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发布 | 3269阅读

浙大二院-美国UCLA联合MDT讨论会(第十五期,功能神经外科专题)

冯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朱君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与美国UCLA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第十五期专题联合MDT讨论会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7日上午7:00-9:00(美国太平洋时间2021年10月6日下午3:00-5:00)举行,本期为功能及肿瘤神经外科专题



会议由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与美国UCLA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神经外科Marvin Bergsneider教授主持,UCLA神经外科主任Linda M Liao教授也参加了讨论。UCLA提供了2个病例,浙大二院也提供了2个病例。两科室多位高年资医师及全体专培医师参与了本次讨论会。浙大二院远程会诊中心进行了全程直播。


首先由UCLA汇报了一例C3-C5颈髓损伤后顽固性疼痛患者。脊髓损伤是顽固性疼痛常见的病因之一。UCLA神经外科利用精准的解剖对该患者进行了脊神经后根入髓区切断术(DREZ),患者疼痛在术后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浙大二院朱君明主任医师高度肯定了UCLA的手术技术,并同意DREZ手术是治疗该病例顽固性疼痛的最后手段,目前研究认为DREZ手术具有相当不错的疼痛缓解效果,在严格遵循精准解剖的前提下,DREZ手术并发症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讨论了脊髓电刺激在顽固性疼痛当中的应用及适应症。



随后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冯琛研究生汇报了一例反应性神经电刺激(RNS)治疗难治性癫痫病例。该患者是一名15岁儿童,反复发作性右手麻木伴抽搐5年。术前评估考虑癫痫灶位于右侧中央区,开颅手术切除存在较大的神经功能缺失风险,患者年龄小,无法接受切除手术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丧失的结果。经癫痫中心多学科讨论后采用闭环神经调控治疗。该病例使用的是浙江大学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闭环神经刺激设备(Epilcure),在为期两个月的随访时,发作减少30%,初步取得满意疗效。UCLA高度肯定了浙大二院的临床转化研发成果,并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提高闭环神经调控设备的癫痫预警效率,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后,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崇然汇报了一例H3K27突变的脑干胶质瘤病例。该患者首先进行了手术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反应。术后,该患者出现了轻微失语,没有其他神经功能缺失。H3K27突变的弥漫中线胶质瘤在2021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中被列为一种单独亚型,其治疗方式也仍未完全明确。该患者术后进行了同步放化疗。同时,浙大二院和UCLA神经外科主任Linda M Liao教授对该病例如何控制术中血压骤升,如何预防术后神经功能缺失以及针对H3K27突变胶质瘤是否存在临床试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共同探讨,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大家讨论非常热烈,美国UCLA神经外科余下的病例来不及讨论,但大家还是感受到了本次MDT讨论会内容丰富,尤其是通过深入讨论所展示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收获匪浅。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室参加特殊培训的几位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讨论会,并积极发言和提问,是一次很好的国际交流的机会。希望待疫情好转后能进一步线下访问,不断拓展合作与交流。


(本文由冯琛研究生整理,朱君明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