造影,是放射科医生出于诊断目的而进行的。后来血管内治疗被发明出来,显然最先学会这个技术的肯定是对血管内操作已经很熟练的放射科医生,这时候他们的工作就不仅限于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支持了,同时“介入”治疗,与传统的放射科医生不同,被加了个定语,变成了介入放射科医生。


去查看介入放射学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介入”不是学科,而是放射学前的一个定语,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学的一个分支。全世界,你找不到“XXX介入学会”,一定是“XXX介入放射学会”或“XXX介入和治疗放射学会”。我们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熟悉的WFITN,全称是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


我上学时就听说,在协和医院,最先掌握血管内操作技术的也是放射科医生,教会心内科医生后,他们自己就不做了。但欧美并非如此,在一些医院,介入治疗仍然由放射科医生完成。


我问一位德国来的放射科医生:患者术前术后都不归他们管,如果出了并发症,神经内科或外科医生岂不会很不高兴?她说,他们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理念,而且负责术后治疗的医生也已习惯这种情况,她没经历过这种冲突。我又问:在治疗理念上有冲突怎么办,比如神经内科医生认为应该保守,而放射科医生认为需要血管内治疗时?她说,这种情况是放射科医生说了算。听起来在那边做放射科医生的从业体验极佳:急诊、病房不用管,做不做手术我们科说了算,出了并发症神内或神外收拾。


由于需求量大,放射科医生忙不过来,而且最先接手病人的神内或神外医生对血管内治疗也有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非放射科医生开始做血管内操作。不难想象,对于学习这项技术,态度最积极的肯定是在临床第一线的神外或神内大夫,所以非放射科医生成了介入神经放射学的主力。就像脊柱手术虽然在开始时是骨科医生在做,但由于神经外科医生经常需要给脊髓做手术,因而不得不掌握脊柱内固定技术,而一旦掌握这项技术被神经外科医生广泛掌握,他们就会自然成为治疗那些以神经症状来就诊的脊柱疾病患者的主力。


所以“介入”的含义,是在做放射学诊断的同时“介入”治疗过程,也就是说介入是形容词,不是名词,也不是动词。和外国同行交流我从来没听过介入医生(interventionalist)这个职业,描述职业时,介入一定是和放射连在一起,即介入放射医生(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如果对方默认你知道他做血管内治疗,可能会直接说自己是个放射科医生。


为了确认这一点。皮皮瓜去PubMed用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intervention试着检索了一下,第一页中文章标题有“vascular intervention”一篇都没有。直接检索vascular intervention也是一样的结果。


我又去百度学术用vascular intervention检索,居然出来不少文章,但仔细看,里面的intervention都不是表示学科,而是表示介入的原意,即“从其他角度插一脚”进行干预。


所以,我们习惯说的“介入操作”、“介入治疗”,实际上应该说“血管内操作”、“血管内治疗”。中文语境下,大家约定俗成,无所谓了,毕竟说话最好的是简洁而准确地传达信息,皮皮瓜自己都改不了口。但和国外同行交流时,建议大家还是分清楚,说到操作、治疗和技术时,说“血管内(endovascular)”,介绍学科或职业时,才会说“介入放射”或“介入神经放射”。


现在出国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介入医生们不妨注意这个细节。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