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颈椎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二话不说让去拍片子,一拍还是好几种,拍完片子再去找医生看有时就要到第二天了,有些大医院拍片子甚至都要等几天……
看病拍片是个形式流程吗?
就非要拍那么多片子吗?
哼,我看现在医生离了片子就看不了病……
可能不只一位患者有上面这样的想法。由于一些患者朋友对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有误解和医学知识的缺乏,导致了种种矛盾。颈椎病要不要拍片子确诊?为啥要拍好几种?为啥我跟别人拍的片子种类不一样?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就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01
颈椎病要不要拍片子确诊?
当然要!
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都离不开颈椎的影像学资料。
我们知道颈椎病有许多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式都不尽相同。要确诊是什么类型的颈椎病,我们除了查体、触诊等等,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患者的片子。
常见的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受压迫的组织结构不同,颈椎病的类型也不同,症状也有不同。当然,所呈现的影像学表现也不同。
有的患者可能觉得颈椎病是小病,不必大费周章,给我开开药,按摩理疗下就好了。但真实情况是,如果你不拍片子,就贸然进行某些治疗是非常危险的。
不拍片子,怎么能知道你有没有脊髓的压迫?怎么能知道有没有压迫神经,程度是如何?怎么能知道你颈椎病具体的类型、节段?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这样的新闻,XX颈椎按摩后瘫痪、XX颈椎按摩后死亡,这样血淋淋的惨例并不少见。不去正规医院检查,不拍片子查明原因,就进行按摩、复位等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来说十分危险,因为不是所有类型的颈椎病都可以进行按摩、复位,例如对脊髓型就是禁忌。
02
颈椎病拍片子都有哪几种?
X线片(颈椎六位片)
X线片是最基本的检查,它价格便宜,简单易行。X线颈椎六位片包含颈椎X线正位、侧位、过屈过伸(动力位)、双斜位、张口位片。
X线片可以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但是很难显示软组织的病变,也无法显示脊髓神经根的变化。
● 正位片
主要看颈椎排列顺序,通过观察棘突是否居中,判断颈椎有无侧弯情况,另外,可以观察双侧钩突是否有骨刺。
● 颈椎侧位片
可以观察:
颈椎曲度是否变直、过度前凸或反向后凸;
骨刺,骨刺多分布于颈4-颈7椎间隙前后缘,骨刺有大有小,形态不同;
是否有椎管狭窄,这需要测量椎体与椎管之矢状径,如果二者比值低于0.75即可以判定为椎管狭窄;
椎间隙有无狭窄、项韧带和后纵韧带有没有钙化点等。
左图为颈椎正常的曲线,存在向前弯曲的弧线;右图为异常曲线,弧线凸向后方,称为颈椎反弓。
● 颈椎过屈过伸位(颈椎动力位片)
指颈椎在向前屈曲和向后仰伸状态下的侧位片,通过过屈过伸位片可以测量颈椎的活动度,观察颈椎的稳定性。如果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出现滑动或者说是梯形,即为颈椎不稳定。
● 颈椎双斜位片
就是从左右两侧倾斜45度拍摄的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和关节突关节。在斜位片上观察椎间孔最佳,包括椎间孔的高度和直径,正常人颈椎间孔的矢状径平均在6.5mm左右。斜位片还可以看到关节突关节的退变、增生情况。
● 颈椎张口位
就是把口张开后拍的颈椎片,因为第一、二颈椎被枕骨和下颌骨遮挡,颈椎正侧位不易于观察寰、枢椎情况,通过张口位拍片,可以观察寰、枢椎有否骨折,尤其适合于观察齿状突有无骨折、移位等情况,也可以观察齿状突是否居中。
CT
CT检查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CT对于椎间盘是否钙化有非常好的诊断价值,显示骨质结构优于MRI。
适用于检查颈椎的韧带钙化、骨化、退变等表现;
显示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椎间孔狭窄等情况;
有无椎体骨折;
还适用于检查颈椎的肿瘤、结核、炎症等病变,检查脊柱的先天性异常等。
MRI(核磁共振)
MRI检查无放射性损害,对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各有专长。
MRI检查可以全面地观察椎间盘是否病变,可以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情况,神经根的压迫情况,脊髓压迫的程度;
可以显示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及脊髓受压和缺血改变;
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另外可显示颈椎手术后脊髓神经根减压的情况。
03
一般要拍哪几种呢?
一般情况,门诊遇见怀疑是颈椎病的患者,会首先建议患者检查最基本的X线片,然后可以检查颈椎MRI。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要手术,还需要了解钙化、骨赘情况,就要拍CT。一些患者病情比较复杂,这时还需要做其他检查,比如拍三维重建。
这就好比验收房子的时候,X线片就类似于看房子的整体构架,而CT就好比看房子的内部结构,而MRI就是看内部的装修。我们要知道房子有没有问题,全方位都必需了解。
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让影像学检查成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也帮助更多的患者少了误诊误治的风险。每一次成功的治疗,都是从精确的诊断开始,离不开这一张张的胶片,它承载的信息使疾病诊断变得直观、简单、明了。
文章来源:脊柱鉴查(微信公众号)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科普文章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elp@medtion.com
邮件主题“科普投稿+文章标题”
请在邮件最后附上您的联系方式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