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7日发布 | 1621阅读
​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癫痫研究的千里之始

李艺玮




1906年7月27日,115年前的今天,著名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化学家赫伯特·亨利·贾斯珀(Herbert Henri Jasper)出生。这位有着独到学术眼光的伟大学者,率先使用脑电图(EEG)进行大脑神经电活动的研究,利用单个脑细胞的微电极记录,将脑电图技术与微量化学分析相结合,深入探索了大脑意识的产生、皮层与皮层下的活动以及癫痫的异常放电机制,推动了脑电图在癫痫的检查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为癫痫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无人可及的贡献。在二十多年间,赫伯特与颅脑外科先驱怀尔德·彭菲尔德(Wilder Penfield)阐明了癫痫的机制,加深了世界神经学领域对人脑功能解剖学的理解,为人们后来剖析脑干和丘脑网状结构对意识的影响以及与癫痫发作机制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赫伯特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拉格兰德,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牧师,在数学和哲学领域都颇有造诣。赫伯特深受父亲影响,既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又对新知识的探索抱有极大的热忱。他辗转学习于六所不同的大学,在本科期间热衷于哲学,随后又主修了心理学,并于1931年从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前,当赫伯特还在俄勒冈州塞勒姆的威拉米特大学(Willamette University)的学习期间,他曾到州立精神病院实习工作,并积极跟随其他医生面见患者并参与会诊。他注意到,这些病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怪异而扭曲,并且他们几乎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和监护,只有不见天日的监控。赫伯特为这些病人的遭遇深感震撼和痛心,同时,他对大脑在人们意识中的影响和作用有了新的想法。赫伯特曾这样评价这一段经历:“什么样的大脑功能障碍会导致如此悲惨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混乱,这是一个困扰了我一生的问题。”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在赫伯特对人类大脑的好奇日益浓重时,脑科学领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Erlanger和Gasser对神经动作电位的研究、Berger对脑电图的发现以及Dale和Loewi对突触化学性质的发现,无不振奋着这位跃跃欲试的年轻人。这些有着巨大吸引力的研究成果,促使赫伯特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大脑研究。有趣的是,他的父亲面对这位未来大放异彩的神经学家的选择时十分难过,在他眼里,这个叛逆的孩子既不想从医,也不想当大学教授,他似乎只是空有头脑,完美地避开了当时最有前途的职业选择。谁也想不到,兜兜转转,赫伯特最终鱼与熊掌兼得,不仅成为了著名大学的神经学教授,更对神经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脑电图之父汉斯·伯杰(Hans Berger)研发出脑电图(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神经外科领域的物换星移》)之后不久,赫伯特就将之视为大脑研究的突破口。不同于多数人将当时仍饱受争议的脑电图视为一种“诊断和测试”的手段,赫伯特从一开始就将脑电图应用于研究大脑的功能,让脑电图真正地有了用武之地。



从1932年到1938年,赫伯特在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的布朗大学工作,并专门建立了一个脑电图实验室。1935年,他与伦纳德·卡迈克尔一起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第一篇关于人类脑电图的论文,他们在文中阐述并证实了汉斯·伯杰(Hans Berger)在脑电图中的发现,并提出脑电图图像中α波的幅度常会“自发”波动,而这些波在出现视觉刺激后则会减少。“在我们研究过的一两个病理病例中,观察到曾出现过低至每秒2-3次的α波频率。”他们谨慎地预测:“这本笔记中描述的脑电图图像很可能对心理学和临床神经学有重要意义,甚至有可能这种技术提供的有关大脑活动的信息,其意义可以与心电图仪提供的有关心脏功能的信息相媲美。”几个月后,波士顿的吉布斯、戴维斯、福布斯和伦诺克斯等小组报告了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贾斯珀和他的团队迅速用他们的最新脑电图仪器证实了这些发现。
 
1937年,赫伯特与一生的研究伙伴怀尔德·彭菲尔德(Wilder Penfield)偶然相遇。当时,彭菲尔德应邀到布朗大学心理学系做研讨会。彭菲尔德描述了他在治疗局灶性癫痫的手术中通过电刺激来绘制有意识患者大脑皮层的结果,他创造性地使用卡哈尔和霍尔特加的组织学技术研究了脑瘢痕对大脑的影响,以此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布朗大学的研讨会结束后,彭菲尔德被邀请参观赫伯特的脑电图实验室,一开始还抱有怀疑态度的他,在参观了赫伯特的独特研究后便被深深吸引,并坚定的加入了脑电图在癫痫中的研究,赫伯特写道:“我与怀尔德·彭菲尔德和他的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我有幸与他出色热情的员工以及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和学生一起工作,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和最有成效的27年。” 



赫伯特在彭菲尔德的多学科研究所蓬勃发展,将自己的脑电图研究与癫痫治疗全面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诸多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1954年,在25年来卓有成效的共同工作下,彭菲尔德与赫伯特总结了他们在外科治疗癫痫方面的丰富经验,最终在出版了他们的代表作《癫痫与人脑的功能解剖学》(Epilepsy and the Functional Anatomy of the Human Brain)。这本著作涵盖了丘脑-皮质连接、板层内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所有研究成果,旨在为人们解开癫痫发作的神经机制。书中总结了他们在数百例癫痫外科病例中的研究经验,详细深入地描写了人类大脑与癫痫相关的功能解剖以及发病机制,为之后的癫痫诊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也成为该领域普及最广泛的研究材料。正如彭菲尔德常说的那样,“癫痫是我们的导师”。



赫伯特因其几十年来在促进国际层面的脑科学方面所发挥的巨大贡献而闻名于世。他是国际脑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Brain Research Organization)和神经科学学会(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的创始人之一,并被选入加拿大医学名人堂。《神经科学史》(History of Neuroscience)刊登了他的传记,并高度评价了他漫长而富有成果的科学生涯:“赫伯特·亨利·贾斯珀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大脑与思维和行为的关系研究


1999年3月11日,赫伯特死于冠状动脉血栓,享年92岁。在他去世的三年前,他曾写道:“创建一个能够让基础科学家与临床医生和放射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化学、神经解剖学、神经心理学还有脑电图和神经生理学的实验室密切合作的多学科神经科学研究所是彭菲尔德的梦想,在这个研究所里,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融为一体。我很高兴参与了这个梦想的实现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跨学科的梦想,更是一个国际梦想。”



下面,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从脑医汇平台海量内容中,遴选若干脑电图癫痫相关的文章和视频,以飨各位神外同道。


脑电图和癫痫相关的文章和视频

01

【宣武夜校】脑电图的基础与临床

02

第五届全国临床脑电图实用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班

03

一文读懂:癫痫分类及表现

04

热门专题名家说:难治性癫痫诊疗策略与技巧


TIP!

在【脑医汇】APP搜索“脑电图”“EEG”“癫痫”,获取更多内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