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4日发布 | 1.8万阅读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43期:眼动脉大体解剖

赵沃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达人收藏


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是自颈内动脉发出的第一个大的分支,主要供应眶内的结构,如视觉器官,以及骨膜、肌肉、神经等,还包括一些前颅窝底的硬脑膜、部分鼻腔结构等。



 一、历史

(一)Meyer

早在1887年,脑动脉解剖的先驱 F. Meyer,根据20例眼动脉解剖标本的观察,清晰地阐述了眼动脉的分支和变异(Hayreh 2006)。


Hayreh

对于眼动脉解剖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印度裔的眼科学教授 Sohan Singh Hayreh,他于1962年连续发表了有关眼动脉详细解剖的系列文章,奠定了现代眼动脉解剖的基础(Hayreh 1962;Hayreh 1962a 1962b)。


Hayreh于1927年出生于当时印度旁遮普邦的一个小村庄。1946年开始在拉合尔市(Lahore)学医。1947年,他和其他非穆斯林学生被迫离开拉合尔。最后在印度旁遮普大学(Panjab University)完成医学教育(2018)。


1961年,Hayreh去了伦敦大学,在英国著名眼科学家Stewart Duke-Elder指导下学习。毕业后他留在了英国。1965年返回伦敦大学眼科研究所,从事视神经血供和青光眼的研究。1969年到了英国爱登堡大学。1973年到了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眼科工作,自此一直在那儿工作。目前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中心眼科和视光学科荣誉教授。


Sohan Singh Hayreh教授(2018)


LasjauniasRhoton

Lasjaunias研究了眼动脉的胚胎学发育和影像学解剖(Lasjaunias 2001)。美国佛罗里达Rhoton团队对于眼动脉解剖也做了详尽的描述(Rhoton 2002)。




 二、眼动脉走行概述

眼动脉在前床突的内侧发自颈内动脉从海绵窦穿入硬脑膜下时。在视神经下方,经视神经管入眶腔。向前走行一段距离后,在视神经上方(多数)或视神经下方(少数)转向内侧。眼动脉主干紧邻眼眶内侧壁,上斜肌和外直肌之间走行,最后在上睑的内侧端分为滑车上动脉和鼻背动脉。




 三、眼动脉正常起源

一般而言,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眼段,一般发自颈内动脉在前床突内侧刚离开海绵窦穿过硬脑膜的弯曲处,大多数位于颈内动脉刚穿过硬脑膜处。


在Hayreh的研究中(Hayreh 1962a),170例解剖标本中,164例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但其中4例,既有颈内动脉的分支,又有来自脑膜中动脉的分支,但主要是脑膜中动脉来源,通过脑膜中动脉的眶支和泪腺动脉脑膜回返支之间的正常吻合增粗。在这4例中,从颈内动脉发出的眼动脉的管径明显变细。2例眼动脉既来自脑膜中动脉,又来自颈内动脉,但来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主干在颅内或者视神经管内闭塞或缺如,使脑膜中动脉是眼动脉唯一来源。在2例中,双侧来自脑膜中动脉的血管供应所有或大部分眶内供血。有2例,单侧来自脑膜中动脉的血管供应所有或大部分眶内供血。没有发现其他的眼动脉异常起源。


Hayreh研究的106例标本(Hayreh 1962a),有95例眼动脉起始处位于硬脑膜下,有8例位于硬脑膜穿入处的近端,1例未起自颈内动脉。其余2例,眼动脉正好发自颈内动脉穿过硬脑膜处,有1例,起始处部分位于硬脑膜下,一部分位于硬脑膜内;另1例,眼动脉起始处有硬脑膜的延长。


Hayreh研究发现(Hayreh 1962a),当眼动脉发自硬脑膜下,抬起视神经,可以看到眼动脉。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弯曲处的上内侧(21例),前内侧(30例),前上方(1例),内侧(4例)。


至于眼动脉的异常起源,由于胚胎学发育的不一致,眼动脉除了正常起自颈内动脉眼段之外,还可以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床突段,可起自脑膜中动脉,很罕见可以起自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等。以后会对这些异常起源逐一阐述。




 四、眼动脉各段

(一)眼动脉分段方法

眼动脉按照其走行的位置分为三段,分别为颅内段(intracranial segment)、管内段(intracanicular segment)和眶内段(intraorbital segment)(Hayreh 1962b; Lasjaunias 2001)。眶内段又按照走行的不同,分为第一段(first part)、第二段(second part)和第三段(third part)(Hayreh 1962b)。


(二)眼动脉颅内段

眼动脉颅内段,顾名思义是指眼动脉自颈内动脉眼段起源处,走行到视神经管颅内口之间的一段。由于镰状韧带紧密覆盖在视神经管颅内开口处,Hayreh将走行在镰状韧带游离缘之前的眼动脉称为颅内段,而将镰状韧带游离缘之后走行的眼动脉归入管内段(Hayreh 1962a)。


颅内段,眼动脉开始与颈内动脉近端有关,往往毗邻一段距离。眼动脉在硬膜内与视神经下表面之间有疏松纤维血管结缔组织相连接。


Hayreh仔细研究了眼动脉颅内段和管内段的走行。眼动脉的初始部分有特征性走行,作者将其分为四个部分,从起点开始分别为短支(short limb),角度a,长支(long limb),角度b。角度b以远至眶尖的远端部分即为管内段。


Hayreh对眼动脉颅内段和管内段的描述和观察数据(Hayreh 2006)。短肢长度在 0.7-2.7 mm之间。a角度在90-135°之间。长肢长度在 1.4-5.2mm 之间。b角度在90210°之间。


左侧眼眶上外侧观,显示左侧眼动脉起始部(Perrini 2007)


上图放大观,左侧眼动脉呈一个锐角起自颈内动脉眼段的上内侧缘,起始点正好位于远端硬膜环的上方(Perrini 2007)。


显示眼动脉的颅内段,可见有颅内穿支发至眼动脉,供应视神经的腹侧面(Perrini 2007)。


眼动脉管内段

眼动脉管内段指位于视神经管内的部分,常位于视神经的下外侧。此处位于硬脑膜内,部分位于视神经鞘内,很少完全位于视神经鞘内而完全不在硬膜内。在视神经鞘内,眼动脉与周围硬脑膜以疏松组织分开,只是在近端穿过视神经鞘处除外。


在视神经管内,视神经与周围硬脑膜以纤维小梁连接,在这些纤维小梁之间有眼动脉在此段的分支。在视神经管骨折时,如果纤维小梁撕裂,可导致血管撕裂,引起视神经缺血性损伤。


眼动脉眶内段

1、眶内段的分段

眼动脉在眶尖处穿过视神经管进入眶腔。眼动脉眶内段又分为三个部分,在每个部分的交界处,眼动脉改变走行方向。


眼动脉入眶后,先在视神经的下外侧走行,再在视神经的上方或者下方,绕到视神经的上内侧,再继续沿着视神经内侧往眶内侧壁方向走行。这样,眼动脉眶内段走行过程中有两个改变方向的弯曲,按照这两个弯曲将眼动脉眶内段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眼动脉眶内段走行与视神经的关系及分段,侧位观(Hayreh 2006)


2、眶内第二段与视神经的关系

Hayreh研究发现(Hayreh 2006),眼动脉眶内第二段从视神经的下外侧绕行至视神经的上内侧,有82.6%在视神经的上方,17.4%位于视神经的下方。Perrini等(Perrini 2007)将眼动脉从视神经的下外侧走行至上内侧,眶内第二段走行在视神经上方称为1型(Type 1),走行在视神经下方称为2型(Type 2)。


眼动脉眶内第二段走行在视神经的上方(右)或下方(左)示意图(Hayreh 2006)。


右侧眼眶后上面观,眶顶和外侧壁磨除,牵开眼外肌显露眼动脉走行。1型走行,眼动脉在视神经上方从下外侧走向上内侧(Perrini 2007)。


右侧眼眶上方观。2型走行的眼动脉,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从下外侧走向上内侧(Perrini 2007)。




 五、眼动脉分支概述


(1)眼球组(ocular group):

① 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

② 睫状动脉(ciliary arteries)。

(2) 眼眶组(orbit group):

① 泪腺动脉(lacrimal artery);

② 肌支(muscular branches)。

(3)眼眶外组(extraorbital group):

① 眶上动脉(supraorbital artery);

② 筛前动脉(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

③ 筛后动脉(posterior ethmoidal artery);

④ 睑内侧动脉(medial palpebral artery);

⑤ 鼻背动脉(dorsal nasal artery);

⑥ 滑车上动脉(supratrochlear artery)。

(4)硬脑膜组(dural group):

① 浅回返眼动脉(superficial recurrent ophthalmic artery);

② 深回返眼动脉(deep recurrent ophthalmic artery);

③ 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和泪腺动脉也有硬脑膜供血。


眼动脉眶内段分支分布示意图(Standring 2016)。




 六、眼动脉DSA表现

正常起源眼动脉在颈内动脉造影上可清楚显示。其在DSA上的表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眼段。

② 侧位上眼动脉的走行和分支显示得更加清楚。

③ 侧位上眼动脉眶内第二段有一个明显的弯曲,此处也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发出的位置。

④ 动脉晚期可见脉络膜染色呈圆弧形。


颈内动脉侧位,动脉期,显示正常眼动脉显影(Vignaud 1974)


颈内动脉造影侧位(Bradac 2011)。大箭显示眼动脉围绕视神经的向上的迂曲。从迂曲处发出视器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可见脉络膜显影,泪腺动脉和大脑镰前动脉。




 七、小结



1、目前有关眼动脉解剖,很多还是以Hayreh 1962年的研究为基础。


2、眼动脉正常起源于颈内动脉眼段前内侧或上内侧,大多数位于颈内动脉刚穿过硬脑膜处。


3、眼动脉分为颅内段、管内段和眶内段,眶内段又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4、眼动脉DSA以侧位上较能辨认走行和主要分支。




 八、作者简介

赵沃华.png




 九、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Bradac, G. (2011). Cerebral Angiography Normal Anatomy and Vascular Pathlogy. Berlin: Springer-Verlag.

Editing-Office. (2018). Living legend in ophthalmology - Prof. Sohan Singh Hayreh. Indian J Ophthalmol, 66(12), 1673.

Hayreh, S. S. (1962). The Ophthalmic Artery: Ⅲ. Branches. Br J Ophthalmol, 46(4), 212-247.

Hayreh, S. S. (2006). Orbital vascular anatomy. Eye (Lond), 20(10), 1130-1144.

Hayreh, S. S., & Dass, R. (1962a). The Ophthalmic Artery: I. Origin And Intra-Cranial And Intra-Canalicular Course. Br J Ophthalmol, 46(2), 65-98.

Hayreh, S. S., & Dass, R. (1962b). The Ophthalmic Artery: Ⅱ. Intra-Orbital Course. Br J Ophthalmol, 46(3), 165-185.

Lasjaunias, P., A., B., & ter Brugge, K. G. (2001). Surgical Neuroangiography: Volume 1 Clinical Vascular Anatomy and Variations (2nd ed. Vol. 1): Springer.

Perrini, P., Cardia, A., Fraser, K., & Lanzino, G. (2007). A microsurgical study of the anatomy and course of the ophthalmic artery and its possibly dangerous anastomoses. J Neurosurg, 106(1), 142-150.

Rhoton, A. L., Jr. (2002). The orbit. Neurosurgery, 51(4 Suppl), S303-334.

Standring, S. (2016). Gray’s Anatomy (41th ed.): Elsevier.

Vignaud, J., Hasso, A. N., Lasjaunias, P., & Clay, C. (1974). Orbital vascular anatomy and embryology. Radiology, 111(3), 617-626.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神经解剖

296内容1902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