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11年前的今天,神经外科领域的先驱、美国神经外科医生罗伯特·J·怀特(Robert J. White)去世,享年84岁。怀特曾在脊髓降温和低温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神经麻醉和生物伦理学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怀特一生中最为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属他和他的团队首次成功分离了猴子大脑并保留了其生物活性,以及他之后对猴子进行的头部交换手术。在2004年和2006年,怀特和他的同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在他的职业生涯告一段落时,怀特已进行了1万余次脑部手术,累计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并出版了多部专业著作。怀特终生致力于谋求神经外科领域在前沿方向的突破和创造,尽己所能推动了神经外科研究的发展。
1926
1926年1月21日,怀特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地区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怀特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服役时阵亡,他由母亲和一位阿姨抚养长大,艰苦的童年却孕育了怀特开朗阳光的性格,同时也铸造了他坚韧顽强的心志。在怀特升入当地的德拉萨尔高中(DeLaSalle High School)后,他开始接触基础的生物知识,也对生物的神经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生物老师发现,这个年轻男孩虽然没有什么解剖生物的经验,但他解剖青蛙头部时的操作却十分流畅。这位“伯乐”很欣赏怀特的实验能力,并告诉他或许可以尝试成为一名脑外科医生。从此,怀特将医学列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1953年,怀特以优异成绩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学位。毕业后,怀特在波士顿的哈佛大学附属彼得·本特·布里格姆医院(the Peter Bent Brigham Hospital,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前身之一)接受了普通外科和神经外科培训。这一时期的学习工作经历,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怀特未来创造头部交换手术的灵感源泉。在彼得·本特·布里格姆医院,怀特的神经外科主任唐纳德·马特森(Donald Matson)医生,同样观察到了怀特在神经外科方面的独到能力,鼓励他在这一领域开始缔造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1954年彼得·本特·布里格姆医院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肾脏移植,这让怀特大为振奋。1955年,怀特听从马特森医生的建议,前往梅奥诊所进修,并被任命为工作人员助理和研究助理。在梅奥诊所的数年里,怀特不仅在临床领域卓有成效,还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在猴子身上进行的实验性全大脑半球切除术,并证明了该手术作为治疗大型肿瘤或难治性癫痫的潜在方法的可行性。
大脑的分离、保存和移植一直是怀特的热情所在,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保存这一复杂精细的器官,以便更好地研究它。早在1963年,怀特、阿尔宾与哈维尔·维尔杜拉(Javier V Erdua)就发表了世界上首篇在成功地完全分离猴子大脑的同时保留其生物活性的实验论文。他们切断了除颈内动脉和颈静脉外的所有颅外血管,然后在颈动脉中插管,以允许从5只匹配的恒河猴供体身上提取新鲜的血液并进行体外灌注。在1964年《自然》杂志的一项后续研究中,他们再次报告了独立的猴子大脑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