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创伤组的Brittany Bolduc Lachance等报道通过垂直体位治疗对药物无效的颅内高压。结果发表于2021年8月的《Neurocritical Car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achance BB, et al. Neurocrit Care. 2021 Aug 17. doi: 10.1007/s12028-021-01323-z. [Epub ahead of print]】
顽固性颅内高压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有关“指南”建议治疗措施是镇静、高渗溶液、巴比妥类、低温和手术干预等。然而,某些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对上述干预措施抵抗,或者使用上述措施有禁忌证时,仍然无法有效地控制颅内压(ICP);难治性颅内高压往往形成脑疝,导致死亡。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创伤组的Brittany Bolduc Lachance等报道通过垂直体位治疗对药物无效的颅内高压。结果发表于2021年8月的《Neurocritical Care》在线。
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对其所在三级医疗中心的6例难治性颅内高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降低颅内压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但ICP仍维持在20mmHg以上,随后采用垂直体位至少24h(图1)。比较垂直体位前24h与垂直体位后24小时的中位ICP、大于20mmHg的ICP峰值数量和ICP值大于20mmHg的百分比。同时评估使用高渗溶液时的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变化。
图1. 难治性颅内高压患者站立在特制的垂直体位病床上。
结果显示,6例难治性颅内高压患者中,5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1例脑出血入院。患者均通过脑室外引流监测ICP。开放压力中位数为30mmHg;所有患者在垂直体位后ICP降低,中位ICP(12:8 mmHg;p<0.001)、ICP峰值数量(12:2;p<0.01)和ICP值大于20mmHg的百分比(50%:8.3%;p<0.01),显著降低。垂直体位治疗后的总医疗干预减少(79﹕41;p=0.05),总治疗强度水平评分降低。垂直体位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3例无症状心动过缓和4例伤口受压迫。
综上所述,垂直体位治疗可能是降低颅内高压的一种有效的无创干预措施。但该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小,同时研究者仅仅评估垂直体位24小时内的ICP变化。因此,作者指出研究结果不能确定此种干预效果的持续性,有待后续研究解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