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2日发布 | 3814阅读

再续医路-脑胶质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首站福州站于3月26日圆满落幕!

GBM专栏


毛颖院长项目寄语




脑胶质瘤临床诊疗进展日新月异,精准手术治疗、个体化放化疗、电场治疗和免疫靶向治疗等为胶质瘤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在此发展过程中,神经外科MDT专科团队在全国先后建立,设立MDT学科所包含的神经外科、肿瘤放疗、神经影像、神经病理、神经肿瘤内科治疗等亚专科,组成以医院为单位为的MDT专家团队,为脑胶质瘤疾病诊疗贡献了最强合力。


为响应国家深入推进健康医疗的号召,脑胶质瘤领域也将持续加强以综合会诊模式为基础的MDT诊疗模式,推动全国脑胶质瘤诊疗水平的提升,共同促进学科发展。由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 “2021再续医路-脑胶质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系列活动”将在全国范围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东西交流、南北互融,提升脑胶质瘤诊断和规范治疗,促进多学科交流和发展。


本次系列活动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覆盖福州、武汉、重庆、西安、济南、郑州、长沙、沈阳、太原等近10个城市开展当地的MDT专家指导团队实地医院走访及城市交流会议;同时利用互联网时代,高效的远程医疗学术讨论模式,连线国内外神经肿瘤MDT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诊疗,促进国内外神经肿瘤MDT团队深化合作。项目后续也将积极参与国家“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推动工作,结合京东互联网医疗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拓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和管理的应用场景,连接线下医疗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全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闭环服务。希望广大神经外科同道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全国神经外科脑胶质瘤MDT多学科诊疗平台,打造“医-教-研”一体化的专科模式,在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造福于更多患者生命健康。


吴劲松 教授


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






首站盛况





2021年3月26日,福建省神经肿瘤医师沙龙暨再续医路-脑胶质瘤多学科规范诊疗中国行项目首站在福州成功举办,神外资讯特整理报道大会精彩盛况,以飨读者。





主席致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及其团队出席,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喜跃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石松生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田新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赞艺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并主持会议。

首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喜跃教授发表致辞。吴教授对参加本次的众多专家同仁们致以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回顾福建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神经外科、病理科与放疗科对于脑胶质瘤的多学科紧密联合治疗与诊疗手段的进步对于当今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希望本次福建省神经肿瘤医师沙龙会议的举办能够推动福建省的胶质瘤治疗进步,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石松生教授致辞表达了对各位同道的欢迎以及对胶质瘤治疗未来发展的由衷希冀。他认为,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电场治疗等医疗科技在当前脑胶质瘤的治疗中已经逐渐占有了重要地位,希望在场的众多专家们能够畅所欲言,以促进胶质瘤的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满足医生与患者对更先进的诊疗方案的需求。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致辞。吴教授认为,本次沙龙活动不仅是复旦附属华山医院与福建省各大医院的友情联谊,更是上海抗癌协会与福建省抗癌协会的诚挚合作,在这里,众多专家的讨论和分享将汇聚成一片现代医学的汪洋。

最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田新华教授表示,如今针对脑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离完全攻克这一恶性肿瘤仍有距离。“小课堂 大主题,小沙龙 大思维”,本次活动对福建省神经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案和技术的进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关心学术、造福患者是胶质瘤治疗乃至现代医学永恒的目标,希望线上、线下的同仁们都能在本次沙龙中有所收获。


四位教授均表示,在MDT多学科诊疗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脑胶质瘤治疗的今天,福建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以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神经影像、神经病理、神经肿瘤内科组建MDT专家团队的模式,将有效提升脑胶质瘤诊断和规范治疗、促进多学科交流和发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赞艺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并主持会议。




名家论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朱凤平教授分享了一例新发GBM的综合治疗的案例。朱教授结合最新的《2020胶质母细胞瘤NCCN指南》,讲述了一例成功的左颞岛高级别胶质瘤(WHO Ⅳ级)的病患治疗过程,论证了早期在同步放化疗中加入电场治疗系统计划在GBM的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广泛适用性,同时,他也展示了该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早期开展TTFields治疗的详细过程及治疗后期的优异效果。同期其他实践也证明,TTFields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新发GBM患者的PFS和OS,每日佩戴TTFields时长在22小时以上的患者更可获得最大的生存收益,五年生存率甚至可达近3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任彦教授与病理科程海霞教授也分别从影像学、病理学的角度上给出了诊疗建议。在案例展示的最后,朱教授指出,在多学科讨论、精准的鉴别诊断、给出明确诊疗路径的基础上,术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早期联合使用新型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上为患者带来治疗获益。


随后,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喜跃教授的主持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梁日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王行富教授、福州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放疗科黄建丽教授相继对病例展开讨论并发表精彩点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梁日生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王行富教授
 

福州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放疗科黄建丽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孙瑾教授分享了一例老年多发胶质母细胞瘤案例。患者74岁,头颅MRI检查可见多发占位病变,合并有继发性癫痫与高血压等并发症。行开颅右侧顶叶多发占位探查切除术并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Ⅳ级,IDH野生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Ki-67 60%等结果表示其预后差、易复发且对替莫唑胺治疗不敏感。但经过团队严格的评估与规范的治疗后,该患者的病情依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孙教授指出,对于情况复杂的老年胶质瘤患者,应在KPS评分的基础上结合个体需求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也需应病情而异,术后放疗也可以采用短疗程大分割治疗的方式。此外,电场治疗对于老年胶质瘤患者也是可供选择的方案。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石松生教授的主持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梁日生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黄延林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苏丽教授相继对病例展开讨论并发表精彩点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梁日生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黄延林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苏丽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洪金省教授带来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方案更新的课题。洪教授指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现状十分严峻,治疗技术发展缓慢,随着新标准治疗方案的变迁,目前唯一获批并纳入NCCN指南的创新治疗技术仅有肿瘤电场治疗。此外,免疫治疗在GBM治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洪教授通过讲述全面的实验过程与列举详细的实验数据,阐述了TTFields联合抗PD-1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抗肿瘤效果、改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研究成果。
 
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田新华教授的主持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谢贤和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邵凌东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陈阵教授、厦门弘爱医院放疗科孔祥泉教授相继对分享课题展开讨论并发表精彩点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谢贤和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邵凌东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陈阵教授

厦门弘爱医院放疗科孔祥泉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李坚教授带来神经肿瘤影像新进展的相关案例展示。李坚教授列举了大量案例,详细地展示了神经肿瘤影像的技术与方法、在胶质瘤的诊断与鉴别与预测基因表达、预测生存期与治疗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如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瘤周相对脑血流量(rCBV)梯度参数、APTW-MRI信号与三维(3D)MRI图像等新型神经肿瘤影像技术的应用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的巨大贡献,她表示,随着图像采集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神经肿瘤的影像研究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谭国伟教授的主持下,福建省立医院影像科俞顺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庄向荣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韩成坤教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张智洲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邢振教授相继对分享课题展开讨论并发表精彩点评。

福建省立医院影像科俞顺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庄向荣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韩成坤教授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张智洲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邢振教授



大会总结






会议的最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喜跃教授为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各个医院团队展示的珍贵案例与各专家的精彩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吴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使他受益匪浅,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上,应在逐步完善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谋求胶质瘤治疗的进步与发展。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田新华教授也表示了对本次会议成功召开的喜悦之情。田教授表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现代医学中的难点热点,过去对波及范围小、级别低的脑胶质瘤仅仅只需要定期观察的观念已经过时。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逐渐个体化、精准化的分子病理学时代,对于如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仍然需要学无止境。在脑胶质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中,TTFields作为全新武器,可广泛结合其他基础治疗,对脑胶质瘤MDT诊疗模式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最后,田教授感谢了对线上、线下的同仁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相信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能够共同提高福建省乃至全国的胶质瘤MDT诊治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