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9日发布 | 1186阅读

新型球囊Scepter Mini的早期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

张永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许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亮点

本研究作者分享了新型双腔球囊Scepter Mini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经验,并着重强调了在注射液体栓塞剂时,要注意识别球囊反跳,此现象是栓塞剂即将逆流的前兆。

【Ref: White TG, et al. Neuroradiol J. 2021; doi:10.1177/19714009211013495】



研究背景

液体栓塞剂是治疗脑和脊髓动静脉畸形(AVM)以及动静脉瘘(DAVF)的主要方法。由于单纯开放手术难以治疗这些疾病,因此血管内治疗是首选的辅助治疗,甚至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球囊导管是液体栓塞的辅助工具,在注胶过程中可实现血流停止,防止异位栓塞或栓塞剂返流。在AVMs的栓塞中,多项研究证明双腔球囊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球囊可增高病变的闭塞率,并缩短手术时间。然而目前适合液体栓塞的球囊导管种类有限,目前球囊导管大多难以到达细小的血管分支。


最近出现一种新型的双腔球囊导管Sceptre Mini(Microvention),具有1.6 F的头端和2.2 mm的标称直径球囊。与前几代相比,它的到达能力更强,可到达远端分支血管通路。作者报告Scepter Mini球囊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接受应用Scepter Mini球囊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和预后。手术和影像学资料包括目标血管大小和位置、栓塞材料的种类和栓塞液体量、每支血管的栓塞时长、技术故障、技术的细微差别和栓塞后的MRI表现,同时记录股动脉鞘、中间导引导管和微导丝的种类选择。Scepter Mini球囊需要0.008英寸微导丝进行引导,使用前用碘造影剂冲洗,然后在浸入生理盐水时放气。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在2020年5月~ 9月期间,共9例患者应用10枚Scepter Mini球囊治疗。7例患者为脑AVMs的治疗,1例婴儿为Galen静脉畸形的治疗,1例患者为插管后引起的外伤性口咽出血的治疗。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为19岁(6个月~ 49岁)。使用Scepter Mini栓塞的平均血管直径为1.1mm(0.8 ~ 2.4 mm)。AVM位置包括后颅窝2例、左额叶2例、左顶叶2例和右额叶1例。口咽部出血发生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导致的舌裂伤伴舌动脉损伤出血,通过Scepter Mini球囊应用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舌动脉来控制出血。


2例患者发生了围手术期并发症。这2例在MRI上均表现为弥散受限,提示新发梗死,其中1例是症状性脑梗死。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均非直接归因于Scepter Mini球囊的使用。其中1例Galen静脉畸形的婴儿,由于术中栓塞剂通过病灶播散到另一处动脉供血区域,导致栓塞后出现右侧小型丘脑梗死。该患者出院时神经系统功能处于入院时的基线水平。另1例弥漫性后颅窝AVM病变的患儿,由于栓塞剂通过病灶渗透到了周围多处动脉区域,并由于AVM病变的弥漫性,最终在栓塞区域周围发生了多处小面积梗塞。


手术结果:9例患者中有7例采用Onyx栓塞,2例采用NBCA栓塞。Onyx注射的平均体积为2.2 cc(0.4 ~ 4.4cc),而NBCA的用量分别为1.2 cc和0.7 cc。所有病例均使用0.008英寸的Hybrid双弯微导丝(表1)。9例患者中,6例患者应用了5F Sofia中间导管(表1);2例患者应用了4F TEMPOAQUA椎动脉型诊断导管。球囊附近没有发生液体栓塞剂的返流。所有栓塞手术均成功完成,并没有因为Scepter Mini球囊本身的技术故障而提前终止栓塞。由于钽粉沉淀堵塞了微导管管腔,1枚Scepter Mini球囊导管因此而被丢弃,并将新的Scepter Mini球囊重新置于原血管内。9例中有7例实现了目标病变的完全闭塞。


表1. 手术相关资料


使用Scepter Mini球囊导管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球囊有“反跳”现象。随着Onyx栓塞剂的注射会渐渐形成Onyx铸型,后期的Onyx将无法通过铸型进入病灶,而是在球囊周围逆流,此时会将球囊推回,发生“反跳”现象。通过充盈球囊实现血流停止后,顺行注射液体栓塞剂,此时血管内的压力会逐渐增高。当血管中的压力超过球囊在血管内的闭塞压力时,球囊将在血管内向近端轻度移位,并在路图下留下移位影像。因此球囊导管向近端的移位表明栓塞剂不可能再继续顺行向病灶内流动,此时继续注射栓塞剂的话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栓塞剂逆流。7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球囊反跳,反跳均发生在栓塞剂在血管内逆流之前。血管的平均栓塞时长为12.9分钟,范围为3 ~ 36分钟。


病例1:1例16岁女患因新发全面强直-阵挛性癫痫到医院就诊,发现为SM3级左额叶软脑膜AVM。患者及其父母选择行AVM切除术,并行术前AVM辅助栓塞。AVM的主要供血动脉来自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分支(图1a),主要由皮层浅静脉向上矢状窦引流,由左侧Labbe静脉向后方引流(图1b)。


行栓塞术时,首先建立股动脉通路并置入90 cm的5F ArrowFlex长鞘。随后将一根115 cm的5F Sofia导管置入左侧颈内动脉。Scepter Mini球囊在0.008英寸Hybrid双弯微导丝的帮助下进入大脑前动脉供血的病灶分支。充盈球囊并将3.8 cc的Onyx注入AVM(图1c-e)。随后,Eclipse 2L 6×12mm球囊在Synchro2微导丝的帮助下进入大脑前动脉供血的另一个病灶分支,延此通路再将2.1 cc的Onyx注入进AVM。最后,156 cm的HeadwayDuo微导管在Synchro2微导丝的帮助下进入大脑前动脉的病灶下额叶支,并注射0.4 cc的NBCA栓塞剂。手术结束前,大约95%的AVM病灶已被栓塞,仅剩1支通畅的引流静脉(图1f、g)。术后Dyna CT没有出血表现。患者在栓塞后的第二天接受了开颅手术切除。术后血管造影显示AVM切除完全(图1h)。术后第4天出院,没有神经功能缺失。


图1. (a)Spetzler Martin 3级的AVM,主要由MCA供血;(b)主要通过皮层静脉引流至上矢状窦和Labbe静脉;(c) Scepter Mini球囊在Hybrid双弯微导丝的帮助下进入MCA主要供血血管后的路图;(d)透视下显示初次注射了3.8 cc的Onyx后形成的Onyx铸型;(e)初次注射后的左侧ICA造影;(f,g)经另一个MCA供血分支栓塞后的Onyx铸型,及栓塞后的造影表现;(h)开颅切除术后造影显示AVM完全切除。


病例2:1例32岁女患因性交后头痛和轻度构音障碍就诊,初诊为小脑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显示位于小脑上部的AVM。诊断性血管造影显示为由左侧小脑上动脉(SCA)供血、单支引流静脉引流、经小脑中央前静脉引流至Galen静脉的位于小脑上方的微小AVM(图2a-c)。患者选择首先行病灶的超选栓塞,并根据栓塞结果考虑后续是否行手术切除。首先将65 cm的5FArrowflex长鞘置入左侧椎动脉,随后将115 cm的5F Sofia导管前行至基底动脉远端。将Scepter Mini球囊超选进左侧SCA内并进行超选造影(图2c)。Scepter Mini球囊进一步向SCA远端推进,充盈球囊、注射造影剂后发现球囊正好位于AVM水平,并且该血管通过后续分支还为少量正常的小脑皮层供血(图2d)。单次选择性注射0.4cc的Onyx-18,使其穿过整个AVM病灶及其单支引流静脉(图2e、f)。栓塞后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图2g、h)。患者在出血后第8天出院回家。


图2. (a,b)诊断性DSA显示微小的小脑AVM(黄圈),由左侧小脑上动脉(SCA)供血,单根引流静脉引流,引流静脉(红色)流入小脑中央前静脉和Galen静脉;(c, d)左侧SCA超选造影,蓝色箭头为导管最终位置,引流静脉用红色标出;(e)显示Onyx铸型完全进入静脉;(f)未减影下超选注射造影剂,显示Onyx铸型和SCA的通畅;(g,h)显示微小AVM完全消失。



研究结论

Scepter Mini是一种新型的双腔球囊,非常适合远端血管介入手术,可用于辅助液体栓塞剂的栓塞,技术成功率高。该球囊最大的好处是球囊膨胀时能立即、安全地阻止远端血管血流,有效栓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球囊反跳的早期识别。


关注血管内治疗

 通桥白驹球囊辅助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病例

 成窗相关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形态特征、手术技术和治疗结果

☞ 血管内治疗效果随血栓通透性的增加而降低


微信图片_20210910095137.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