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发布 | 1742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姚智强:Jasper®SS弹簧圈在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合并带子囊动脉瘤中的应用

姚智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寄语

基底动脉夹层带子囊动脉瘤,临床上通常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特别是高龄患者。多发动脉瘤栓塞注意分析栓塞顺序,分区填塞以及分支保留完整等等。尽可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术中精确调整微导管头端位置,尽量做到所有动脉瘤以及子囊的完全闭塞。


栓塞此类多发动脉瘤,由于需要达到致密栓塞,所以对于弹簧圈的柔软度要求很高。加奇生物全新的Jasper®SS弹簧圈圈体柔软,对于夹层带子囊动脉瘤的填塞更加安全,且动脉瘤栓塞更加致密,提高患者疗效。


本期嘉介谈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智强教授,展示Jasper®SS弹簧圈在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合并带子囊动脉瘤中的应用,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性,67岁,因“突发头痛2天”急诊入院。

简要病史

现病史:2天前中午突发头痛,恶心,无呕吐。2小时后头痛症状无缓解,伴言语不清,为表达障碍,无理解障碍,伴口角向右歪斜、饮水呛咳,到当地医院诊断后颅窝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度怀疑脑出血。因病情较复杂转至我院。

入院查体情况

神志清,脑膜刺激症轻度阳性。GCS评分13分,一般状况尚可等。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急诊CT提示:后颅窝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提示: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合并带子囊动脉瘤。



治疗经过




术前讨论

与患者沟通,经过全科讨论评估认为该部位介入栓塞是首选。选择行经过Presgo®微导管加奇Jasper®SS弹簧圈,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6F 鞘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Presgo®微导管

Jasper®SS弹簧圈

Presgo®微导丝





手术过程
1

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合并动脉瘤。考虑有夹层存在。


2

3D造影选取工作角度进行栓塞。

3

支架微导管到位。

4

Presgo®微导管顺利到位,首枚Jasper®5×15cm弹簧圈成篮;填塞Jasper®SS 4×10cm

5

继续填塞Jasper®SS 弹簧圈3×8cm

6

继续填塞Jasper®SS弹簧圈3.5×8cm

7

继续填塞Jasper®SS弹簧圈 2×6cm,动脉瘤分区致密填塞,效果理想,分支保留完整。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影像及患者术后情况

术前


术后




病例总结



此例动脉瘤是个出血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中段,绝对宽颈,近端狭窄。考虑局部血管夹层可能性大。


治疗策略应该是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带子囊动脉瘤栓塞并进行基底血管内重建


治疗方案上选择支架结合弹簧圈进行血管重建


治疗实施上考虑该部位动脉破裂风险较大,弹簧圈选择性能稳定的国产Jasper®SS弹簧圈


Jasper®SS弹簧圈此例动脉瘤栓塞中成篮稳定。栓塞动脉瘤过程中钻孔性能变现优良。填充圈填塞过程中,填塞、抗解旋及首尾栓塞过程中均变现优异


Jasper®SS弹簧圈柔软,填塞过程中微导管头端稳定。超软弹簧圈推送手感好、可以提高栓塞密度、容易钻縫、反复调整也未发生解旋,并且柔软不踢管。


Jasper®系列圈成篮、填塞、钻孔一如既往稳定。


   Jasper®SS



推送性能:推送手感好;


填充性能:提高了钻孔能力,提升了填塞致密度;


出圈和收尾:对微导管张力小,踢管反作用力减小;



抗解旋性能:术中反复调整弹簧圈,抗解旋性能优异;


解脱稳定:都能解脱,解脱稳定;


适合细小微导管选择:增加输送系统长度,为远端入路更便捷。


术者简介

姚智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神经介入科副教授,临床神经外科博士,博士后,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研究型医院第一、二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原济南军区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首届河南省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脑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发表三十余篇SCI及中文核心论文,主研课题多项

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多项。结合临床工作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

从事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临床工作2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经验。完成各类神经外科开颅手术4000余例,神经介入栓塞手术4000余例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