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适应之道!
万物皆有周期,适应才是“王道”。所谓无为之道也是自然之道,是适应和尊重万事万物的规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我们不禁想,为什么中国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是一种历史必然,是一种适应的选择,是在一种历史环境与现实条件下的主动适应性选择。
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简单地说就是顺其自然。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
预适应,就是提前训练,促进生物体内对某种有害因素的耐受能力。预适应也是广泛存在的,比如在体育与学习中,通过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就是一种有效的预适应方式。
预适应的机制
预适应有其朴素的内在机制。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来自《孔子家语》。这说的是适应。
中国孟子在《孟子》中就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一点与印度的苦行僧修行方式异曲同工,苦行是指,制造各种痛苦而进行修行,包括长期饥饿,干渴,躺在钉床上,行走火焰中,忍耐酷暑严寒,目的是激发体内的“耐受力”。这里说的就是预适应。苦行僧的理念就是,反复进行预适应处理。人类的进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中国的老话“打是亲,骂是爱”,“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中国人常说“小病不断,大病不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里说的就是健康上的预适应。
预适应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非致命性损伤,调动机体的自身防御和修复机能,提高大脑及其他器官组织对缺血缺氧的预防和适应能力,使组织产生耐受性,来减少随后发生的致命性损伤造成的伤害。只是以前大多是被动的,其实我们可以主动地利用这一点,就是预适应训练与治疗方法。
预适应实质上是一种内源性物理疗法。它主要是调动内源性脑保护机制,通过内源性因子的调控,提高组织对缺血缺氧的防御能力,增加疾病防治能力,改善预后。形象的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如果您平常需要吃两碗饭才能吃饱,经过饥饿训练,使身体逐渐适应吃一碗饭就感觉不饿了。即使迫不得已饿上几天,也会比其他人更能耐受饥饿。
对于卒中,有哪些预适应方式?
人类对脑卒中的抗争有三个层面,包括预防、急救和康复层面。
面对卒中这个危害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我们必需从多角度来进行阻击。
1、对于卒中防役战,首先是人们逐渐发现脑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然后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做出相应的处理。比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减少体重,停止吸烟等。总而言之,就是减少对脑血管有害的各种因素。其实质也是一种预适应。
2、在没有开通堵塞的脑血管手段之前,人们也想到调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来预防甚至治疗脑卒中。这些手段包括锻炼身体,控制饮食,改善心态,改变温度和氧含量等等。这些就是预适应方式。锻炼预防脑卒中的核心是坚持,尤其是坚持不懈长年锻炼身体的脑卒中病人,必须有惊人的毅力。中国王陇德院士所提倡的 “管住嘴,迈开腿”,就是在这个环节。
3、此外,人们还发现多种食物和药物可能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包括某些植物,红酒,茶,雌激素,红细胞生成素和麻醉药物。
4、主动性预适应方式主要指缺血预适应训练。它可以应用在预防与急救两个层面。当然预适应作为脑卒中的辅助治疗,需要日积月累。
缺血预适应训练,在学术中是一个古老的前沿课题。在心脏方面应用最早,在缺血性卒中方面则是早在1993年就开始出现,近期热度又有快速上升。
缺血性卒中(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症状和预后与自身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程度密切相关。这表明脑血管的代偿与适应和脑组织的缺血代偿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卒中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如何提高这种适应力与代偿能力?现实中存在一种方法来提高这种缺血适应能力,这就是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通过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来完成。全国有30多家科研机构和医院对远程缺血预适应进行了临床与研究,结果证明: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卒中,是一种安全无创,简单易行的方法。
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内源性物理治疗,无手术风险,效果稳定,无衰减,无需终身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病变治疗具有独到作用。它有别于药物治疗和开放手术、支架植入等,无药物副作用与手术风险,尤其适用于有症状但达不到手术适应证,有手术适应证却担心手术风险的病患。
当然缺血预适应训练只是卒中管理中一个环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还必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戒烟少酒,改变饮食习惯,同时加强锻炼。抗病核心是顺应自然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同时主动去强化自身抗病能力。
有三高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有高危因素的中年以上人群,检查发现明显动脉硬化患者;年龄较大,不愿意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青年卒中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烟雾病患者;思想负担重,不愿意吃药或想减少药物用量的患者;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
如果不采用任何器械,也可采用水银式血压计,或用可调控式血压计来进行缺血预长适应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 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坐位,双上肢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
2. 将水银血压计袖带缠绕于一侧上臂中上段,气囊加压至180~220mmHg,维持5分钟,随后释放气囊压力休息5分钟为一轮;
3. 每次连续重复5轮,共50分钟,每天做两次。建议上午、下午各1次,双侧上肢交替进行;
4. 每天做两次,6个月为一个疗程。
脑卒中风险评估工具:http://strokecare.com.cn
参考文献:
科普结束
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