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2日发布 | 1465阅读
功能神外-顽固性癫痫
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一例(功能神经外科系列八)——浙二神外周刊(第308期)

蒋鸿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总院)

朱君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浙二神外周刊”每周病例回顾,提出最优化的临床治疗分析和随访指导意见。专业讨论意见仅代表浙二神经外科团队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同道斧正!每期讨论病例资料及整理均为“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二神经外科”授权官方合作新媒体《神外资讯》发布,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提示

“浙二神外周刊”不定期接收外院投稿,审核后发表。欢迎各专业同道联系我们,分享精彩病例、研究热点或前沿资讯。投稿请联系:shishi74@163.com


前言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成立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还比较年轻,但发展很快。在难治性癫痫的诊治、帕金森氏病的精准治疗方面和神经内科、神经影像、核医学等学科合作,起点高,研究深,成效好。癫痫中心主任是学校从事癫痫基础研究的国内大咖,使得癫痫基础和临床研究能更好地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成果,和学校工科团队合作的脑机接口癫痫诊治临床转化前沿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功能神经外科由朱君明主任牵头负责。自301期开始系列报道科室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组的相关病例,与同道共享。


病史简介


患儿,男性,5岁7月,因“发作性肢体抽搐4年余”入院。

患儿11月龄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突然大叫一声,随后双眼直视、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发作时意识不清,不伴有头痛头晕及口吐白沫症状,发作持续约10余秒后好转。就诊当地医院后考虑癫痫,予以妥泰、德巴金治疗,半年内未再发作。

后患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由每周1次增多至每二天1次,来浙大二院就诊时使用拉莫三嗪50mgBID、德巴金6mlBID、氯巴占10mgBID三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但发作情况仍未得到缓解,发作频繁时每天发作4-5次。

患儿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予以规范化的癫痫术前评估,主要包括视频脑电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


视频脑电发作期脑电图显示双侧强直发作,电极定位Sz1-12P,症状为清醒或睡眠中发作,全身抖动一下,接着双侧姿势性强直,大多数发作表现为双上肢外展、上举,偶有左上肢上举、右上肢外展或右上肢上举、左上肢外展等,下肢伸展;有时身体左转,伴头左偏,眼睛向左看、眨眼,后闭眼不动,伴下嘴唇内缩。此外,发作期脑电还可见于右侧后头部放电,脑电形式为癫痫样放电抑制,右侧后头部快节律出现,后全导脑电压低,出现低幅快活动,波幅逐渐增高,后演变为α活动,继之又出现全导脑电压低,持续约20余秒。


视频脑电发作间期脑电图多种全面伴局灶性放电形式,包括右侧后头部(T6、P4、O2)的局灶性尖波;左侧后头部(T5、P3)的局灶性尖波;全面性棘波与多棘波;双侧额区的局灶性尖波等。


视频脑电结果节选见图1和图2:


图1. 发作期脑电提示双侧来源,电极定位Sz1-12P


图2. 发作间期脑电提示多种发作类型,包括全面性与局灶性发作


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双侧额叶、双侧前颞叶及颞叶内侧脑皮质轻度萎缩,脑室旁白质轻度软化,双侧颞角宽大(图3)。


图3. 术前头颅MRI评估提示双侧额叶、双侧前颞叶及颞叶内侧脑皮质轻度萎缩,脑室旁白质轻度软化,双侧颞角宽大 


经评估,该患儿考虑诊断为West综合征,目前癫痫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药物调整空间小,且癫痫发作复杂,伴有全面与局灶等多种发作形式,无法手术切除致痫灶,同时考虑患儿年龄等因素,拟行胼胝体切开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仰卧位,取冠状缝前1cm正中长“S”型切口,选择中线旁右侧4×3cm小骨瓣入路,沿纵裂签开右侧脑组织后,深度约5.5cm见胼胝体体部,纵向切开胼胝体体部,并向前延伸切开至胼胝体膝部,向后延伸切开至胼胝体压部,深部抵达透明隔间腔。


术后复查头颅CT进一步明确切除范围(图4)。


图4. 术后CT显示胼胝体切开范围满意,术区无明显出血,脑室状态良好


术后继续维持术前用药方案,术后2月门诊随访时,患儿癫痫发作频率较术前有所减少,目前为每1-3天发作1次,术后无明显发热、四肢活动异常、反应迟钝等并发症。


讨论


胼胝体切开术作为一种姑息性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无法通过局灶致痫灶切除手术获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同时也可用于继发全面性抽搐及儿童器质性脑病所致癫痫(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West综合征)等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1-3]。对本例患儿从其癫痫症状学、特征性脑电改变、MRI特点(颞角扩大及额颞皮质萎缩等)、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等综合评估后,我们认为其首先考虑West综合征,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符合胼胝体切开术的手术指征。虽然这种手术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癫痫放电,但可以通过阻断左右脑癫痫网络交互来缓解患儿的癫痫发作症状,因此,患儿仍能通过胼胝体切开术获益。

虽然胼胝体切开术这一手术方式本身创伤较小,自1940年其被发明至今,大量临床研究及实践也已证实多数患者对这一术式耐受良好,但其术后仍可能存有一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譬如偏瘫、失语、缄默、运动障碍、分离综合征(disconnection syndromes)等[2,4,5]。在胼胝体切开范围的选择方面,不同的神经外科中心会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中心(包括我们癫痫中心)会选择切开前缘至胼胝体膝部或膝下,切开后缘至胼胝体压部,整体切开长度达到胼胝体的前1/2至2/3,其可获得胼胝体切开术的姑息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也有中心认为切开胼胝体全程有利于提高术后癫痫控制效果[2,5]

在胼胝体切开手术方式的选择上,目前主要有两种——传统开颅与内镜。其中,传统开颅手术通常选用仰卧位,头上倾10-20度,在冠状缝附近取垂直矢状缝的长“S”型切口或直切口,并在右侧中线旁开小骨瓣入路(图5)。


图5. 开颅胼胝体切开术手术入路及骨窗选择(节选自参考文献[6],仅作学术交流用)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微创外科理念的推进,内镜下胼胝体切开术成为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该方式通常选择冠状缝前旁开1.5cm小直切口入路(图6)。


图6. 内镜下胼胝体切开手术入路(节选自参考文献[6],仅作学术交流用)

在其疗效及预后方面,有荟萃分析研究[7]认为,胼胝体切开术后获得完全癫痫控制(complete seizure freedom)的比例在18.8%,而跌倒发作的控制率可达到55.3%;其中完全癫痫控制主要与婴儿阵挛症、MRI阴性、较短的癫痫病程(少于15年)等因素有关,跌倒发作的控制主要与胼胝体全程切开、特发性而非已知的癫痫病因等因素有关。在本例患儿中,我们选择了胼胝体前2/3切开这种大多数中心选用的手术方式,根据我们中心的临床经验,这种手术方式相对创伤可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术后复查及短期随访也进一步证实胼胝体切开术对于该例West综合征癫痫患儿在癫痫症状改善方面有一定的帮助,术后未见明显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A Rougier, B Claverie, J M Pedespan, et al. Callosotomy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 overall outcome. J Neurosurg Sci. 1997; 41(1): 51-7.
2. Aimen S Kasasbeh, Matthew D Smyth, Karen Steger-May, et al. Outcomes after anterior or complete corpus callosotomy in children. Neurosurgery. 2014; 74(1): 17-28.
3. Aparna Vaddiparti, Richard Huang, David Blihar, et al. The Evolution of Corpus Callosotomy for Epilepsy Management. World Neurosurg. 2021; 145: 455-61.
4. Taner Tanriverdi, André Olivier, Nicole Poulin, et al. Long-term seizure outcome after corpus callosotom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5 patients. J Neurosurg. 2009; 110(2): 332-42.
5. Laleh Jalilian, David D Limbrick, Karen Steger-May, et al. Complete versus anterior two-thirds corpus callosotomy in children: analysis of outcome. J Neurosurg Pediatr. 2010; 6(3): 257-66.
6. Matthew D Smyth, Ananth K Vellimana, Eishi Asano, et al. Corpus callosotomy-Open and endoscopic surgical techniques. Epilepsia. 2017; 58 Suppl 1: 73-9.
7. Alvin Y Chan, John D Rolston, Brian Lee, et al. Rates and predictors of seizure outcome after corpus callosotomy for drug-resistant epilepsy: a meta-analysis. J Neurosurg. 2018; 1-10.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蒋鸿杰主治医师整理,朱君明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