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卒中的宣传很多,其实卒中的症状就有很多,包括十大卒中症状和先兆症状,先有“FAST”,后有“BEFAST”,我有一点弄糊涂了,我的这些症状是中风吗?
在医院门诊,经常会有下列场景发生:
A病人说:我天天头晕,B超发现是头部脑供血不足,我这是中风吗?帮我看看有什么办法?
B病人说:我无精打彩,记忆力减退,医生说我的头脑里面血管堵了,我这是中风吗?怎么样才能把堵的血管打通呢?
C病人说:我头痛,做头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怎么样疏通下血管让我不头痛呢?
D病人说:孩子孝心让我体检做了头部CT检查,没想到一查就有陈旧性脑梗塞,怎么治疗呢?
E病人说:我前天晚上开窗吹了冷风,还熬夜玩电脑,第二天起床发现左脸肌肉不好控制,眼角及口角均合不拢,这是中风吗?
F病人说:我左侧头痛,还有恶心,呕吐,有时还出汗,一阵就好了,现在又出现了,这是中风吗?
G病人说:我头晕得厉害,天旋地转,还有恶心。我这是中风吗?为何反复出现?这样太难受了,如何治疗?
H病人说:我有时左手会出现发麻症状,过电一样,反复出现,我这是中风吗?如何治疗?
其实这些都不是中风,都不是卒中。
1. 中风是有症状的,没有任何症状的CT或磁共振发现的腔梗,病人不应该被戴上“中风”的帽子;有学者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无症状脑血管病,但严格说来不能归属于中风,因为目前中风治疗的证据是从有症状中风病人中获得的。
2. 中风最常见的症状是偏瘫、口角歪斜(指一侧面部肌肉无力),发生上述症状,患者是中风的可能性很高。但是其他症状,尤其是反复出现的单纯性头痛、头晕(指不伴偏瘫、口角歪斜、行走不稳等其他症状),不是中风的表现,不能据此给病人戴上"中风“的帽子。
3.另外中风需要与其它疾病相鉴别,如面神经麻痹(E)、偏头痛(F)、耳石症(G)、颈椎病(H)需要与中风相鉴别。
简而言之,中风的诊断,必须依靠临床症状,再结合CT或磁共振检查才能得出诊断。
其实,脑中风和脑卒中是一样的概念,只是两个不同的名称。卒中显得更学术些,中风更通俗些。
根据上面病人的描述,无数的病人给自己戴上了“中风”的帽子,这种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
患者自己认为患有“中风”,主要是随着CT和磁共振的普及,通过影像学发现了“腔隙性梗死”病灶(腔隙性梗死属于症状较轻的中风类型),把影像学的诊断直接当成临床诊断了!同时根据似是而非的症状描述,直接给自己戴上了“中风”的帽子。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风的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给出的中风的传统定义是“24小时以上脑神经功能缺损,或在24小时内死亡” 。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脑卒中。
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脑卒中的典型症状仅为头痛、呕吐,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可以通过“FAST”判断法:
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患者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患者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请患者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FAST”之外,人们发现还有二个症状也比较典型,包括平衡能力和视力水平,因此成为“BE FAST”。
B即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即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这是典型症状,还有一些与其它疾病共有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这到底是不是中风呢?这是什么病呢?实际上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诊断非常复杂,混杂的因素特别多,最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肌肉紧张、贫血、甲亢、前庭耳蜗性疾病(尤其头晕时)、眼部疾病(如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睡眠呼吸暂停、焦虑抑郁等等。因此是否患有中风,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并按照医生的意见进行正确的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症状。
卒中的诊断除了症状外,还有神经学检查,有时还需做头颅CT和头颅核磁检查。必要时做头颅核磁弥散、脑血管核磁造影(头MRA)。便于了解病灶部位,大小范围,以及是否造成脑组织的水肿受压。同时了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状态。有时还需要测血压、查心电图、颈部B超、多普勒超声,化验抽血查血糖、血脂、血黏度等。这些有助于确定卒中的亚型和原因。
对于症状的了解有助于对卒中的准确诊断,有助于后期的管理与治疗。
科普结束

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科普文章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elp@medtion.com
邮件主题“科普投稿+文章标题”
请在邮件最后附上您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