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狭窄造成远端供血区域血流减少,所以患者都是以脑缺血起病,表现为困倦、一过性的意识不清、言语笨拙、肢体活动不灵及黑矇等症状,短时间能够完全缓解,大多数患者都未特殊注意。但随着病变加重,上述症状会发作次数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这些都是病变加重的表现。这时能够及时检查治疗是最好的时机,一旦延误治疗,出现以上症状不缓解的时候,就发生了永久的梗塞,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建议对>40岁的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筛査。
2.对于年龄>40岁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3个)或既往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的人群建议常规检査颈动脉彩超。对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和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每年复査颈动脉彩超1次。
3. 对于颈动脉彩超发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应确定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
4. 确诊的不稳定斑块(包括软斑块或混合性斑块)患者建议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5.确诊的颈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应当每日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同时,患者应当被筛査其他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并给予改变生活方式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建议其每年复査颈动脉彩超。

其中,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相应的血管狭窄达到50%也需要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或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往往存在颈动脉分叉部不稳定、溃疡斑块,此类患者即使狭窄程度未达到50%,也需要置入支架达到稳定斑块、减少脑梗塞的发生。还有一些彩超检查显示为椎动脉反向血流的患者,往往提示相应侧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需及时处理,否则等到锁骨下动脉闭塞后就可能失去治疗时机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健康身体在于早!

往期回顾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钟书
作者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副主任医师,重症组组长,脑脊髓血管病二组组长。
现任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第一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督导专家,中国卒中大会学术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脑卒中救治及康复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广西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神经介入资讯编委。主持了省级两项科研课题:广西科技厅青年基金《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研究》、广西科技厅自然基金《超早期支架辅助治疗破裂性宽颈颅内动脉瘤研究》,先后参加国家九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参与省级科研课题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奖两项、三等奖两项。获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