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可直接看讲解视频


定义
1. 指电离辐射后出现的脑部损伤
2. 可以发生在电离辐射后的任何时间,以照射结束后6~47个月最为常见。

病生
血管损伤理论
1. 分割剂量>8Gy时
2. 辐射激活酸性鞘磷脂酶,引起神经酰胺增加,导致内皮细胞凋亡
3. 氧自由基增加,形成促炎环境
4. 最终导致小血管狭窄和纤维素样坏死,造成细胞缺血和死亡
胶质细胞理论
1. 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损伤,导致白质脱髓鞘、坏死
2. HIF-1α、VEGF释放,形成渗漏的新生血管

分型
急性型
1. 放疗过程中或照射后数天至1月
2. 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
3. 严重者迅速进展为意识障碍
早迟发反应型
1. 照射后1-6个月
2. 嗜睡、恶心、呕吐、易怒、记忆力减退
3. 一过性疲劳感、局部神经症状恶化
晚迟发反应型
1. 照射结束6个月后
2. 影像学可分为:无病灶期、水肿期、坏死期、囊变期
无病灶期:有症状,无影像学表现
水肿期:白质水肿
坏死期:局部坏死、出血、渗血,增强强化
囊变期:MRI边界清晰并囊性变

诊断
1. 无金标准,病变活检有采样误差,影像学诊断不确定性15%
2. 放疗后任意时间点的局灶性强化
3. 照射野内,生物等效剂量(BED)>7410 cGy,据原肿瘤一定距离的局灶性强化
4. 肥皂泡、瑞士奶酪样结节性强化
5. 增强呈贝壳边外观
6. 白质病变大于灰质病变
7. 侧脑室周围T2白质高信号

高级脑肿瘤成像
PWI
rCBV>2.1 诊断复发性肿瘤有90%灵敏度和80%特异度
rCBV<0.71 诊断坏死有91.7%灵敏度和100%特异度
MRS
复发性肿瘤中 Cho/NAA 和 Cho/Cr 的比值更高

液体活检
根据HLA-DR与VNN2+在CD14+单核细胞上的表达比值,鉴别放射性坏死和胶质母细胞瘤复发

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甲强龙 0.5-1g/d ✖ 3d 逐渐减量至停药
甲强龙 80mg/d ✖ 4d 逐渐减量至口服维持剂量
贝伐珠单抗
5mg/kg 2周1次,4个疗程
7.5mg/kg 2-4个疗程
注意:不适用于出血、囊性变病灶,动脉栓塞和高出血风险慎用
高压氧
通过增加氧浓度,刺激血管生成,恢复坏死组织血供
RCT进行中
激光间质热疗(LITT)
创伤小,适用于深部病变
可减少住院时间和疼痛

手术指征
病灶进展快速、药物治疗效果差
占位效应明显、颅高压症状、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作者:南总神外 战俣飞
编辑:Alan
图片:源自网络
详情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