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taire™支架以优异的取栓性能而闻名,但由于其可完全回收、简单易上手、金属覆盖率偏低,且卷曲设计顺应性很好,很适合应用在变径血管处。近期,我中心一例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使用了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临床效果还不错。
——曾文胜,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外科
病情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朱某某,男,50岁。
病史简介
因“被发现意识不清4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8年,已自行停用降压药5年余。
入院查体:血压控制正常范围,浅昏迷镇静状,GCS=E1VTM3,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mm,对光反射迟钝。疼痛刺激右侧肢体不能运动,左侧肢体能够能够屈曲。
术前影像学检查
术前头部CT: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内血肿。
术前DSA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7.4×4.4mm,形态不规则,子囊破裂)。
术前思考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一般首选开颅夹闭术,但患者脑组织肿胀不明显,且患者意识状态呈嗜睡状。动脉瘤带子囊、形态不规则,瘤上发出重要的分支血管。开颅夹闭术就要保护重要的分枝血管、又要完全夹闭动脉瘤会比较困难。但介入手术同样也有难度,挑战在于可能脑组织水肿加重还需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家属拒绝进行开颅夹闭术、要求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并愿意承担风险。故尊重家属意见。
手术预案
治疗过程
由于破裂出血的主要是动脉瘤子囊,故首先填塞子囊。微导管精准到位有一定难度,需要塑形好,一步到位。
用一枚Axium™ Prime ES 2mm×4cm弹簧圈栓塞子囊,基本不显影,不需要继续致密填塞。因为一是增加风险,二是增加费用,所以只要动脉瘤主体致密填塞就可以。
释放一根Solitaire™ AB 4-20支架,且在下干血管预置一根微导丝备用。在支架辅助下进行栓塞,顺利填入成篮圈Axium™ QC 5mm×15cm、填塞圈Axium™ Prime ES 3mm×8cm、填塞圈Axium™ Prime ES 3mm×6cm、收尾圈Axium™ Prime ES 2mm×8cm。
造影可见动脉瘤栓塞致密(Raymond I级),上下干动脉血流通畅,故不再释放第二枚支架、撤回下干预置的微导丝。
术后处理
术后双抗治疗,因患者要求未进行有创的颅内压监测。而采用无创方法:动态CT监测和腰穿监测。
术后第一天患者神志好转,从昏迷转为模糊。但是言语较差,右侧肢体运动不能。术后第17天CT显示脑组织肿胀减轻、环池鞍上池显示清晰。转康复治疗。术后第22天患者基本能够下地行走,言语基本正常。
手术体会
技术要点
01
Solitaire™ AB支架:可完全释放和回收,卷曲设计更适合变径血管处,细血管内卷曲多、粗血管内卷曲少,贴壁充分。重叠部分的网孔变小、更好支撑小弹簧圈收尾。径向支撑力强,便于瘤颈部致密栓塞。此动脉瘤有双上干,利用Solitaire™ AB支架特点可以很好的保护双上干而不必在双上干内置入双支架。
02
Axium™ Prime ES弹簧圈的圈体极柔软,能够降低瘤壁压力,减少术中再次破裂的风险,提高破裂动脉瘤的栓塞安全性。此动脉瘤子囊内填塞圈未见动脉瘤破裂就是利用此弹簧圈特点。灵活的解脱区设计也减少了填塞中的“踢管现象”。同时ES圈又具有极强的寻空能力,填塞更致密,提高了栓塞有效性。
术者简介
曾文胜
东莞东华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擅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的诊治,专长为神经介入、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每年独立完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100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