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男,43岁。
主诉:左侧肢体乏力、活动不灵活1月余。
既往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家族史。
影像资料
2015-10-28
△T2WI:右侧额叶皮质下梗死。
△颅脑3D-TOF-MRA:右侧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橙箭),分支显影较左侧稍稀疏。
△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管腔缩窄,管壁偏心增厚(橙箭),T2信号混杂(提示粥样硬化斑块),T1呈等低信号,并显著强化(提示斑块不稳定)。
△三维黑血高分辨增强T1-SPACE(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曲面重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近端管壁增厚,并显著强化(橙箭)。
影像随访资料
2017-7-23
△发病约21个月,复查颅脑3D-TOF-MRA:右侧大脑中动脉近端严重狭窄(黄箭),狭窄远侧分支显影较右侧明显减少,提示狭窄程度较发病之初进展加重。
△发病约21个月,复查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断面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局部管腔缩窄,管壁偏心增厚(黄箭),T2信号混杂,T1呈等信号,仍可见显著强化(不稳定斑块)。
简评
1、鲜有研究关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长期血管影像学预后,更不用说是对其进行长期管壁MRI随访了。
2、以往小宗病例报道指出,颅内症状性斑块管壁MRI强化最常见于发病早期,而3个月后一般无强化,暗示3个月后斑块趋于稳定。
3、然而,本病例却发现,尽管无缺血事件复发,右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在发病后21个月,仍然存在显著强化,且斑块进展导致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这个发现提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展和管壁MRI斑块持续强化,只是脑缺血事件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缺血事件的发生可能还需要其他一些触发因素,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一过性高凝状态、炎症因子等。
4、值得注意的是,颅内动脉管腔细小,因3D-TOF-MRA成像原理的缘故,狭窄病变常显示为局部信号丢失,此时难以准确判断狭窄程度。而狭窄后分支血管显影情况可作为狭窄程度比较的一个实用指标。因能和对侧比较,正如本病例所示,故最适用于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