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3日发布 | 1228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神经介入-狭窄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动脉瘤的同期微创介入治疗

关峰

北京世纪坛医院

刘建

北京天坛医院

孙瑄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刘爱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To Improve Sometimes,
To Communicate Often,
To Summarize Always...


导读:

最新文献报道对于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颅内不规则动脉瘤的高危患者,同时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扩张成型以及颅内动脉瘤栓塞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


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难点在于:如首先处理颈动脉狭窄,治疗后脑血流量增加,提高动脉瘤破裂的机会。而优先处理动脉瘤,在麻醉过程中的脑灌注压降低则可能出现脑缺血性卒中。有研究报道对于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更为合理的选择。本例患者同时行颈内动脉狭窄成型以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避免了颈内动脉狭窄成型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病情简介



患者,女,69岁


主诉:

突发记忆力减退20余日。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20余日无明显诱因突发记忆力减退,于北京市大兴区医院就诊行MR及DSA检查诊断亚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C3-4段重度狭窄和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经药物保守治疗后记忆力减退症状稍恢复。今为求彻底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为诊断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高血压病史20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史1年,饮食控制,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否认冠心病史。否认精神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外伤史及手术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神经系统查体:

右利手,右侧义眼,记忆力减退。四肢活动自如,肌力5级,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

MR平扫(2021-4-16,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左侧枕叶、颞叶、顶叶及额叶多发亚急性脑梗塞灶;MRA(2021-4-16,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左侧颈内动脉C4段局部显示不清;DSA(2021-4-16,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左侧颈内动脉C3-4段重度狭窄和左侧颈内动脉C6-7段动脉瘤。


其他脏器及血管功能评估:
血常规、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术前8项病毒筛查阴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

血小板凝集试验三项



CYP2C19基因检测



2021-04-16   MR  北京市大兴区医院



2021-04-16   MRA  北京市大兴区医院



2021-04-16   DSA  北京市大兴区医院





术前诊断:
  •  左侧颈内动脉C3-4段重度狭窄
  •  左侧颈内动脉C6-7段动脉瘤
  •  脑梗死
  •  高血压病
  •  糖尿病


术前用药:
  •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  Qd(7天)
  •  氯吡咯雷片       75mg  Qd(7天)
  •  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d(7天)


手术方案:
  • 左侧颈内动脉C3-4段重度狭窄成型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手术指征:

  • 突发记忆力减退20余日
  • MR平扫(2021-4-16,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左侧枕叶、颞叶、顶叶及额叶多发亚急性脑梗塞灶
  • DSA(2021-4-16,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C3-4重度狭窄和左侧颈内动脉末端C6-7段动脉瘤,


手术风险:

  • 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夹层形成、血管闭塞或出血
  • 栓子或斑块脱落导致脑梗死、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 动脉瘤破裂出血和复发
  • 穿支动脉闭塞


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LCA)




三维重建


Synchro-14微导丝超选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


赛诺球囊(2.5mm*10mm )分次扩张颈内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狭窄成型术后10分钟,造影显示扩张效果满意,前向血流通畅,狭窄无回缩。


8.jpg

输送Plus支架微导管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



释放ENTERPRISE支架(4.0mm*35mm )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并覆盖颈内动脉狭窄段



动脉瘤栓塞效果满意。术中即刻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及前向血流通畅,颈内动脉狭窄处无回缩。



手术材料
  • Synchro-14微导丝   0.014in*300cm

  • 赛诺球囊扩张导管    2.5mm*10mm

  • Plus微导管

  • ENTERPRISE支架     4.0mm*35mm 

  • Echelon-10微导管    150cm

  • ev3弹簧圈                  2.0mm*3.0cm 

  • Codman弹簧圈          2.5mm*3.5cm     


术者思考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每年约1-3%的动脉瘤会发生破裂。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是否行手术干预需根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增大速度,以及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是否有SAH家族史、是否有既往SAH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颈动脉狭窄主要与男性、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相关。而对于颈动脉狭窄,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无论是症状性狭窄或者无症状性狭窄,手术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更有益处。研究发现在因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更高。对于未破裂动脉瘤合并颈动脉狭窄,其治疗的难点在于:如果首先处理颈动脉狭窄,治疗后脑血流量增加,提高动脉瘤破裂的机会。而优先处理动脉瘤,在麻醉过程中的脑灌注压降低则可能出现脑缺血性卒中。因此,两种疾病的共同存在,会提高这类患者发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并且使得其治疗成为难题。


对于合并未破裂动脉瘤及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其治疗方案包括:1)只处理动脉瘤 2)只处理颈内动脉狭窄 3)同时处理颈内动脉狭窄及动脉瘤 4)分阶段处理动脉瘤及动脉狭窄,包括先处理动脉瘤后处理颈动脉狭窄、先处理颈动脉狭窄后处理动脉瘤。有研究报道对于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更为合理的选择。BADRUDIN 等人报道了 10 例患者同时行颈内动脉成型以及动脉瘤栓塞术,首先行颈内动脉成型术,然后再行动脉瘤介入栓塞。血管成型及动脉瘤栓塞手术成功率为100%,没有出现卒中、TIA、继发的动脉瘤破裂。本例患者也同时行颈内动脉狭窄成型以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避免了颈内动脉狭窄成型术后远端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总而言之,合并颅内动脉瘤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其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介入手术对于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来说相对安全,但是后期颅内动脉瘤长期随访必不可少。由于目前文献报道的病例相对较少,对于严重颈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原则仍需要进一步去探索。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