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向神经外科手术的先驱、我的同袍基恩致敬,他是第一批成功定位和切除巨大脑膜瘤的人之一。他没有骨蜡,没有肌肉植入物,没有高渗盐水,没有咽内麻醉,没有局部麻醉的条件,没有随时跟踪病人病情的精确仪器,也没有必要时需要为病人输血的理论。他用手指摸索出肿瘤的形态,结扎出血的血管,消毒了伤口,让病人最终得以康复。”
——著名神经外科学家哈维·库欣
Harvey Williams Cushing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威廉·威廉姆斯·基恩(William Williams Keen),1837年1月19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他从小勤奋好学,在桑德斯学院和中央高中接受教育后,考入了名校布朗大学,并于1859年毕业。毕业后,22岁的他在布朗大学多呆了一年,学习化学和物理,并于1860年获得硕士学位。
1860年秋天,基恩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考入了美国顶尖医学院——位于费城的杰斐逊医学院(Jefferson Medical College)。在医学院的第一学年接近尾声时,美国内战爆发了,他被推荐担任马萨诸塞州第五团的临时外科医生,被迫放弃学业,去面对猛烈的炮火和遍地的死伤。抵达战场医院后,院内那些被临时征用的医生们的混乱水平让他大感震惊,他也从中发现,当时肩负着人们生命希望的外科医生普遍在理论和临床经验方面近乎无知,这些可怕的印象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求道的种子。

服兵役期满后,他回到杰斐逊医学院,并于1862年毕业。在回忆中,他这样描述他的学生时代:“在学院中,只有七个教授和一个学生,仅此而已。我们没有显微镜、没有实验室、没有图书馆、没有医院、没有专科,更没有病人供学生检查实践,当然,我们也没有查房课。”然而这种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的教学条件,却似乎成为了孕育他后半生荣耀的土壤——比起同时期的许多人,这位上过战场的坚毅的年轻人,更习惯于在贫瘠的环境中萌发出昂扬的斗志与无穷的灵感。毕业后,基恩被任命为美国陆军的代理助理外科医生。随后,他的好友、后来的美国神经学之父西拉斯·威尔·米切尔(Silas Weir Mitchell)邀请他参与对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士兵的研究和治疗。这两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共事50余年,他们互相成就了对方,携手在神经学领域在神经外科领域共创辉煌,这份并肩而战的深情厚谊一直到1914年米切尔去世才终止。
之后,基恩靠着不断的实践和深厚的学识在美国医学界中站稳了脚跟,但他从没忘记过曾在战场上看到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无知。他在母校开始了一系列病理解剖学的讲座,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当时美国外科医生对基础解剖知识一片空白的局面。
1866年,他成为了费城大学解剖学院院长,并负责讲授解剖学和外科手术,直到1875年学院解散。1875年,他又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的艺术解剖学教授。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他在解剖学中的斐然成就,当然,如果没有过硬的解剖学理论知识,他也就不可能在后来开创出前无古人的手术经历。

1884年,基恩被任命为费城女子医学院(Women’s Medical College of Philadelphia)的外科教授。1889年,他又成为了杰斐逊医学院的外科教授。作为一名外科老师,基恩在学生们心中是严谨和权威的代名词,他的诊所也挤满了慕名而来向他讨教学习的美国和国外的外科医生。杰斐逊医学院的另一名外科教授约翰·查尔默斯·达科斯塔(John Chalmers DaCosta)曾这样称赞这位外科大师:“他总是在情况最糟糕的时候力挽狂澜。基恩医生一直是冷静而友善的,我从未看到他被糟糕的手术情况击溃,他总是可以控制住局面。当他最终解决了大出血之类的紧急情况时,他最喜欢对我们说‘现在是我们掌握了主动权。”
当时的神经外科正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急需一场真正为所有人指引方向的开创性手术来打破这种局面。1887年,一名神经功能饱受摧残的马车制造商的出现,带来了让神经外科真正革故鼎新的转机。这位26岁的商人曾在3岁时摔倒,也因此导致头部受伤,5岁时又莫名患上了右侧中耳炎。此后,尽管他总是有点迟钝,还经常抱怨头痛,但他的发育相对正常。然而,他的头痛在1884年突然加重。到1885年2月,他的身体右侧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随后出现了瘫痪的后遗症。伴随着瘫痪的出现,他的癫痫发作和头痛变得更加顽固,并开始出现愈演愈烈的语言障碍。1887年6月,他在检查中又被发现有右眼同源性偏盲和一个大的中央暗区。这位年轻人不堪病痛折磨,1887年秋天,他数次给已成为神经外科学界知名专家的基恩写了几封信,请求他为自己做手术。
在当时,虽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但颅内手术也在逐渐被证明是有用的。到19世纪八十年代末,乙醚和后来的氯仿麻醉已经使用了大约30年。而在李斯特发明了使用石炭酸喷雾进行消毒的方法后,细菌污染也被降至最低。(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今天,你洗手了吗?》)在布罗卡(1861年)、杰克逊(1869年)、弗里奇和希齐格(1870年)以及费里尔(1873年)的研究推动下,有关大脑定位的临床经验也开始积累起来。这一切的突破都在冥冥之中昭示着神经外科手术的阳和启蛰。
1884年,神经外科学家戈德利在伦敦进行了第一例脑瘤手术,这次尝试本该令神经外科学界沸腾,但当病人在一个月后死于感染时,原本想要尝试攻克这个难题的人们又逐渐偃旗息鼓。
好在,基恩从不是一个会被别人的失败吓倒的人。他在手术前做足了功课,竭尽所能的降低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他在费城圣玛丽医院的一个房间里进行了手术,房间里的地毯被尽数撤走,所有的木制品、家具和地板都用石炭酸溶液彻底擦洗过。在手术当天早上,基恩再次将石炭酸溶液喷遍了整个手术室,又将所有仪器煮沸消毒2小时。病人的头发被完全剃光,暴露出的头皮也被仔细擦洗消毒,并用湿碘剂敷料覆盖。直到手术前一秒,基恩还在反复使用乙醚和碘剂敷料进行消毒。除了这些准备以外,他和助手的手也同样都经过了仔细的清洗和消毒,但出于当时无菌技术的不完善,他们没有想到使用外科手套。但基恩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后来无菌手术原则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实践根据。

基恩猜测,这个在后来被证实是一个巨大凸面额部纤维脑膜瘤的肿瘤,与患者在3岁时遭受的头部损伤有关。基于这种猜测,基恩将患者的切口位置确定在位于颞嵴上方冠状缝前的那个损伤的旧疤痕上。他在额后区的颞嵴上方使用环钻,随后采用了截骨术。在完成一系列开颅操作后,患者被暴露出来的硬脑膜呈现为一个硬团块。

基恩在距离骨头边缘1/4英寸的地方切开硬脑膜,发现下面的肿块仅稍微附着在它的边缘上,但却在疤痕部位紧紧黏着着。因此,他切断了周围的连接,并用轻微的力量用手指分离出肿块后摘除,并将摘除的肿块从下面的脑组织和颞骨鳞状部分后面的颅窝中取出。要知道,放射学一直到1895年才由伦琴发现。在没有术前定位的基础上,像这样避开脑部的重要血管进行脑肿瘤切除术,几乎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用于控制出血的电灼术、肠线缝合和局部压迫在十余年后才被发明出来。在这一场划时代的手术中,基恩通过结扎多条静脉、用海绵反复压迫止血和用热水(115-120°F)冲洗来控制切除术中的出血。顺利摘除肿块后,肿瘤留下的空洞立刻被富有弹性的脑组织填满了将近一半。由于骨水泥在当时也仍未被发明,被切除的硬脑膜又无法被替换,所以基恩只好用海绵盖住头皮以部分封闭空洞。整个手术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基恩和助手都是满头大汗。
手术当天晚上,病人就完全清醒了,瘫痪和失语的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好转,甚至可以开口叫出基恩的名字,并进行轻微的活动。除了轻微的疼痛,病人并无其他不适。在第一个星期,患者恢复得很好,精神功能清晰。然而一个星期后,患者突然开始间歇性发热,伤口伴有水样分泌物。在术后第11天,基恩担心出现颅内脓肿的情况,再次用手指把伤口打开了一半多。从打开的伤口中,可以看到一大块变色、肿胀和柔软的组织。此后,患者的大脑开始被挤压出伤口并粘附在皮瓣上。
基恩当机立断对伤口进行了引流,一直到术后第37天引流才被解除。这时,患者伤口已经愈合,并于术后第84天出院,偏瘫症状也明显得到了改善。全美第一例脑膜瘤切除术就这样有惊无险的成功了。
在反思他对这一病例的处理时,基恩敏锐的意识到,肿瘤的起源是患者在3岁时发生的头部损伤,这之后肿瘤一直缓慢、渐进的生长。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肿瘤居然已经扩散到侧脑室。同时,他又有些后悔重新打开了切口,导致愈合延迟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名患者在距离手术三十年后的1918年去世。他履行了对基恩的承诺,让基恩对他进行了尸检。结果显示,肿瘤并没有在这三十年间复发。在曾经是肿瘤病灶的地方,有一个延伸到左侧脑室底部的“火山口状腔”,表面覆盖着一层纤维膜。但患者的双侧脑室有所增大,视神经和视交叉也发生了萎缩。除了脑肿瘤切除术外,基恩对新兴神经外科领域的其他贡献包括1891年为“小头症”做的开颅手术。在X光出现之前,根本无法区分“小头症”和狭颅症。基恩的手术为鉴别这两种病症提供了坚实的临床证据。此外,基恩还突破性的对局灶性癫痫使用电刺激以进行定位,并对病灶进行了切除。
1883年,基恩加入了著名的《格雷的解剖学》(“Gray’s Anatomy”,原名“Anatomy: Descriptive and Surgical”)的编辑委员会;1887年,他修订并重新编辑了这本医学名著的美国版。1892年,他发起编著了一本供医生和学生使用的美国外科教科书,他是这本教科书的主要编辑;该教科书历经多次修订和再版,受到了全美医学院学生的热烈追捧。


与他的非凡贡献相称的,是他所获得的数不胜数的荣誉。他是美国外科协会(1899年)、美国医学会(1900年)、美国哲学学会(1907-1917年)和国际外科医生学会(1920年)的主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在新成立的美国外科医生学院获得荣誉奖学金的外科医生,被人们戏称为“外科医生中的内斯特”(希腊神话中,内斯特是最年长的战士,也是最有智慧的人)。他被选为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1900年)、爱丁堡和爱尔兰以及法国荣誉军团(1923年)和比利时皇室勋章(1920年)的名誉院士。他还获得了布朗大学(1891)、西北大学(1903年)、多伦多大学(1903年)、耶鲁大学(190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1919年)、杰斐逊医学院(1919年)和哈佛大学(1920年)等七所北美大学以及爱丁堡(1905年)、圣安德鲁斯(1911年)、乌普萨拉(1907年)和巴黎(1923年)等四所海外研究院的荣誉学位。他还曾担任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和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顾问和外科医生。
1932年6月7日——89年前的今天,基恩在美国逝世,享年95岁。1990年,他的孙子W.W. Keen James出版了基恩本人的回忆录,从一个亲切的角度描述了基恩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与在医学事业中的雷厉风行不同,私底下的基恩拥有一种安静、谦逊的态度和一种令人放松的幽默感。他是个非常好奇的人,总是能很快的发现新的灵感和技术。当他确信一件事物需要创新时,他很容易就可以走出更轻松的“舒适圈”。

回顾基恩这一生,或许只有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一句话最能概括他的成就:“一个人敢于从事伟大的事业,去赢得光荣的胜利,即使有失败的挫折,也远胜于与那些既没有享受到多少快乐、也没有遭受多少痛苦的平庸之人一起生活在一处既无失败也无胜利的黑暗之中。”下面,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致敬经典,从脑医汇平台海量内容中,遴选若干经典专栏和经典课程,以飨各位神外同道。点击文字,即可查看详情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详情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详情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详情
在【脑医汇】APP选择首页顶部“经典”频道,获取更多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