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7岁。
入院时间:2020-2-21。
主诉:右侧肢体麻木伴吞咽困难5天。
简要病史:2020-2-16下午4点左右,无明确诱因下出现左侧颈部疼痛,随后感右上肢麻木,伴有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外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无改善。2020-2-17,患者出现右侧面部和右下肢麻木;外院MRI:左侧延髓梗死,颅脑MRA未见异常。予以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等治疗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但右侧肢体麻木仍然明显。遂到我院病房住院进一步诊治。
吸烟10年(20支/日),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体查:左侧霍-纳征阳性,右侧面部和上下肢痛触觉和温度觉较左侧减退,右侧鼻唇沟较左侧稍浅。
2020-2-20 多模式CT
△颅脑CT平扫:未及明确异常。
△颅脑CTA:右侧小脑后下动脉显影纤细(黄箭);左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仅可见一闭塞残端显影(红箭)。
△颈部CTA:颈部脑动脉未见狭窄-闭塞病变。
2020-2-25 MRI
△脑T2WI和DWI:左侧延髓背外侧急性梗死。
△颅脑3D-TOF-MRA:左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仅可见一闭塞残端显影(红箭)。
△管壁高分辨MRI(T1WI和T2WI,二维扫描):左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近端管壁偏心增厚(红箭),T1和T2均呈高信号,提示亚急性夹层壁内血肿。
临床诊断
1、左侧延髓背外侧梗死;
1、氯吡格雷 75mg QD;
2020-5-30 MRI
△发病3月余,颅脑3D-TOF-MRA:原闭塞的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已经再通显影(红箭)。
△发病3月余,管壁高分辨MRI(T1WI平扫+增强,T2WI,二维扫描):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原夹层部位管壁恢复正常(红箭),未见异常增厚或强化。
△发病3月余,三维管壁高分辨MRI(T1-SPACE平扫+增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原夹层部位管壁恢复正常(红箭),未见异常增厚或强化。
1、供应延髓背外侧的分支动脉由邻近的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发出,故颅内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狭窄-闭塞时,则可能导致同侧延髓背外侧梗死。粥样硬化是中-老年患者颅内椎动脉狭窄-闭塞的主要原因;而动脉夹层是青年椎动脉狭窄-闭塞的最重要原因。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
2、本青年病例,左侧延髓背外侧梗死,同侧小脑后下动脉近段闭塞,未发现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来源,常规影像学评估难以明确左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具体原因。然而,管壁高分辨MRI于左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处检测到管壁偏心增厚,且呈高T1和高T2信号,符合典型动脉夹层亚急性壁内血肿典型表现,从而确立了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夹层性闭塞的临床诊断,并予以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
3、幸运的是,发病3月余复查MRA显示原夹层闭塞的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完全再通,患者临床亦是恢复良好。同时,二维和三维管壁高分辨MRI进一步显示:再通后的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原夹层闭塞部位管壁恢复正常,未见异常增厚或强化。
4、本病例表明,即使纤细如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病变,高质量的管壁高分辨MRI亦可能对其进行清晰显影,为明确病因提供关键证据。
5、另外,本病例提示,小脑后下动脉夹层亦是延髓背外侧梗死的原因之一,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尤其对青年患者而言。相较于传统的常规影像学检查,管壁高分辨MRI对诊断此类小脑后下动脉夹层具有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