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简介
患儿,男性,5岁7月,因“发作性肢体抽搐4年余”入院。患儿11月龄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突然大叫一声,随后双眼直视、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发作时意识不清,不伴有头痛头晕及口吐白沫症状,发作持续约10余秒后好转。就诊当地医院后考虑癫痫,予以妥泰、德巴金治疗,半年内未再发作。后患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由每周1次增多至每二天1次,来浙大二院就诊时使用拉莫三嗪50mgBID、德巴金6mlBID、氯巴占10mgBID三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但发作情况仍未得到缓解,发作频繁时每天发作4-5次。患者入院后予以规范化的癫痫术前评估,主要包括视频脑电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
视频脑电发作期脑电图显示双侧强直发作,电极定位Sz1-12P,症状为清醒或睡眠中发作,全身抖动一下,接着双侧姿势性强直,大多数发作表现为双上肢外展、上举,偶有左上肢上举、右上肢外展或右上肢上举、左上肢外展等,下肢伸展;有时身体左转,伴头左偏,眼睛向左看、眨眼,后闭眼不动,伴下嘴唇内缩。此外,发作期脑电还可见于右侧后头部放电,脑电形式为癫痫样放电抑制,右侧后头部快节律出现,后全导脑电压低,出现低幅快活动,波幅逐渐增高,后演变为α活动,继之又出现全导脑电压低,持续约20余秒。
视频脑电发作间期脑电图多种全面伴局灶性放电形式,包括右侧后头部(T6、P4、O2)的局灶性尖波;左侧后头部(T5、P3)的局灶性尖波;全面性棘波与多棘波;双侧额区的局灶性尖波等。
视频脑电结果节选见图1和图2:
图1. 发作期脑电提示双侧来源,电极定位Sz1-12P
图2. 发作间期脑电提示多种发作类型,包括全面性与局灶性发作
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双侧额叶、双侧前颞叶及颞叶内侧脑皮质轻度萎缩,脑室旁白质轻度软化,双侧颞角宽大(图3)。
图3. 术前头颅MRI评估提示双侧额叶、双侧前颞叶及颞叶内侧脑皮质轻度萎缩,脑室旁白质轻度软化,双侧颞角宽大
经评估,该患儿考虑诊断为West综合征,目前癫痫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药物调整空间小,且癫痫发作复杂,伴有全面与局灶等多种发作形式,无法手术切除致痫灶,同时考虑患儿年龄等因素,拟行胼胝体切开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仰卧位,取冠状缝前1cm正中长“S”型切口,选择中线旁右侧4×3cm小骨瓣入路,沿纵裂签开右侧脑组织后,深度约5.5cm见胼胝体体部,纵向切开胼胝体体部,并向前延伸切开至胼胝体膝部,向后延伸切开至胼胝体压部,深部抵达透明隔间腔。
术后复查头颅CT进一步明确切除范围(图4)。
图4. 术后CT显示胼胝体切开范围满意,术区无明显出血,脑室状态良好
术后继续维持术前用药方案,术后2月门诊随访时,患儿癫痫发作频率较术前有所减少,目前为每1-3天发作1次,术后无明显发热、四肢活动异常、反应迟钝等并发症。
讨论
胼胝体切开术作为一种姑息性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无法通过局灶致痫灶切除手术获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同时也可用于继发全面性抽搐及儿童器质性脑病所致癫痫(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West综合征)等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1-3]。对本例患儿从其癫痫症状学、特征性脑电改变、MRI特点(颞角扩大及额颞皮质萎缩等)、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等综合评估后,我们认为其首先考虑West综合征,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符合胼胝体切开术的手术指征。虽然这种手术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癫痫放电,但可以通过阻断左右脑癫痫网络交互来缓解患儿的癫痫发作症状,因此,患儿仍能通过胼胝体切开术获益。虽然胼胝体切开术这一手术方式本身创伤较小,自1940年其被发明至今,大量临床研究及实践也已证实多数患者对这一术式耐受良好,但其术后仍可能存有一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譬如偏瘫、失语、缄默、运动障碍、分离综合征(disconnection syndromes)等[2,4,5]。在胼胝体切开范围的选择方面,不同的神经外科中心会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中心(包括我们癫痫中心)会选择切开前缘至胼胝体膝部或膝下,切开后缘至胼胝体压部,整体切开长度达到胼胝体的前1/2至2/3,其可获得胼胝体切开术的姑息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也有中心认为切开胼胝体全程有利于提高术后癫痫控制效果[2,5]。在胼胝体切开手术方式的选择上,目前主要有两种——传统开颅与内镜。其中,传统开颅手术通常选用仰卧位,头上倾10-20度,在冠状缝附近取垂直矢状缝的长“S”型切口或直切口,并在右侧中线旁开小骨瓣入路(图5)。图5. 开颅胼胝体切开术手术入路及骨窗选择(节选自参考文献[6],仅作学术交流用)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微创外科理念的推进,内镜下胼胝体切开术成为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该方式通常选择冠状缝前旁开1.5cm小直切口入路(图6)。图6. 内镜下胼胝体切开手术入路(节选自参考文献[6],仅作学术交流用)在其疗效及预后方面,有荟萃分析研究[7]认为,胼胝体切开术后获得完全癫痫控制(complete seizure freedom)的比例在18.8%,而跌倒发作的控制率可达到55.3%;其中完全癫痫控制主要与婴儿阵挛症、MRI阴性、较短的癫痫病程(少于15年)等因素有关,跌倒发作的控制主要与胼胝体全程切开、特发性而非已知的癫痫病因等因素有关。在本例患儿中,我们选择了胼胝体前2/3切开这种大多数中心选用的手术方式,根据我们中心的临床经验,这种手术方式相对创伤可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术后复查及短期随访也进一步证实胼胝体切开术对于该例West综合征癫痫患儿在癫痫症状改善方面有一定的帮助,术后未见明显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满意。1. A Rougier, B Claverie, J M Pedespan, et al. Callosotomy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 overall outcome. J Neurosurg Sci. 1997; 41(1): 51-7.2. Aimen S Kasasbeh, Matthew D Smyth, Karen Steger-May, et al. Outcomes after anterior or complete corpus callosotomy in children. Neurosurgery. 2014; 74(1): 17-28.3. Aparna Vaddiparti, Richard Huang, David Blihar, et al. The Evolution of Corpus Callosotomy for Epilepsy Management. World Neurosurg. 2021; 145: 455-61.4. Taner Tanriverdi, André Olivier, Nicole Poulin, et al. Long-term seizure outcome after corpus callosotom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5 patients. J Neurosurg. 2009; 110(2): 332-42.5. Laleh Jalilian, David D Limbrick, Karen Steger-May, et al. Complete versus anterior two-thirds corpus callosotomy in children: analysis of outcome. J Neurosurg Pediatr. 2010; 6(3): 257-66.6. Matthew D Smyth, Ananth K Vellimana, Eishi Asano, et al. Corpus callosotomy-Open and endoscopic surgical techniques. Epilepsia. 2017; 58 Suppl 1: 73-9.7. Alvin Y Chan, John D Rolston, Brian Lee, et al. Rates and predictors of seizure outcome after corpus callosotomy for drug-resistant epilepsy: a meta-analysis. J Neurosurg. 2018; 1-10.(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蒋鸿杰主治医师整理,朱君明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