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30日发布 | 1.3万阅读

神外历史上的今天|深切缅怀王忠诚院士

脑医汇

天津医大总院神外

北京宣武医院

宣武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9年前的今天,2012年9月30日,神经外科领域的先驱、中国神经外科开拓者王忠诚院士离开了我们,享年87岁。


王忠诚院士


1925年12月20日,王忠诚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贫寒家庭,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着摆地摊、卖杂货艰辛度日,家里的女孩都未能上学,男孩最多上到初中。但在王忠诚的坚决要求下,他靠着自己半工半读,成为全家唯一的大学生。


目睹过旧社会的腐败,亲历过日本侵占时期的悲惨,他原本的理想是学工科,希望以此强国,但考虑到经济状况,他最终选择了免学费的医学院。1949年,从北平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24岁的王忠诚成为天津市立总医院(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一九五零级毕业同学全体合影(摄于1949年6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点击上方查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原天津市立总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两年后,作为业务骨干,王忠诚随抗美援朝医疗队来到鸭绿江边,在一片荒林雪野里,他们搭起土坯,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


天津抗美援朝医疗队到达吉林洮南(摄于1951年冬),

王忠诚(三排右2)为第三组组长





1952年

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申请加入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的神经外科培训班,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新中国第一届神经外科学习班(摄于1953年)





1954年

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神经外科,赵以成教授受聘担任科主任,苏联基辅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A. N. Apyтюнoв任专家,王忠诚随之从天津市立总医院调至北京,蒋大介也由上海第一医学院调至北京。1955年该科迁至北京同仁医院,设病床60张。1958年该科又迁至北京宣武医院,病床扩大到110张。





1960年3月

宣武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从此展开了神经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新时期。当时,赵以成教授任所长,王忠诚教授任副所长。赵以成教授生病后,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组织结构被打乱,虽无院里正式任命,实际由王忠诚教授主管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工作和兼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点击上方查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上世纪50年代,在CT技术还没有问世前,为了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王忠诚教授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无数次暴露在放射线中做实验。据王忠诚教授最早的弟子罗世琪教授回忆,他的“白血球降到2000多,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一辈子都没有恢复”。他用自己的健康换来了2500份脑血管造影资料,并在1965年出版了中国首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此书于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奖”,至今仍是一部神经外科的重要学术专著),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原来长达30年的差距。


王忠诚院士编著的《脑血管造影术》


上世纪60年代,王忠诚教授潜心研究颅脑手术入路及病变摘除技巧,施行逾千例动脉瘤手术,使该病死亡率由10%下降到2%以下。70年代,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并推广颅脑显微手术,使手术成功率、精确度及治疗效果得到空前提高。1976年,他第一次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完全切除垂体腺瘤并保留了患者的正常垂体功能。


王忠诚教授在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领域,尤其是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均有新建树。80年代他摘除了直径为9cm的巨大动脉瘤,至今仍为世界之最,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为此,“脑动脉瘤显微手术”荣获了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后续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其形成和破裂的基础研究”,又荣获了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忠诚教授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超过万例开颅手术的医生,也被人们誉为“万颅之魂”。通过认真总结9313例颅脑外伤、4059例颅内肿瘤和1500余例脊髓病变的诊治经验,王忠诚教授融会贯通的主编了一套《神经外科学》丛书,第1卷于1974年出版,第2、3卷分别出版于1979年和1983年,该丛书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学习取经的一套宝贵的经典范本,从而也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普及、规范与提高。


王忠诚教授主编的《神经外科学》丛书


王忠诚教授不仅在临床技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医学理论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比如,他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这对脑干和脊髓等手术“禁区”的突破起了决定性作用。


脑干是生命中枢,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有维持个体生命体征与功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在延髓和脑桥里有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如果这些中枢受损伤,将引起心脏搏动-血压的严重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正是由于脑干位置深且功能重要,脑干肿瘤一直被医学界称为“禁区”。


上世纪80年代,王忠诚教授潜心研究脑干的结构与功能,发现并提出“脑干具有可塑性”的学术观点——即脑干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代偿和修复能力,其要点包括:脑干对急性损伤代偿和修复能力极差;脑干对慢性损伤具有高度代偿性,但各功能中枢以呼吸中枢代偿能力最差;一切有助于减轻急性损伤程度的措施,均有助于脑干的功能恢复;影响脑干功能的三因素有:病变范围、病损速度及手术技术。


王忠诚教授总结出一套对不同脑干肿瘤采取不同手术入路的理论和方法,为打开脑干手术“禁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1980年至2008年,王忠诚教授及其团队施行脑干肿瘤手术1100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此项研究工作还荣获了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脑的控制,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


上世纪90年代,在脑干肿瘤突破的基础上,王忠诚教授悉心研究脊髓结构及功能,并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得出“脊髓对于慢性的肿瘤压迫也同样具有可塑性”的结论。


1995年,王忠诚教授为江苏一位患者成功切除一侧自脑干至胸髓长达22cm的巨大室管膜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这是当时世界上成功切除的最大一例髓内肿瘤,该手术赢得了国内外神经外科学界的赞誉。截至2008年,他带领团队施行髓内肿瘤手术2500余例,无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相关研究工作荣获了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忠诚教授率先提出了“血管母细胞瘤正常灌注压突破”的观点,为降低术后死亡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大型延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死亡率高,国际综合组报道为24%。之所以令国际同行望而生畏,是因为这里的“母”字意味着肿瘤血管的异常丰富,术中一旦出血,异常凶险,极难控制,可随时导致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王忠诚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经过细心的临床观察及相应的动物试验,找出了术后死亡的原因。这种原因并非手术对延髓的直接创伤所致,而是摘除肿瘤后,延髓已不能接受恢复正常的血流供给,从而造成延髓的水肿,甚至出血,临床表现出相应的恶性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发现了这一特点,他利用术前供瘤血管栓塞、术中亚低温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正常灌注现象”的发生,使手术死亡率降至4.3%。


王忠诚教授还率先提出了“脊髓缺血预适应"的观点,对防止脊髓内肿瘤术后瘫痪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脊髓缺血预适应是神经细胞对抗缺血刺激产生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即通过事先适度的缺血预刺激处理后,脊髓组织对随后的致死性缺血具有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效应。既往脊髓内肿瘤手术效果不佳,致残率高,就是由于该现象未被发现和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忠诚教授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发现缺血预适应后,脊髓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的轻度增高可增加脊髓血流,并通过环腺告酸介导多种细胞内的生理过程,增加不可逆缺血后脊髓的血流,对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采用的办法是在脊随不可逆缺血之前(急性缺血30s),给其一个短时缺血(5~10s),可以帮助脊髓耐受缺血。采取这种方法指导髓内肿瘤的切除,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术致残,提高了治愈率。


1982年,王忠诚教授率领神经外科团队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一起加入北京天坛医院,建成了不仅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如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已经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的神经科学培训中心和科研合作中心以及中国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神经外科培训基地,这里每年都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接受系统规范的专科培训,为全国神经外科学科建设专业化、队伍培养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点击上方查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随着神经外科事业的日渐发展与学术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王忠诚教授牵头组建了“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办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统一了全国神经外科病例和疾病诊断标准,促成了我国神经外科网络的形成,建立了神经外科学术阵地。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logo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4年,王忠诚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王忠诚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王忠诚院士还积极和国外神外专家沟通交流,让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史上刻下中国的名字。早在1977年,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代表团出席国际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就是王忠诚院士带队的。2001年,在悉尼第十二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上,王忠诚院士荣获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颁发的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章”,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02年,他创立了“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召开的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延续至今。2006年,在“亚太颅底神经外科大会”上,他又荣获“领导促进颅底外科贡献奖”。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Samii教授为王忠诚院士颁发“最高荣誉奖”证书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为王忠诚院士颁发的奖章


作为中国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王忠诚院士带领我国几代神经外科医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并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后人,为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人才队伍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全国上万的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在王忠诚院士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当地的学术带头人和著名专家,形成了高水平的学科梯队。仅他亲自培养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就达到70余名。



张亚卓教授是王忠诚院士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后,“导师三句话,受用我一生。”


他回忆说,王忠诚院士交给他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当今世界神经外科的前沿课题。“我渴望你们拿起手术刀,在世界神经外科的状元榜上,不断刻上‘中国’这两个字。”王忠诚院士这样勉励张亚卓教授。


“这是让我铭记在心的第一句话。”张亚卓教授说,“我不断地想起王老师的这句话,它不仅激发了我的事业心,而且激发了一个中国医生的使命感。”


“用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是让张亚卓铭记在心的第二句话,也时刻提醒着他身为医者的道义与良心。


在张亚卓博士后“出站”的时候,王忠诚院士把他叫到身边嘱咐,“今天,你是我的学生,以后你还要当别人的老师。我盼望你们把祖国和人民给予的手术刀传下去,做一个把神经外科事业推向更高峰的接力人。”这是让张亚卓教授铭记在心的第三句话。


这三句话,不仅仅道出了王忠诚院士对学生个人的期待,更寄托着王忠诚院士对中国神经外科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期盼。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王忠诚院士甘愿做一架负重的“人梯”。




王锐是王忠诚院士的“特殊学生”。她是王忠诚的女儿,也是王忠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作风言传身教的受益者。



王锐也从事医疗卫生研究工作。选择这个职业,正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希望以执着严谨的态度探索医学的未知领域。王锐说,曾经家里人都不理解父亲对事业的执着。


王锐姐弟三人的出生,王忠诚院士都因为工作没有在旁陪护;王锐的母亲退休后,已高龄的王忠诚院士依然每天准时上下班,不能陪伴,母亲只能在老年大学学习画画打发时光;定居外地的子女们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要求父亲请假一天与家人好好团聚,王忠诚院士却说“还有病人等着我”。


“有过抱怨,但慢慢地我们理解了,神经外科事业倾注了父亲多年的心血,也是他毕生的追求。”王锐说,“他可能不是家里的好父亲,却是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好家长’。”


王忠诚院士与家人在一起




王忠诚院士主张大力开展技术支援和技术协作,辐射带动了全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对于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王院士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安排。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天坛医院已累计与全国450余家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技术协作中心,长期帮助这些地区提高神经外科诊疗水平,以使全国各地脑病患者能够就近得到有效的治疗,他自己也时常深入欠发达地区指导神经外科医生,救治当地患者,此举受到当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王忠诚院士创办了“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在我国神经外科人才培养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其创办目的是参照国际神经外科培训规范,结合我国专业现状,整合神经外科专业资源,完善和规范神经外科专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神经外科专科医科培训和评估标准,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建立我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奠定基础,为我国科学、规范地培养神经外科专科医生开辟出一条新路。



王忠诚院士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励奖金拿出来,设立了“王忠诚医学优秀人才奖”和“王忠诚医学基金会”,鼓励并奖励在医学领域特别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资助老少边穷地区的神经外科青年医生进修深造,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神经外科专业人才。2005年,为表彰对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神经外科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和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共同创立了“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这是目前中国神经外科领域最高级别的个人荣誉奖。


2021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

点击上方查看

2021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申报工作和往届获奖名单回顾


王忠诚院士不仅是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创立者和奋斗者,更是新中国医学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拼搏者,他的学术思想、医学实践以及他所倡导和体现的创新风格,都是医学界宝贵的财富。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医学科学家,王忠诚院士为中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1年12月10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发布第77502号公报,批准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编号第18593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忠诚星”。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深切缅怀那颗闪耀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永恒的星——王忠诚院士。


“王忠诚星”命名证书



参考资料


1. 《王忠诚:行医六十载,开颅上万例》;来自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公众版)

2. 《我的导师王忠诚》;杨绪军&戴志悦

3.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历史》

4. 《百年卫生 红色传承》

5. 《病人永远是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传》;李家杰

6. 《中国神经外科的领航者——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程小燕&王灵枢

7. 《学生眼中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好家长”》;胡浩&吴晶晶&李亚红

8. 《医二代与父辈的难忘故事|王劲: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我一生》

9. 《谱写神经外科的神话——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于丽

10. 《勇敢而精致的生命之歌——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王德泉

11. 《王忠诚:为了让中国的神经外科屹立世界之林》

12. 《王忠诚学术思想的初步探讨》;张玉琪&贾旺

13. 《中国神经外科的领航者——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介绍》;程小燕&王灵枢

14. 《王忠诚院士和他的神经外科学术著作》;江激扬&赵佳

15.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的年轮》;王景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