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发布 | 763阅读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的最佳时机

马翔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本期患教直播课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马翔宇副教授,为大家带来“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及标准化操作流程”。希望通过传播帕金森病相关知识,探索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帮助广大帕友知“帕”不怕。点击观看录播>>


帕金森病社会现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已高达 260 万,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且预计每年新增的患者人数接近 20 万。


在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高达 1.7%,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女比例接近 1:1,可能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治疗概述

在帕金森病最初阶段,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但随着治疗进程,可能会发生药效减弱、运动并发症及开关现象。


医疗技术的提高使脑深部电刺激(DBS)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金标准,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对震颤僵硬症状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对步态冻结、局部疼痛、睡眠障碍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调节。


帕金森病DBS治疗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山东齐鲁大学医院在 2006 年进行了第一列DBS手术,目前每年的手术总量达 100 余例,其神经内科更是全国最早进行诊断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的单位之一,也是最早开展脑立体定向手术的单位之一


帕金森病DBS治疗的最佳时机

手抖、运动迟缓、肌肉僵硬、单侧肌体震颤等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往往是患者罹患帕金森病的预警信号。


然而,早在出现运动并发症前的 2 到 6 年,患者就可能出现了一些非运动症状的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如:RBD(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嗅觉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和便秘等,但由于症状常见且无特异性,容易被人们忽略,从而一般把运动症状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的标准


早期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早期常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的分类有

➢ 左旋多巴制剂多巴丝肼(美多芭)、卡左双多巴缓释片(息宁)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普拉克索(森福罗),吡贝地尔(泰舒达) 

➢ 胆碱能受体阻断剂:苯海索(安坦)

➢ MAO-Bi: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司来吉兰)

➢ COM-Ti: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柯丹)等。

在药物治疗的 3-5 年时间内为治疗蜜月期,此间治疗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患者可以正常从事社会工作。往往服药 5 年后,开始出现运动并发症。


运动并发症分为两种,一种是症状波动,比如所谓的“开关”现象(“开关”现象是指在药物治疗初期效果会非常好,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增长,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幅下降,控制效果从五六小时骤降到一两个小时,这就是所谓的“开关”现象)另一种是异动症(随着服药的增加,患者的肢体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运动,这也是与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有关)


DBS治疗时间窗

当患者出现冻结步态、平衡障碍、轴性症状等运动并发症时,意味着进入了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的时间窗,手术治疗时间窗一般是患病 5-15 年,其中 5-10 年的时间内是比较好的手术治疗时间段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出现严重的非运动症状如痴呆、认知损害等,手术治疗的时间窗就停止了,一般在患病 15 年之后。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专家共识明确了DBS治疗的适应症


为什么DBS治疗帕金森病

不宜过早或过晚?


DBS治疗帕金森病效果如何?

从国内外的数据来看,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


DBS对帕金森病主要症状的改善可维持 5 年以上。以前采用的脑起搏器电池不可充电,可以维持 4 到 5 年,现在普遍采用可充电电池,将维持时间延长至 10 年以上


DBS治疗同时可以显著延长“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


DBS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每日用药剂量。


关于DBS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是不是微创?


DBS治疗帕金森的操作流程

患者第一天需要安装头架进行CT扫描


进入手术室后定位,消毒,手术只需要颅骨钻孔 2 个,把电极精准植入目标区域。目前采用Leksell手术计划系统,入路点和靶点在影像学上直观显示,极大避免了在术中穿刺损伤血管,新技术流体明胶和明胶海绵封闭颅孔,也减少了脑脊液的流失。


电极植入完成后需将脉冲发射器置入锁骨下,采用改良的“一步法”植入,避免再次打开切口。


DBS手术改进,

提高手术效率与质量

在李卫国、马翔宇教授团队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流程优化及操作改进》文章中,探讨了深度改进DBS手术颅骨钻孔,延长线和脉冲发射器置入等流程,都保证了电极的精准植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提高了手术效率 。

面对帕金森病,其实每位患者并不孤独!有家人,有医生,有病友,有脑医咨询平台, 抗帕路上,我们共同努力,医路同行!


专家介绍

马翔宇 副教授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常委,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神经调控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医学英语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 目前主要从事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微侵袭手术治疗垂体腺瘤、脑膜瘤、胶质瘤及听神经瘤等颅脑肿瘤

门诊时间与地点:每周二下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华美楼一层神经外科三诊室

马翔宇副教授已加入【找医生】1元义诊行列,快去向他咨询提问吧!

【找医生】— 您的私密咨询室>>>




招募 | 

【多中心】肿瘤电场治疗仪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科普 | 

家有卧床患者,预防并发症系列之「压疮」!

科普 | 

爸妈朋友圈常见的10大谣言,一次性粉碎!

视频 | 

癫痫会不会遗传?抗癫痫药物对怀孕的影响?


科普文章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elp@medtion.com

邮件主题“科普投稿+文章标题”

请在邮件最后附上您的联系方式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