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发布 | 8230阅读

北京协和医院对中国神经外科起步的重要贡献

郭晓鹏

北京协和医院

郭毅

北京协和医院

幸兵

北京协和医院

马文斌

北京协和医院

达人收藏
本篇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郭晓鹏供稿、马文斌/郭毅审稿

收集和整理神经外科的历史是一件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工作,也是一件极具意义的工作。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同仁们希望把中国神经外科和协和神经外科的早期历史客观地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年轻神经外科人了解历史,以史明鉴,踔厉奋发。


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于1921年,今年9月即将迎来他的百年华诞。在此建院百年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同仁们(郭晓鹏、郭毅、幸兵、马文斌等)对中国神经外科和协和神经外科的早期发展历史进行了大量的病历考证、年鉴搜集及文献回顾,撰写了历史性综述文章并发表在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The Initial Stage of Neurosurgery in China: Contributions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World Neurosurgery. 2021; 149: 32-37. doi: 10.1016/j.wneu.2020.12.122)


按照文献记载,中国神经外科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快速发展。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神经外科才正式从大外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最早的神经外科科室主要建立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中。在赵以成、王忠诚、冯传宜等神经外科巨匠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神经外科在过去7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52年,天津医学院附属总医院,赵以成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独立的神经外科


实际上,早在太平洋战争(1941~1945)爆发前,北京协和医院就已进行了大量的神经外科工作,包括开颅及脊髓脊柱手术、神经病理、病例总结、床旁教学、脑科学研究等,这些工作为我国近70年来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而不可替代的基础。


北京协和医院被誉为是“东方的约翰霍普金斯”,是中国最早全面践行西方医学的医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史,尤其是起始阶段。然而,关于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前二十年(1921~1940)的历史资料极少,主要是由于纸质病历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毁损。幸运的是,中华医学会保存了珍贵的馆藏期刊,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先进的病历保存系统,且美国多所大学图书馆保存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年鉴,使得我们可以依据以上材料获得大量关于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早期证据。


01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早期探索:1921~1930年


1906年,英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协和医学堂,这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1914年,美国出资创办了中华医学会,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运营部门,提出了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方案,并把该医学院的发展目标设定为建成与世界一流医学院校可以媲美的中国医学院。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东单正式建成;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成并向公众开放。自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以来,西方现代医学开始为中国人接受。


北京协和医院奠基仪式及1921年开院仪式


北京协和医院在建院后第一年内,共接待了各类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66例,这些患者中有9例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1923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从大内科中分离出来,并由Andrew H. Woods教授担任科主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神经外科医生、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病理学家和神经内科医生开始为高年级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讲授典型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疾病,详细记录这些患者的神经查体结果,以供进行后续的规范化教育教学。教授们也在床旁示范最新的神经外科临床操作,并为医学生和住院医师创造了足够机会来练习腰椎穿刺技术。同时,鉴于不同亚专科之间的学术联系日益加强,北京协和医院组建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多学科研究团队

一例脊髓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系统查体记录(A, B);一例因头部外伤导致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步态(C)


02

关颂韬和赵以成带领中国神经外科走上快车道:1931~1940年


关颂韬师从美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Charles H. Frazier教授,1931年回国后就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助理教授,专攻方向为神经外科。关颂韬是中国第一位接受过国外系统医学培训的神经外科医师虽然当时神经外科并没有正式与外科分开,但关颂韬带领着几位对神经外科感兴趣的住院医师(其中一位是赵以成),努力钻研和探索正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神经外科事业。

关颂韬

赵以成


1931~1940年,关颂韬带领赵以成等共开展了1270余例神经外科手术。手术对象包括了多种类型的神经外科疾病:脑外伤、脊柱脊髓损伤、脑积水、脑转移瘤、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小儿脑肿瘤、脊髓肿瘤、三叉神经痛和周围神经病变。

在这十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小组开始规范化开展神经外科专科技术及手术操作培训、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招募国内有志于神经外科事业的医生来院进修。此外,脑室造影等新技术方法在此期间也被引入到了临床诊疗中,大大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


03

神经外科的亚专业探索:太平洋战争前的协和经验


太平洋战争前的二十年中,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病种齐全,包括了:脊髓和外周神经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成人脑肿瘤、神经创伤和小儿脑肿瘤等。以上探索是中国神经外科在20世纪50年代后亚专业分工的初期原型。


04


4.1

脊髓和外周神经疾病

1922年,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有记载的脊髓肿瘤切除手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了更多针对脊髓和外周神经的手术,包括脊柱损伤椎板切除术、多种类型脊髓肿瘤切除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除术、神经修复术、周围神经瘤切除术和尺神经移植术等。1921~1930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共开展了27次脊髓手术和126次外周神经手术。在随后十年中(1931~1940年期间),关颂韬及团队共完成了142例脊髓手术和735例外周神经手术,总数量是前十年的5倍。


我国第一例有记载的脊髓肿瘤切除手术

4.2

功能神经外科疾病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是北京协和医院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起步做出的最大贡献。1931年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口服镇痛和Gasserian神经节切除术。关颂韬自美国留学归来后,推崇Frazier教授主张的神经节感觉根离断术作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式。1932年,关颂韬发表了中国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及大神经外科领域的第一篇文章《Trigeminal neuralgia: I.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in Med J. 1932; 46: 260-276》,这篇文章被认为是中国神经外科正式开始的标志。在第二个十年里,关颂韬和团队共完成了102例三叉神经痛开颅手术、85例酒精注射和13例奴佛卡因注射。


关颂韬回国后完成的第一例三叉神经痛手术(Frazier术式)

4.3

脑肿瘤

北京协和医院在1921年就开展了两例脑肿瘤的开颅手术,第二年完成了一例颈部肉瘤脑转移瘤的切除术,次年又切除了一例视神经胶质瘤及一例额叶胶质瘤。随着对脑解剖学理解的深入、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和神经病理科合作的加深,神经外科医生逐渐意识到脑肿瘤手术中保护主要神经功能区的必要性。1938年,关颂韬团队发表了我国第一篇关于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经验的文章。 


左侧顶枕叶功能区占位病变手术示意图(摘自Chin Med J. 1938; 54: 491-516)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中心是中国垂体疾病注册中心和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的创办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垂体腺瘤的MDT规范化诊疗使协和垂体中心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22年,De Schweinitz教授访问北京协和医院时曾做出题为“垂体疾病眼部症状的演变”的重要演讲。同年,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断了我国首例有病历记载的垂体腺瘤患者。1938年,关颂韬团队完成了国内首例有病历记载的垂体腺瘤开颅手术

4.4

神经创伤

北京协和医院建院第一年就完成了4例脑外伤开颅手术。1922年至1936年的十五年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颅骨骨折患者143例,其中枪伤61例。关颂韬和赵以成总结了神经创伤的治疗策略和原则,描述了伴随病症的特点和治疗心得,如意识障碍、颅高压、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为我国神经创伤亚专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4.5

小儿神经系统肿瘤

1921~1940年间,北京协和医院接诊并为23例患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小儿患者进行手术。根据这些患者的诊疗经验发现,小儿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明显区别于成人的特征。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发生于小脑或神经系统中线部位,且多表现为恶性行为。虽然同期小儿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数量与成人相比过于稀少,但这些珍贵的病历资料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操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05

战前20年北京协和医院对中国神经外科战后发展的主要贡献总结


太平洋战争和国内战争在20世纪40年代对正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神经外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临床及基础设施的广泛破坏。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在战前20年内(1921~19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国神经外科在和平时期(1950年后)的飞速发展做出的最重要的两项贡献包括:1. 培养出了两位神经外科领军人物——关颂韬和赵以成,提供了重要人才储备;2. 为神经外科亚专业的分工做出了重要的前期探索。

总结

中国现代神经外科的历史始于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北京协和医院早期开展的神经外科手术、神经系统疾病教育教学、神经外科医师培训、神经科学的科研探索等工作,极好地反映了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初期的现状,这为战后和平时期我国神经外科及其亚专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马文斌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促会脑神经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脑转移瘤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第三任组长

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