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泛滥的发生与后果
洪水泛滥是指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水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因此我们中国人对洪水并不陌生。建国以来1954年、1998年、2020年长江大水,都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损失惨重。其中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是主要原因。
洪水泛滥的后果很严重,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
水源污染、媒介生物滋生、传染病流行。洪水泛滥可造成水源污染及传染病流行,大水之后就是大疫,说的就是这个理。
水土流失后,农民的耕地少了,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和谐和经济增长均受影响。2020年洪水其损失超千亿。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与后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实并不少见。美国总统拜登在1988年2月,因脑海中闪烁着闪电,强烈的电击般的感觉,经历一生中最大的疼痛。这种剧烈的头痛,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还有赵本山、龙妈和斯通等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发病率约为2.0/10万人年,亦有报道为每年6-20/10万人。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约占50-8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后果很严重。
1、首先是血性物质直接刺激脑膜引起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常见伴随症状有呕吐、项背部或辖制疼痛、畏光等。
2、继发损害:主要是因为出血刺激脑血管,导致脑血管痉挛,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短暂意识障碍、昏迷,长期昏迷;如动眼神经麻痹、失语、单瘫或偏瘫、感觉障碍等。
3、约25%的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幻觉等,以及癫痫发作可能。
洪水泛滥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很多相似之处。
洪水泛滥的处理与预防
洪水泛滥发生后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洪水的处理,此时需要处理的重大问题是增加泄洪、分洪、蓄洪、滞洪等。泄洪与分洪是更快地排除洪水与污水,蓄洪与滞洪实际是延迟洪水泛滥的方法,是缓兵之计,根本还是泄洪。
洪水泛滥的预防,其实更重要。洪水一旦发生,如白浪滔天势不可挡。预防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洪水发生原因主要包括:降水量增大,水库容量有限或大坝不坚固;因此相应措施就有了,降低水流,加大兴建水库等防洪工程。退耕还林,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禁止围湖造田,均是减少水土的流失。修筑防洪提,整治河道是防洪工程的重要内容。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治疗是针对病因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大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最大风险是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因为动脉瘤存在破裂口,当前只是凝血块暂时堵住了破口,因此出血近期内再出血几率较大,而再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出血的后果依旧是上述两种情况,对于再出血,第二次打击较第一次打击的后果显著加重,其预后也更差。因此要首先处理动脉瘤,采取开颅手术瘤颈夹闭术和动脉瘤栓塞术,控制住动脉瘤,这是主要矛盾。同时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次要治疗是针对出血的处理。出血会产生刺激与占位,因此就需要尽快地排空出血,减少占位效应与继发反应。脑组织在血性脑脊液的刺激下,会出现脑血管痉挛,并引起缺血和水肿,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引流或排空手段主要指腰大池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或腰穿放液,对较大的占位性血肿,可采取立体定向精准置管引流或手术清除血肿,减少占位效应及脑血管痉挛的损害,同步可应用药物来对抗脑血管痉挛。
3、蛛网膜下腔出血更重要的是预防。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可以在破裂之前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对未破裂动脉瘤,先进行稳定性评估,如果考虑为中高风险,则采取积极手术手段,处理未破裂动脉瘤,将危险控制在萌芽之中。
科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