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7日发布 | 3.5万阅读

神经外科的脑室穿刺点(部位)

胡永珍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脑室穿刺或置管外引流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路手术时将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将脑室内的积液引流出体外的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


主要适用范围是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和其他颅内疾病,尤其是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内出血破入脑室、脑室出血等神经外科急症,在为患者解除脑疝、引流血液降低颅内压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脑室外引流管是与外界相通的,就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将严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


前方穿刺点


01、Kocher'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穿刺点位于鼻根上后方11cm,中线旁开3cm处(或者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3~4cm)。一般位于瞳孔中线上,冠状缝前方1~2cm处。该点位于矢状窦旁,运动皮层前方,因此避开了颅内的关键区域。


穿刺方向为垂直于双侧外耳道的假想连线。



穿刺深度


通常在皮面下方6cm处,或直至穿透同侧侧脑室前角。导管头端位于Monro孔处时,脑脊液引流效果最佳。  


02、Kaufman'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穿刺点位于鼻根上方5cm,中线旁开3cm处。方向为矢状缝枕外隆突上方3cm处。


穿刺深度


引流管置入距皮肤表面7cm,进入同侧侧脑室额角。



03、Paine'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手术过程中,尤其是翼点入路过程中在剪开硬膜后,前颅底上方2.5cm,外侧裂(以侧裂浅静脉为标志)前方2.5cm处。两线相交,分别构成Paine’s三角的前肢和后肢。


穿刺方向垂直脑凸面进入。


穿刺深度


引流管置入距皮层4~5cm,或直至抵达同侧额角。



04、Menovsky'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穿刺点就为关键孔, MacCarty孔是该额颞翼点入路较为公认的关键孔,在额骨颧突正后方颞窝的蝶额骨交界处,此孔的上一半在颅内,暴露硬脑膜,下一半暴露眶周,上下两半之间被眶顶隔开。



穿刺方向与中线平面呈45°,眶耳线平面向上20°方向。


穿刺深度


引流管置入深度5~6.5cm,或直至到达同侧额角



05、Tubb'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穿刺点位于上眼睑下方。

穿刺方向与眶耳线平面呈向上45°,中线平面呈20°方向。针尖在瞳孔中线稍内侧、眉弓稍后侧方向穿透眶顶壁


穿刺深度


引流管置入深度8cm,可达同侧脑室



后方入路


01、Keen'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穿刺点位于耳廓上方以及后方2.5~3cm,左右均可

穿刺方向垂直于枕叶皮质,略偏头端



穿刺深度


引流管置入深度4~5cm,直至抵达同侧脑室三角区  



02、Frazier'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穿刺点位于枕外隆突上方6cm,中线旁开3~4cm,对应顶骨人字缝上方区域。

穿刺方向向内、向上,瞄准对侧内眦上方4cm处


穿刺深度


穿刺进入5cm可达同侧脑室,脑脊液流出后,移除导管内芯,继续进入5cm,共10cm。


03、Dandy's 点


穿刺位置及方向


穿刺点位于枕外隆突上方3cm,中线旁开2cm,对应人字缝下方枕骨区域。

穿刺方向对准眉间上方2cm处。


穿刺深度


穿刺置入4~5cm可见脑脊液,导管应位于同侧脑室体部。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临床上置管后留置时间若大于10天,则导管发生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


一般脑室外引流管留置后平均每周都会采样2~3次进行常规化验,有时甚至会更多。


感染无小事,防控靠大家。脑室外引流相关感染的各个方面靠的是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任何一个细节就如同一道防线,保护者患者的生命安全。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20 May 1;18(5):461-469.doi: 10.1093/ons/opz194.PMID: 31420653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