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0日发布 | 1750阅读

透视下与徒手寰椎后弓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比较

陈志杰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江伟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

达人收藏

韩国蔚山医科大学阿山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Byung-Jou Lee等比较25例患者在透视下与徒手将椎弓根钉置入厚度小于4mm的C1后弓准确性,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Operative Neurosurgery》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ee BJ, et al.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20 Sep 15;19(4):429-435. doi: 10.1093/ons/opaa067.】


研究背景



1994年Goel和Laher等报道寰枢椎固定技术以来,钉置入术成为主流技术。然而,有学者认为C1侧块被覆椎旁静脉丛,暴露时容易出血,并且侧块钉的头部靠近C2神经导致术后枕神经痛。2003年Tan等提出C1椎弓根钉技术。但是C1后弓狭窄,置入椎弓根钉并不容易,常在透视下方可安全置入。但是透视下置钉不仅费时,还会增加辐射曝光。韩国蔚山医科大学阿山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Byung-Jou Lee等比较25例患者在透视下与徒手将椎弓根钉置入厚度小于4mm的C1后弓准确性,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的《Operative Neurosurgery》杂志。

研究方法



作者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间25例厚度<4mm的C1后弓行椎弓根置钉术患者,包括透视下置钉10例,徒手置钉15例。患者术后均行CT检查,评估椎弓根钉位置的准确性。椎弓根钉准确性评估标准分为5级;A级:完全进椎弓根;B级:皮质破裂0-2mm;C级:皮质破裂2-4mm;D级:皮质破裂4-6mm;E级:皮质破裂大于6mm。A级和B级为置钉位置良好。作者从临床表现、随访时间、CT和MRI影像学表现、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透视下和徒手置钉的入钉点及过程并不相同。透视下置钉的入钉点在C1后弓与侧块的外侧缘和内侧边缘之间的中点垂直线上(图1);在入钉点用1.8mm磨钻钻孔后,用直径2.5mm和3.0mm的磨钻逐层扩张并深入,最后置入3.5mm的螺旋钉(图2)。徒手置钉即直视下置钉,用4mm的扁平神经剥离子和吸引器推开椎动脉和C1神经根,完全暴露出C1椎弓根(图3);探及椎弓根的内侧缘和外侧缘及其走行后,明确C1椎弓根入钉点和置钉方向。同透视下钻孔和逐层扩张相同,磨钻深度一般为26-30mm,在术前CT上可测量实际数据。


图1. A处为透视下C1椎弓根置钉点,B处为 C1侧块置钉点。


图2. 钻孔并逐层扩张后置入C1椎弓根钉(后弓厚度<4mm)。

图3. 直视下,用神经剥离子和吸引器将C1神经和椎动脉推到一边,增加C1椎弓根的暴露范围。确定寰椎椎弓根置钉点,*为C1椎弓根。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前Nurick分级没有明显差异。在术后影像数据上,两组患者的固定钉和椎动脉的距离相差无差别。透视下置钉的置钉效果评级A、B、C和D级分别13颗、3颗、1颗和3颗;而徒手置钉的效果评级A、B和C级分别有28颗、10颗和1颗。因此,96.5%徒手置钉与80.0%透视下置钉的A级和B级效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7)。两组患者均无椎动脉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亦无翻修手术。


结论



该研究表明,对于C1后弓厚度<4mm的患者,徒手置钉可以做到与透视下置钉同样精确,直视下徒手进行C1椎弓根钉置入可行而安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