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发布 | 2166阅读
脑血管-海绵状血管瘤/畸形

赵耀东副教授:经鼻内镜下眼眶肿瘤切除

赵耀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眼眶肿瘤一般指眼眶内部有机体病变细胞过度增殖形成的包块,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恶性。临床上多以突眼发病,也有表现为青光眼,视物重影,视力改变等症状。其中,原发性肿瘤以血管瘤最多见,继发性肿瘤则是黏液囊肿多见。



近日,我们处理了一例眼眶肿瘤。患者,58岁女性,因右眼突出2月入院,病程中会有眼痛,以及头痛等不适。术前体检,右眼突出明显,视力视野检查基本正常,眼球活动正常。眼科CT/MRI均提示右侧眼眶内侧上份见一较大占位,直径约2cm,边界清。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



眼眶CT提示肿瘤密度较高。



眼眶MRI提示肿瘤不均匀增强,内直肌紧贴肿瘤,被向眶内方向推挤。









手术诊疗与过程








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内镜辅助下经鼻眼眶肿瘤切除术。


术中,切除部分中鼻甲,磨除右侧的钩突和筛泡,到右侧眼眶内侧壁,一并切除。剪开眶筋膜后,见眶内压力较高。肿瘤突出。利用剥离子和刮圈沿着肿瘤的边界逐步分离,尽量少有拉扯的动作。过程中有少许眶内脂肪突出,可利用双极电凝融化后吸除。肿瘤全切除后,常规冲洗,止血。重建眶筋膜。


去除眶内侧壁骨质(纸样板)。


切开眶筋膜。


沿肿瘤边界钝性分离。


肿瘤被完整剜除。




切除之肿瘤,包膜完整,色泽暗红。









术后复查








术后复查眼眶MRI提示肿瘤切除满意。


术前术后MRI对比(左侧为术后,右侧为术前)。


术后病人清醒后查体,提示患侧眼睛视力良好,眼球活动良好。术后早期有该侧眼球的红肿,但不严重,予以预防感染治疗。约4-5天后,眼球红肿消退。出院前查体提示突眼已经有所改善,视力视野以及眼球活动均正常。


病人术后眼球活动自如,突眼较术前有所好转。


术后病理报告眶内血管瘤。


切除之标本HE染色(4×10),见大量血管样结构。


内镜下经鼻切除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术野清楚、微创、恢复快及面部无瘢痕等优点,对于位于视神经内方的海绵状血管瘤此方法切实可行。


赵耀东 副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带组组长。擅长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积水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在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南院,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