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5日发布 | 5025阅读

​神外历史上的今天|致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外科医生

李艺玮

达人收藏

1841年8月25日,180年前的今天,瑞士外科医生、欧洲外科学的杰出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诞生。1909年,科赫尔因为对甲状腺的治疗、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值得一提的是,他发表的关于甲状腺的新观点最初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过作为外科医生,科赫尔用大量成功治疗甲状腺的事实赢得了尊重和荣誉。据记载,仅1901年,科赫尔就做了2000次甲状腺手术。事实上,科赫尔还引入和推广了无菌外科手术和外科科学方法——尤其是“外科手术需要无菌、止血和完善的手术准备”的概念,不仅极大提升了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促使了外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而且标志着医学中教条主义、自然哲学和思辩时代的结束,科赫尔也因此成为外科学领域当之无愧的先驱。当然,科赫尔对外科学的贡献也涵盖了神经外科的诸多方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1858年



科赫尔出生于瑞士首都伯尔尼,他的聪颖在初中和高中就有所显露,在校期间,他常常是成绩榜上的魁首,同时还对许多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1858年,科赫尔考入瑞士首屈一指的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 Of Bern),并决定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1865年



1865年,科赫尔在伯尔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跟随他的老师前往苏黎世大学医院,那时,被誉为现代腹部外科之父的西奥多·比罗斯(Theodore Billroth)正是这家医院的院长。在19世纪,人们往往将外科手术与巨大的痛苦以及死亡风险联系起来,外科学也因此在医学界长期处于不被看好的尴尬境地,外科手术也只是被浅薄地视为一种“手艺”。而在苏黎世大学医院参观期间,比罗斯在外科手术中的独到见解和渊博学识令科赫尔燃起了对外科的极大热忱。在苏黎世大学医院之后,科赫尔开始了一段穿越欧洲的旅程,并积极地拜访了当时最著名的几位外科医生。科赫尔不仅学习到许多前沿的外科手术技术,还得到了几位当时顶尖的外科医生的指导。这次旅行为科赫尔指明了研究方向,更为外科学的发扬光大留下了火种。

1871年



1871年,30岁的科赫尔已经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医生,母校伯尔尼大学邀请他前往任教,科赫尔欣然应允,谁也想不到,这是他日后辉煌的职业生涯中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担任大学教授的45年里,科赫尔提出并监督了著名的伯尔尼大学医院的重建,发表了249篇学术文章和书籍,培育了无数医生,治疗了数千名患者。但这些数不胜数的贡献比起他在应用外科、神经外科、甲状腺外科和内分泌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来讲仍微不足道。科赫尔在伯尔尼大学任教期间,外科领域在他的普及和引领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科赫尔为20世纪初的外科领域开辟了新的时代。




自1871年开始任教后,科赫尔长期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头部软组织创伤、颅骨骨折(包括颅底骨折)、颅缝分离和粉碎性骨折等颅脑外伤的临床体征和处理方法,推动了瑞士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发展。1881年,科赫尔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医学大会,这次大会集结了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著名外科医生威廉·威廉姆斯·基恩(William W. Keen,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让神经外科手术走上坦途的威廉·威廉姆斯·基恩)和现代脑外科创始人维克多·霍斯利(Victor Horsley,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第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诞辰)等在内的众多举世瞩目的欧洲医学界名家,共同建立了关于人类脑功能和组织的共识。大会后,德国神经解剖学家、生理学家、大脑心理功能定位研究的先驱弗朗茨·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f Gall,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高深莫测的“颅相学”和脑功能区定位研究的起点)所开启的颅相学理论时代就此落幕,而神经学开始攀向新的高峰。


1892年,科赫尔出版了著作《Chirurische Operationslehre》(外科教科书),其中详细描述了头部软组织的手术、脑回与颅骨的关系、钻孔手术以及颅内手术,并强调了大脑中不同的解剖学关系对人类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重要性。科赫尔还在书中描述了椎板切除术技术,并提出椎板切除术是治疗脊柱创伤的一种选择。



除了在手术技术方面的创新外,科赫尔还萌发了通过微小的钻孔将标记点投射到大脑皮层以确定大脑皮层区域的颅骨测量方法,并与同事们在霍斯利的插图和深入的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颅骨测量仪,这个发明为后来的神经外科导航带来了启发。这个测量装置由两个弹力束和一条弹力带组成,可放置于颅骨的额枕区以固定头部。颅骨测量仪的点和线之间具有固定的关系和角度,可精准确定包括运动皮质、枕上回、角回、枕骨周围裂、侧裂区在内的大脑皮质区域。这种颅骨测量仪使他们能够对患者大脑进行定位,以便安全进入脑室。




1899年4月5日,在柏林举行的第28届德国外科学会会议上,科赫尔介绍了他对癫痫的外科治疗经验。他报告了他接诊的约175例患者的病例,强调了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检查的重要性。科赫尔提出,至少需要5年的随访才能确定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此外,他提出皮质切除术、脑肿瘤切除术以及脑脓肿和囊肿的引流和切除可作为癫痫手术治疗的方法
 
在报告中,科赫尔提到,局部或全身性颅内压(ICP)升高可能是癫痫发生的原因。根据这一假设,他得出结论,通过硬脑膜去骨瓣减压或皮下引流脑脊液(CSF)的手术减压有可能治愈这些患者的癫痫,并提倡在治疗中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癫痫患者升高的颅内压
 
1901年,科赫尔总结了他关于脑灌注、颅内压急性升高、脑压迫等脑部疾病的神经外科干预措施,并阐述了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理论、经验和知识。科赫尔的理论再次证明了他在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特别是在大脑循环方面的广博知识。除了对颅内压原理的思考外,科赫尔还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强调了ICP升高的症状学。他详细介绍了颅内压升高早期通过脑室穿刺和去骨瓣减压术等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并列举出了治疗的适应症与相关技术。科赫尔对颅内压升高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并为神经学和神经外科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回顾科赫尔在外科领域的职业生涯,他在神经外科方面的研究涵盖了脑震荡、神经外科和颅内压,还研究了癫痫、脊柱和颅骨创伤的外科治疗,并启发了现代神经外科之父哈维·库欣(Harvey Cushing,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现代神经外科之父”的诞辰),为库欣之后发现血压和颅内压之间联系的库欣反射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科赫尔也前瞻性地认识到了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在1868年的一份医院报告中,他将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降低直接归功于李斯特的石炭酸消毒技术(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今天,你洗手了吗?)。在他成为主任后,他要求所有医生严格遵守杀菌方法。在医疗条件仍然落后的19世纪,由于科赫尔的努力,外科手术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他所经手的5000多例甲状腺手术的死亡率甚至低于1%。


从1901年到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均是颁发给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科学家,还从未有临床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获得这一奖项,而科赫尔以精湛的技术和涵盖面广泛的手术经验荣获19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外科医生。科赫尔以黑马之姿获得诺贝尔奖的辉煌,打破了人们对外科手术的偏见,为外科学这一“使用手的医术”挣得了无可比拟的荣耀。



科赫尔曾任伯恩斯学会和瑞士医师协会的主席,并于1913年与他人共同创立了瑞士外科学会,同时成为该学会的首任主席。在科赫尔的一生中,他著作等身,指导了130多名博士生,并在1878年和1903年担任伯尔尼大学的校长,可谓桃李遍天下。1917年7月27日,科赫尔因病逝世,享年76岁。科赫尔在外科学领域的诸多开山劈岭的研究,为后世的外科手术发展燃起了永不熄灭的熊熊火焰。


下面,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从脑医汇平台海量内容中,遴选若干颅内压相关的文章或课程,以飨各位神外同道。


颅内压相关的文章或课程

01

脑室外引流术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 The Neurosurgical Atlas全文翻译

02

颅内压处理阈值丨第四版《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官方中文版连载

03

神经生理系列 ICP二百年


TIP!

在【脑医汇】APP搜索“颅内压”或“ICP”,获取更多内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