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8日发布 | 1.1万阅读

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丨段国升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和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历史渊源和光辉历程

脑医汇

周定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许百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梁国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段国升教授,中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解放军神经外科专业的创建人之一,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者之一,曾先后担任原沈阳军区总医院(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前身)和解放军总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


段国升教授1919年11月9日出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今年是段教授诞辰102年,恰逢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建科70周年,让我们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一起缅怀段老前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乃至中国神经外科史上的光辉历程。(感谢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前任主任周定标教授和许百男教授发给本刊的寄语,感谢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梁国标教授对科室发展现状的补充。)


1942年,段国升教授毕业于英国教会设立的辽宁医科专门学校(辽宁医学院前身),并留在该校的附属医院从事外科医师的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投身到东北军区中心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现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前身),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军医。当时医院的设备和条件在全国范围来看还算比较好的,存有许多原版的英文专科书籍和杂志,并配备了全套的美式开颅器械包。于是段教授在担任普通外科医师的同时,也兼做一些颅脑外伤的手术。1950年秋,他在当时的外科主任王景恩教授的鼓励下,根据英文杂志中报道的方法,为1例重型脑挫裂伤并已瞳孔散大的危重患者,成功地实施了开颅减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段国升教授


辽宁医科专门学校(辽宁医学院前身)


1950年

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段国升教授所在的医院(东北军区中心医院)里陆续转来了一些颅脑火器伤的志愿军战士。最早的1例颅脑爆炸伤的伤员是在1950年11月7日负伤,并于12月6日转入该院。伤者颅内存留多块碎骨片和弹片,伤口虽已愈合,但局部仍有肿胀和压痛,估计有脓肿形成。段教授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国家处理脑外伤的经验,将战士颅内的碎骨片、弹片和脓肿全部清除,手术圆满成功,伤者痊愈出院。当时颅内有弹片等异物的伤员较多,手术时定位颅内异物很困难。那时,国内尚无立体定向仪,为避免因寻找弹片而额外增加脑损伤,段教授尝试将两个止血银夹包在小棉片内,放入靠近弹片的脑伤道中,然后用移动X线机在手术台旁摄头颅正、侧位片,根据弹片与银夹的位置关系,对异物进行定位并摘除。


彼时,刚30岁出头的段教授精力充沛。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他奔走于东北几个陆军医院之间,奋力抢救伤员。经统计,1950-1954年间,他累计开展了180余例颅脑火器伤的救治,其中仅3例死亡。如此的治疗效果,在国际医疗战伤治疗的报道中,也是令人瞩目的。


1951年

在成功救治颅脑战创伤患者的基础上,段国升教授创建了全军第一个神经外科——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因为在颅脑战伤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科室成为全军野战外科重点单位。建科初期科室拥有床位30张,专科医师4名,当时我国神经外科还处于起步阶段,开颅手术效果差,死亡率高,段教授迎难而上,勇于承担风险,刻苦钻研手头有关的英文杂志和英文专科书籍,全面开展了脑膜瘤、垂体瘤和听神经瘤切除,颅内动脉瘤夹闭及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等专科业务,使神经外科的组织、业务逐步扩大和发展。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为当时国内最早开展正规化神经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


1954年

段教授参加了辽阳全国性晚期战伤医疗组工作,主要是给颅骨缺损伤员做颅骨成形术和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在皮层脑电图的辅助下,进行癫痫灶切除5例,术后病情得到改善。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我国最早进行的癫痫灶切除手术


1955年

段教授又率先在国内开展第三脑室肿瘤切除,不久又开展了大脑半球切除治疗恶性胶质瘤等一系列手术。经过不懈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段教授所领导的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就成为军内、国内早期开展高难度颅脑手术的单位之一。


1958年

全军神经外科专业组成立,段国升教授担任组长,后改名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段教授任主任委员。作为全军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段教授多次举办神经外科培训班,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专业人才。


1965年

段国升教授和王忠诚教授、魏学忠教授成功救治“战斗英雄”、“人民英雄”麦贤得,为国家和人民挽救了英雄的生命。


为了使众多医师掌握颅脑伤救治的理论和技术,段教授编写了《火器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和《颅脑火器伤进展》等教材发布于《解放军医学杂志》,并撰写了多篇论文,总结出对颅脑火器伤脑内碎骨片和弹片的处理基本原则:既要防止增加脑损伤,又要减少颅内感染。段教授还根据火器伤脑脓肿的特点,适当采用袋形缝合和脓肿摘除的手术方法,为我国颅脑火器伤救治留下了系统、完整的资料。此外,他还建议作战部队都应头戴钢盔,以减少颅脑火器伤的发生率。


1969年

9月,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接受培训十几名阿尔巴尼亚军医的任务,段教授被调到北京,负责对阿方1名神经外科军医的培训工作。段教授悉心对他进行了神经生理和神经解剖的基础培训,想方设法为他安排手术实践,外出会诊时也常常带他去锻炼,仅1年的时间,阿方的进修医师就能完成神经外科常规手术。阿方的队长在观摩段教授手术时,看到他解剖清晰、技术娴熟,且术后患者大多恢复良好,盛赞段教授有一双“金手”。


这次培训结束后,段国升教授被正式调入解放军总医院,担任神经外科主任


在解放军总医院期间,段教授作为全军神经外科专业组的组长,与王忠诚等老一辈神经外科专家一起,主持制订了我国颅脑外伤诊断分类标准,促进了我国颅脑创伤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在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和脊柱脊髓疾病等诊治方面,段教授通过周密设计手术方案,首创或改良了多种术式,做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尤其是带领科室率先在国内开展脊柱外科手术、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脊髓外伤前路减压等


1969年10月至1977年12月,段国升教授收治中央前回区矢状窦旁和镰旁脑膜瘤共24例。前9例采用肿瘤全切,术后偏瘫率很高(9例中有8例),推其原因多为中央静脉切断后,该脑区静脉回流障碍所致。为了防止术后偏瘫,他改用肿瘤分块切除法,尽力保留中央静脉。这样,在以后的15例手术中,11例中央静脉得以保留;术后6例未发生偏瘫,5例术前轻度偏瘫患者,均恢复良好。此课题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6年唐山大地震,段教授参加巡回医疗队赶赴山东,看到许多脊柱压缩性骨折引起截瘫的伤员虽做了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功能恢复却不明显。他在抗震棚里看到国外经胸切除脊髓前方压迫物治疗外伤性截瘫的资料,大胆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腰段骨折的前路减压术,并将经胸腔法改为侵袭性较小的胸腔外法,共行手术近百例,约有1/3的伤者下肢肌力提高到2级以上。为了提高手术疗效,段教授也观摩骨科专家的颈椎病前路减压术的操作特点,结合神经外科的要求来设计手术方法。经过长期实践观察,证明他的手术设计合理,疗效可靠,成为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常规手术方法。


1979年,段教授报告了71例三脑室肿瘤手术经验,死亡率14%,低于当时文献报告的22%-30%,并对经侧脑室三角区皮质入路的切口作了改进,避免了术后视野缺损。


上世纪80年代,段教授和程东源教授首先开展了经半椎板椎弓根入路切除脊髓腹侧肿瘤和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椎管扩大成形术和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又和周定标教授开展了首例经口腔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处延髓颈髓腹侧病变手术,纠正了以往不管延颈髓压迫来自何方,一概采用后路减压的错误观念。


1981-1985年,段教授曾3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报告了3篇论文,即晚期外伤性截瘫前路减压术、脉络膜动脉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受到国际同道们的好评。


1978年

由段国升教授和四军大曾广义教授牵头,集中了军内著名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张纪,二军大朱诚,三军大王宪荣,四军大易声禹、陈柏林、黄其鎏,南京军区总医院刘承基,沈阳军区总医院赵崇智,广州军区总医院刘明铎,北京军区总医院樊贵寅)编写的《实用神经外科学》出版。该书严谨实用、文笔流畅、制图精美,甫一问世,即好评如潮,在专科书籍相对匮乏的上世纪70、80年代,为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神经外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实用神经外科学》1978年版


1986年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成立,段国升教授当选为首届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1995年,段国升教授被中华医学会评为对医学科技及学会发展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4年10月,段国升教授被推荐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2007年5月,适逢段国升教授88华诞暨从医65周年,中华医学会特此隆重颁发并授予段国升教授“医学终生成就奖”的崇高荣誉。


1986年,段国升教授(前排左五)出席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首届副主任委员

作为一个从建国初期艰苦创业中走出来的神经外科专家,段国升教授从不排斥新技术,总是虚心学习,详细了解新技术在实践中的效益。段教授认为神经外科要接受新技术,同时要选择好适应证,才能经得起临床考验。在此基础上,段教授为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呕心沥血。


1975年,段国升教授参加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去日本参观,发现他们已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规使用手术显微镜。归国后,他立即应用显微技术开展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和脑深部肿瘤的手术,并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神经外科医师苦练微血管吻合技术。因此,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显微神经外科时代的科室之一


1979年,解放军总医院引入的第一台CT投入临床应用,结束了神经外科单纯依赖X线诊断的时代。


1984年,段教授领导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国内医院中首先成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床位6张,配备有SpaceLab的中心和床旁监护仪,由许百男教授负责,吸引了国内数十家医院专程参观考察。1985年,科室又引入首台超声外科吸引器(CUSA),由田增民教授负责,应用于颅内和脊髓内肿瘤切除,取得了出血少、术野洁净、可选择性保护神经血管、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的良好效果。


1986年,国内首家神经介入放射室在解放军总医院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培训班,由凌锋教授负责,翌年报告的“可脱性球囊技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是国内最早的现代神经介入论文之一。


1987年,周定标教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率先开展了海绵窦肿瘤直接手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标志着颅底外科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全面启动。


1989年,解放军总医院的首台MR扫描机投入使用,令神经外科的影像诊断跃上新的台阶。


段国升教授也非常重视临床医师的基础训练及人才梯队的培养。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总医院神经外科成为了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80年代中期,段教授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周定标、刘树山推荐到美国、日本学习,推荐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凌锋到法国进修。使他们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了解世界,归国后带回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段教授的多位学生不负他的期望,先后成为几所著名医院的学术带头人,对我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初,科室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前排左起:周定标,张纪,段国升,刘炳存,闫福生;二排右一:凌锋;后排左二:许百男)


曾在段教授身边工作过的人都有一种突出的感受,他不仅是一位领导或导师,更重要的是一位科学家,一位大学者。在解放军总医院担任神经外科主任的30余年间,他办公室的灯光几乎没有在夜晚12点以前熄灭过。他每天利用晚间阅读资料,字斟句酌地修改学生们的稿件。


请段教授审阅过论文的人,都知道论文中病例数差一例都不行。医师们看到连标点符号都修改过的原稿,无不感慨他的严谨和认真。有的年轻医师觉得他为自己的论文做了大量指导,将他的名字签署在第一位,段教授总是将自己的名字勾掉。他一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没有一篇不是自己亲自做过和执笔的。他几乎牺牲了业余时间的一切娱乐,亲友们谁都没见过他看电影。因为外出后查找资料不方便,军队干部应享有的度假疗养,他从来没有去过。



周定标教授谈到在段教授身边工作的感受时,难以掩饰自己的感动:“我从来不想用什么学术头衔、什么地位来评价段主任,他是一个真正踏实、严谨的学者,对新知识永远如饥似渴地去追求与探索,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将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神经外科事业。他永远是我心中的楷模!”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前任主任周定标教授发给本刊的寄语

段国升教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1978年8月,我有幸成为了段教授招收的第一批2位硕士研究生之一,从此开始了在段教授直接指导下学习和工作。段教授从事神经外科60余年,为新中国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伤员的救治中成绩显著,在国内首先开展皮层电极引导下致痫灶切除(1954)、三脑室肿瘤切除(1955)、高颈段脊髓内肿瘤切除(1971)、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1976)、显微手术治疗脑血管病和脑深部肿瘤(1976)、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手术(80年代初),首先指出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留中央沟静脉的重要性(70年代初)。段教授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30余次,荣立小功、大功各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多次。1995年被中华医学会评为对医学科技及学会发展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0年获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2003年评为总医院建院50周年杰出贡献者,1997、2005年评为全军医疗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并获中央保健委员会表彰。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从1978年成为段教授的研究生,到1996年他退休,我在段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工作了18年。18年的言传身教,18年的耳濡目染,让我从段教授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这中间不仅仅是他广博的专业学识,更重要的是他的品质:


首先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为新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段教授敢为人先,在早期相对简陋的条件下,不断拓展新业务新技术,为我国神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年长而不保守,富有经验而不固执。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很多工作是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


其次是求真务实的严谨学风。段教授对病人极端负责任,对医护人员要求极为严格。段教授做学问十分严谨。现在50岁以上的神经外科医生大多记得1978年出版的《实用神经外科学》,那是当时军内的十几位专家耗费了数年时间奉献的佳作,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构图精细,堪称精品!这固然凝聚了十多位专家的心血,但作为主编之一的段教授绝对功不可没!我曾经协助过段教授主编《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和《神经外科手术学》,看过段教授审修的文稿或专著,亲眼见证了他的一丝不苟。直到多病的晚年,他还在用微弱的视力和颤抖的手艰难地为他人审稿,连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轻易放过,着实让人感动!

再则是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段教授有4个儿子1个女儿,均是医生,而且除老大和女儿外,3个儿子和女婿都从事神经外科。可以说,段教授全家都献身于医学事业,特别是神经外科事业。


今年11月9日恰逢段国升教授102周年诞辰。虽然恩师段教授斯人已去,但他桃李满天下,著作流传于世,更重要的是,他勇于开拓的思想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永存。他的铜像一直被安放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会议室中,每天注视着一代代的总医院神外人将他开创的事业延续下去。我们纪念段主任,怀念他的感人事迹,而更要学习他的精神,忠于我们的事业,爱护我们的病人,将段老的精神发扬光大,无愧于“301神外”的光辉历史。

周定标

2021年11月4日

9.png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前任主任许百男教授发给本刊的寄语

段国升教授是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老师和领路人。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和工作的日子,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


段主任治学严谨,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他主编的著作,虽然已出版多年,但至今读之,对临床工作仍然大有裨益,真正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段教授以病人为本,以学术为尊,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段教授虽然没有长期海外留学,但是他对专业上国际学术潮流一直非常了解,总是站在世界学术最高点。我一直认为,他是以年轻时教会学校教育的外文功底,凭着对神经外科的满腔热情和热爱,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外专业期刊,并积极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实践,最终形成了有301医院特色的临床及学术体系,并带领团队,在国内业界多年保持领先。他是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创新者,更是一个创造者。


段教授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和他聊天,不出五句话,必定聊到神经外科。他的子女和亲属,也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多人从事神经外科。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学生很多成为国内神经外科界的学术骨干和各大神经外科中心的学术带头人,而他亲手创立的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也稳步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神外中心之一。他的初心“为学科谋发展,为病人谋幸福”永远铭刻在我心间。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留下桃李满天下;岁岁年年,初心不变,深感师恩重如山。值此段国升教授诞辰纪念日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恩师段教授,并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同仁们共勉!

许百男

2021年11月4日


点击进入科室主页

查看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梁国标教授谈科室的发展现状

今年是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建科70周年,同时也是段国升教授诞辰102周年,经过老一辈专家的艰苦奋斗和一代又一代神外人的创新发展,科室从一开始的床位30张、专科医师4名,发展到现在年收容量5000例、年手术量4000余台,手术量位居东北首位,复杂危重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技术及相关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复杂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颅脑战创伤临床和基础研究始终居于国内、军内先进水平。


段国升教授把坚持创新的精神刻进了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骨子里,神经外科科室在巩固和发扬传统优势技术的基础上,先后成功开展了颅内血管搭桥术、密网支架植入治疗大型动脉瘤、近端保护脑血管支架成形、神经内窥镜技术、多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治疗帕金森病、微电流刺激功能区定位技术、脊髓手术电生理监测等多项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新业务、新技术。


科室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卫生部神经血管介入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全国神经调控中心、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入选首批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



点击进入科室主页

查看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2012年9月20日零时52分,我国和我军神经外科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段国升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杰出贡献和创新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的神外同仁,并且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1. 高铁军:《九六四医院的前世今身》

2. 史元:《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奠基者之一——段国升教授》

3. 李立:《中国神经外科50年发展简史》

4. 孔令占,张纪,刘洁:《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段国升教授》

5. 赵英杰:《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成长:学习与升华》

6. 顾建文:《解放军神经外科创始人段国升教授从医65周年暨88华诞》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