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6日发布 | 2203阅读

MCA闭塞轻型脑卒中症状进展后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简要信息


男,54岁

发病时间:2019-2-27 17:00

症状:突发左上肢无力

到院时间:2019-2-27 20:30

NIHSS:2分

吸烟 20年(20支/日)



急诊多模式CT


2019-2-27 20:59


△头颅CT平扫:右侧岛叶和颞叶局部低密度,ASPECT-8。



△头颅CTA: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



△颈部CTA:颈部脑动脉未见异常。



△脑CTP:右侧大脑中动脉区大范围TTP较对侧显著延长,上干供血区局部CBV和CBF显著降低。





△颅脑CT平扫源图像多平面重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和M2段高密度征(红箭)。



初步诊断


1.急性脑梗死

2.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治疗决策


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4.5小时内,有静脉溶栓指证,但患者及其家属拒绝溶栓治疗,即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进展:

2019-2-28上午,左侧肢体无力加重,NIHSS: 7。


CT复查


2019-2-28 12:14



△颅脑CT平扫:右侧岛叶和额颞叶低密度脑梗死,ASPECT-7。



治疗决策


1.患者症状进展加重,考虑和侧枝循环衰竭,梗死范围增大有关。

2.NIHSS-7,ASPECT-7,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据发病时间在6-24小时之间,超出经静脉溶栓时间窗;可考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以改善供血,阻止病情进展,促进功能恢复。

经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同意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急诊介入治疗


2019-2-28 12:40 穿刺成功

普通肝素3000单位



采用同轴技术将6F长鞘(90cm,Cook)送至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




经.035”泥鳅导丝将中间导管(Navien 058,115cm)送至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微导管(Rebar 27)在微导丝导引下进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造影证实位于真腔,经微导管释放取栓支架(S AB 6*30mm)后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部分再通。约5分钟后应用SWIM技术取出小块血栓,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远端血栓充盈缺损,可见少量血流通过血栓位置进入M2段分支。




第二次应用SWIM技术,再次取出少许血栓,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严重狭窄,M2段显影较前明显改善。




第三次应用SWIM技术,但未能取出血栓,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上干通畅,血栓移位进入粗大的下干近端。




S AB支架取出的血栓




更换Trevo(4.0*20mm)取栓支架,SWIM技术第一次取栓未能取出血栓。




Trevo(4.0*20mm)取栓支架,SWIM技术第二次取栓,取出一较大的块状血栓。



Trevo支架取出的血栓





术后查体同前。  



术后即刻CT




△术后即刻CT:右侧额颞叶、岛叶和侧裂池高密度影,考虑造影剂渗出,不排除少量渗血。



复查多模式CT


2019-3-1



△颅脑CT平扫:右侧岛叶和额颞叶低密度梗死。



△头颅CTA: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通畅。



△脑CTP:右侧额叶局部可见小片状CBV和CBF显著降低区域,而TTP显著延长,此为血液无复流区域;其他右侧大脑中动脉区血流灌注和对侧基本对称。



CT


2019-3-3



颅脑CT平扫:右侧岛叶和额颞叶低密度梗死。



MRI


2019-3-8




MRI:右侧岛叶、额颞叶、基底节区多发梗死,局部梗死灶少量渗血,皮质梗死灶显著强化。



头颅3D-TOF-MRA: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通畅。

 


管壁高分辨MRI(增强T1WI):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黄箭)和M2段(橙箭)管壁强化,考虑和取栓支架损伤有关。





住院期间经充分评估未能发现明确的潜在脑卒中原因,最终诊断为“不明原因栓塞性脑梗死”。

出院NIHSS-2,予以阿司匹林(0.1 QD)二级预防。

发病三个月mRS-0。



MRI


2020-1-7



T2WI:右侧岛叶和额颞叶陈旧性梗死软化灶。



头颅3D-TOF-MRA:未见异常。




简要评析


1.目前还不清楚大血管闭塞所致轻型脑卒中是否能从急诊血管内治疗获益。文献荟萃表明【Stroke. 2018 Oct;49(10):2398-2450】,对于NIHSS小于6分患者,若是近端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治疗可能改善功能预后,但也增加了出血和死亡风险。
2.大血管闭塞仅表现为轻型卒中的可能机制是:第一,侧枝循环代偿良好;第二,梗死位于非关键部位。
3.此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原因最终确定是“血栓栓塞”,且脑CTP提示大范围低灌注区域,栓塞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一般临床症状较重;但该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考虑原因是梗死灶位于非关键部位。
4.虽然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到院,但拒绝静脉溶栓,丧失了血管再通的机会,毕竟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再通几率达10%。
5.本病例病情进展的机制考虑是:侧枝循环衰竭,梗死范围扩大。此时ASPECT-7,NIHSS-7,在发病6-24小时之间,故选择了急诊血管内治疗。
6.根据术前CT平扫所显示的动脉“高密度征”,术前判断血栓负荷大,术中使用两种取栓支架,经历5次取栓才最终开通闭塞管腔。另外,因为血栓闭塞时间较长,在血流反复冲击压缩,以及血栓自身凝固收缩的情况下,血栓质地相对坚韧,取栓支架不易嵌入和捕获血栓,这也可能是取栓过程艰难的原因之一。此类患者可能更适合采用血栓抽吸技术,很可惜,笔者中心无颅内血栓抽吸装置。
7.术后管壁高分辨MRI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和M2段管壁强化,考虑取栓支架损伤所致,这可能和术后CT显示的侧裂池造影剂渗出有关。
8.本病例表明,血栓栓塞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在一开始也可以仅表现为轻型脑卒中,这类患者因侧枝循环衰竭,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进展。因此,在急诊,对轻型脑卒中患者急查颅内-外脑动脉成像和脑血流灌注成像是合理的,以便识别这些可能病情快速进展的高危患者,并进行针对性强的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也是选项之一。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