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Wang Y等学者分析了应用磁共振成像纵向监测颅内动脉瘤体积的有效性,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21年6月的《AJNR Am J Neuroradiol》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iu X,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1; doi:10.3174/ajnr.A7190】
研究背景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患病率约为3%-5%,其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致死、致残率很高的急危重症。目前对于UIAs的治疗原则尚未统一,UIAs破裂风险预测是临床管理的关键。多项系列研究表明动脉瘤的直径、生长速度、出血史和临床症状与UIAs的破裂明显相关,其中动脉瘤的直径是评价UIAs破裂的重要指标,但也存在动脉瘤不规则和几何形状复杂等特殊情况。虽然已经开发了各种用于动脉瘤体积计算的方法,但通过体积指标评估UIAs生长轨迹的研究较少。传统的血管造影由于其侵袭性不适用于连续性UIAs监测,增强MRA(CE-MRA)是一种微创的、能提供动脉瘤体积数据的成像方法,可用于连续的动脉瘤体积测量。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Wang Y等学者分析了应用磁共振成像纵向监测颅内动脉瘤体积的有效性,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21年6月的《AJNR Am J Neuroradiol》杂志上。
研究方式
该研究前瞻性分析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2001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受连续磁共振(MR)监测的UIAs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至少2次MR随访。对每个动脉瘤的3D空间中的所有序列和信号强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确定所有时间点的动脉瘤体积(通过两次阈值迭代)。具体的动脉瘤体积的测量方法见图1。研究者建立了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以估计测量的方差系数(CV),并确定预测变量。动脉瘤生长定义为体积增加超过测量CV的2倍,突然生长定义为超过CV的4倍。
图1. 动脉瘤体积测量流程图。过程如下:首先对原始影像进行阈值分割,挑选出UIAs所在部位进行图像配准,并设置参考动脉,如果参考动脉的体积差<2%,则记录数据,否则再次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割,直至合格。
研究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95例,共112处动脉瘤,MR测量随访共616次。112个动脉瘤的平均最大直径为6.1mm,平均随访时间为4.0年,详细信息见表1。动脉瘤体积的CV为5.5%,生长率取决于动脉瘤的位置:大脑前动脉(ACA),每年4.52%;椎动脉(VA),每年2.46%;大脑中动脉(MCA),每年2.74%;基底动脉(BA),每年2.36%;颈内动脉(ICA),每年1.14%(见表2)。112个动脉瘤中有36个(32%)在随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生长,36个明显生长的动脉瘤中有11个(31%)表现为突然生长。
表1. 患者的基本信息。
表2. 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生长速度。
ACA:大脑前动脉;VA:椎动脉;MCA:大脑中动脉;BA:基底动脉;ICA:颈内动脉。
研究结论
通过CE-MRA对UIAs体积测量是监测动脉瘤生长的可靠指标,不同位置的动脉瘤生长速度不同。与以前的线性指标相比,本文提出的动脉瘤体积测量方法为纵向随访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接受的CV参数。大约四分之一的UIAs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明显增长,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UIAs呈现出突然生长。
☞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