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入院后腰穿脑脊液:压力 200mmH2O,白细胞 68*10^6/L;脑脊液生化示氯 112 mmol/L,脑脊液蛋白 1309 mg/L,葡萄糖 3.2 mmol/L。
影像资料
2013-6-14
△颅脑CT平扫+增强:右侧眶尖、蝶鞍区骨质破坏,呈等密度软组织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右侧海绵窦未显影,提示已被邻近病变侵蚀。
2013-6-15
△颅脑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右侧眶尖、鞍区和鞍上区异常组织信号影,T2呈等低混杂信号,T1呈等信号,增强T1扫描显示为不规则囊状强化;增强T1扫描还检测到一结节样高信号(红箭),非增强T1上呈血液流空效应(红箭),提示为血管结构(最后证实是动脉瘤)。
△颅脑3D-TOF-MRA: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红箭),床突上段局部严重狭窄(橙箭),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显影较左侧稀疏,左侧大脑前动脉未见显影。
2013-6-22
△颅脑CT平扫:右侧半球大范围脑梗死,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向左侧移位,左侧胼胝体和尾状核头部低密度梗死。
简评
1、遗憾的是,此患者未能获得病理确诊。根据发热、脑脊液和影像检查结果,右侧眶尖和蝶鞍区病变诊断为“感染”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之所以考虑真菌感染可能性大,是基于以下因素:病程长,逐渐进展(细菌感染一般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抗细菌药物治疗无效;病变部位有明显骨质破坏,这是真菌感染比较有特点的表现。
2、本病例的血管影像学结果表明,局部脑动脉遭感染性炎症侵袭时,可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血管异常,并可发生在同一个体,即:管壁炎性增生引起管腔狭窄,以及管壁被侵蚀而形成假性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