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0日发布 | 1836阅读

【通桥·蛟龙出海】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开通一例

赵士军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前  言


影响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是关键,2018年美国指南明确提出血管内治疗在时间窗允许的范畴内,推荐尽早再通(TICI 2b/3)。因此,首次应用支架取栓或抽吸装置即达到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可缩短患者穿刺到再通的时间,增加患者良好预后率,降低多次取栓技术并发症如出血、栓塞风险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展播


病史介绍

男性,49岁。


主诉:左侧肢体无力1小时。


既往史:既往体健。


查体:Bp124/80mmHg,神清,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入院NIHSS评分13分(面瘫1分,凝视2分,上肢运动5分,下肢运动5分,语言1分),ASPECT评分10分。


急诊头颅CT


急诊核磁共振


启动绿色通道,多模式影像评估后,直接推入导管室。



急诊DSA:造影

左侧颈动脉造影:未见明显代偿。


左侧椎动脉造影可见后循环代偿右侧大脑中动脉血供。


右侧颈动脉造影:可见明显大脑前动脉通过软膜动脉代偿供血。


手术过程

通过8F 指引导管送入通桥银蛇6F 125cm颅内支持导管,在微导丝及微导管的引导下先后通过虹吸弯和颈内动脉分叉处。


颅内支持导管抵在血栓抽吸90秒,吸出血栓血管再通。


颈动脉造影:血流通畅。



右侧大脑中闭塞,8F指引导管送入右侧颈总动脉,利用微导管及微导丝导引送入通桥银蛇6F 125cm颅内支持导管,抵住血栓,利用卡口注射器抽吸90秒,期间移动颅内支持导管,直至回血,90秒后缓慢回撤直到回血。


术前术后对比



术前


术后


术后CT


术后核磁共振图像


吸栓的优势

  • 时间更快

  • 操作更加简便

  • 减少血栓逃逸

  • 为支架取栓做准备


抽吸技术要点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设计特点


术者简介


赵士军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2年开始从事神经介入工作,率先在河北省开展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约600余例,脑动脉瘤栓塞术500余例,颅内外动脉支架400余例,完成取栓200余例。参与天坛医院主持的angel-act研究,在全国200家卒中中心中获得优秀卒中中心称号,2004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发表论文19篇,《支架取栓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临床效果》,《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中段胸椎骨折》等核心期刊12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